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含谷鎮(zhèn)小學校 蔣顯宏
備課是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實施有效備課。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有效的發(fā)展,師生共同開展更精彩的課堂,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即有效的備課。所謂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物質)之下,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chuàng)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書寫教案的常規(guī)要求外,還應從教師自身、教材、學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開發(fā)和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備課方案。下面簡單談一談有效備課的實施策略。
備課不是簡單的書寫教案。有些教師,對教過的內容已經(jīng)很熟了,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寫備課筆記上,把備課看作是一種無效勞動。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備課,我們使用的教材在不斷優(yōu)化,而且學生年年在變,也就是說去年的教學設計未必適合今年這個班的學生。所以備課不是機械地寫教案,它是每堂課實施教學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對象所實施的教學策略就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備課不是一種耗時耗力的無效勞動,它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必然手段。
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本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多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新課程標準,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試考什么,怎么考。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xù)教育和培訓,加強交流,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各學校要不惜一切代價提供教師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促進教師的全面發(fā)展。
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chuàng)新。我們在備課時要多角度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備好教材,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師不僅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材,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為一體。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備課不要脫離學生的起點能力,很多的備課往往只備教材不備學生,不考慮學情,從而定位不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活動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在備課行動中基本掌握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基礎,部分學生的能力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備課備學生和備教材同樣重要,因為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時先要全面了解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可能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備課實際上是一種預設,而現(xiàn)實告訴我們,“生成”才是真,到了課堂上才知道真實情況,這就存在一種“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偏差,從而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情。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并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有游刃有余。
教學新課程在教學觀和教學方式上與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在教學中常會遇到憑個人的智慧難以解決的問題的困難,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得以解決。集體備課是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能起到架構智慧碰撞的平臺、營造協(xié)作互助的氛圍、達成資源共享的目標、強化優(yōu)勢互補之功效。
備課不僅是上課前的事情,在課堂上,其實教師仍然需要備課,只不過這時的備課變成了一種適當?shù)挠袡C調整,變成了靈動的生成而已。課堂上,學生在生成,教師隨著學生的生成也在生成,課堂中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從而使學生們在教師充滿智慧的引領下,在學習研討的氣氛中,碰撞靈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自我反思和總結應成為教師自我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備好課,上完課,這節(jié)課并沒有結束,課后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將自己課前的設計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總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還有不足,同時還要注意收集學生的課后反饋意見和建議,將這些心得寫下來,這是最真實的教學手記,可以促使教師成為“反思的實踐者”。有位老師曾說過:“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yōu)秀老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敝挥羞@樣實實在在的記下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功與過,并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加以剖析,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才能不斷提升,隨之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
傳統(tǒng)的備課評價對每個教師、每門課程的備課要求幾乎都是一律的。如“環(huán)節(jié)”都要有目標要求、重難點、教具準備、導入、經(jīng)過、小結、作業(yè)等項,缺一項就視為不合格,這樣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視了學科特點,扼殺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按照課改的要求,教師的備課評價應該體現(xiàn)學科特點、教師特色,要有利于教師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建立一套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新的備課評價標準,是促進教師有效備課的關鍵。新的備課評價標準應把握以下原則:嚴禁照搬照抄,否定千篇一律,過程思路各有特色,促進發(fā)展目標明確,根據(jù)學情定教案。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保證,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不再是一個教師單打獨斗的單邊活動,它應該是多個教師合作的與學生互動的多邊資源整合的過程。有效備課要求我們教師從自身素質、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有效地利用教材,采取合理的備課形式,同時相關部門也要改變備課評價標準。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效備課一定能落到實處,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