山東臨沂郯城縣泉源鄉(xiāng)清泉小學 宋學好
網絡學習社區(qū)有很多名稱,例如,電子學習空間、虛擬校園、在線學習社區(qū)、電子學習社區(qū)網上學習社區(qū)或虛擬學習社區(qū)等。當前,學者們使用最多的還是虛擬學習社區(qū)或網絡學習社區(qū)。
Kowch和Schwier(1997)明確定義虛擬學習社區(qū)是由自然意愿及共同的理念和理想而結合在一起的群體。Russell(1999)將網絡學習社區(qū)定義為“一個采用某些技術手段來協(xié)調其成員和集體在學習方面需要的組織。”
然而,上面這兩個定義依然很不完善,如依據Kowch和Schwier的定義,“網上人大”“清華網絡學堂”這些以網絡高等教育為主的網上學習空間就不能算網上學習社區(qū);依據Russell的定義,似乎虛擬學習社區(qū)的范圍很廣很大,幾乎任何與學習有關的、具有人際互動的網站都可以算是虛擬學習社區(qū)。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說法,我們大體這樣認為:網絡學習社區(qū)是虛擬社區(qū)的一種,特指以學習型組織和終身教育體系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能保障和滿足社區(qū)各年齡段的成員的基本學習權利和積極主動的終身學習需求,從而促進社區(qū)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社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社區(qū)。
社區(qū)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一種新的學習視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方法指的是,超越個人學習和團隊學習的人數限制,成為以整體社區(qū)層次的學習。新的學習視野指的是,超越書本學習和學校學習的空間界線,能夠將社區(qū)作為學習的資源。新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超越教育學習和工作學習的知識局限,讓社區(qū)生活經驗成為學習的核心內容。
互動是指課堂內外學生與媒體資源、學生與學生、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重交互。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互動可以分為直接互動和間接互動。直接互動即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直接進行的互動。間接互動即通過網絡進行的互動。
網絡學習不但要注重內容交互,即學習者與學習資源的交互,更應該強調社交交互,即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由于網絡學習過程是在一種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的,缺乏傳統(tǒng)課堂中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而有效交互的缺失容易造成人際互動的障礙。這就需要網絡學習者掌握一定的網上溝通技巧,通過協(xié)作化交流、協(xié)商與合作,進行思維的碰撞,建立并維持和諧的交互關系。在積極的人際互動中,學習者得到歸屬感、認同感和尊重感的支撐,從而網絡學習的參與度得以提高。
網絡互動旨在尋求網絡與課程相結合的最佳切入點,從而實現人與資源、人與人的互動,并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式地學習,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中自由發(fā)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因此網絡學習社區(qū)需要積極的人際互動
第一,學生與學習媒體資源環(huán)境的交互活動。第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第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活動。
Eastmond 指出大多數人對遠距學習的印象是學習者因空間與距離所造成的孤獨性。這是非??赡艽嬖诘氖聦?;學習者除了因距離、虛擬實境、異步性溝通等因素可能造成學習孤獨性外,也可能因私人時間、情緒、學習風格等因素而刻意產生假扮的學習現象,特別是在異步電傳學習系統(tǒng)、或帶有評價參與者的遠距教學設計中最容易發(fā)生。事實上,這種孤獨與假扮的隱藏現象不易在遠距學習中消除,即使教學者將遠距學習列為正式課程的重要教學策略,強調互動的學習行為,也無法完全克服這項問題,甚至更可能因它成為強制性的學習要求后,會增加它潛在的發(fā)生現象,這也可以由前述現況調查及比較過去研究的結果中得到發(fā)現的線索。
一個有效的網絡學習社區(qū)除需要功能便捷、信息豐富的網絡學習平臺,以吸引參與者方便進出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有能力的領導者及有效經營管理的網絡學習平臺。雖然Cook、Wiesenberg 與Hutton等人論辯網絡學習社區(qū)與傳統(tǒng)的教室(或團體)學習有所差異,但是這二者都需要稱職的領導者及有效的經營管理,才能吸引學習者參與,則是不爭的事實。
網絡學習社區(qū)是建立在參與者主動學習的基礎假設上;然而,在實際運作時如何兼顧學習社區(qū)的教學目標,同時能持續(xù)吸引留住參與者,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意愿,則是一項挑戰(zhàn)。經營管理者需清楚地認知參與者是基于何種需求與動機而愿意參與網絡學習社區(qū)?邱貴發(fā)曾著文提出七項問題,包括針對那一個知識領域?對象是誰?用什么異步網絡技術?如何呈現學習材料?提供什么樣的學習活動?如何保存有用的信息?如何吸收社區(qū)成員?供建立網絡學習社區(qū)者參考。 從目前調查資料分析中發(fā)現,吸引學習者加入網絡社區(qū)學習的主題以“休閑信息”排名第一,其次是“學術討論”,前后二者人數差距將近一倍。雖然,在研究生樣本中,是以“學術討論”為主,但在其它群體的樣本仍偏重“休閑信息”的主題。如果,“網絡學習社區(qū)”的服務對象是提供多元族群,而非特定族群,那么學習平臺的主題設計內容似乎便應盡量與“休閑信息”結合,才可能更吸引留住參與學習社區(qū)的人口。然而這樣的作法,是否可能會造成學習社群原有設立目標的迷失?而不這樣處理的情況下,是否可能無法留住或吸引參與者投入?這個難題也會影響到網絡學習社群的運作成效及實際成果。
第一,深入了解參與者的學習心理反應。第二,搭配其它傳統(tǒng)學習策略。第三,加強網絡學習社群經營者的知能、經驗與反省訓練。
探討了網絡學習社區(qū)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實現的不同方式。經過研究和實踐,我認為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可能有多種實現方式,但不論采用什么方式,其共同特點就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