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丹
一、研究緣起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钡谡Z文課堂說話訓練中,班里總有部分孩子是“沉默”的,筆者回想起自己課堂上關于“沉默生”的幾個鏡頭:
鏡頭一:“如算盤子,一撥一動”
課堂上總有那么幾個孩子不愿動口,捧著書,眼睛盯著書本卻在發(fā)呆?;蚴锹耦^做小動作,沉浸在自己的玩樂中。筆者巡回一圈,提醒了這幾個孩子,這一次孩子說起來了??上乱淮?,這幾個孩子又“沉默”了。
鏡頭二:“只聽不說,沒有參與”
在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不愿跟讀的孩子往往保持沉默,只“聽”不“說”,
缺乏參與意識。在課堂互動中極少舉手發(fā)言,即使是被迫叫起來,也是三言兩語或閉口不答。
鏡頭三:“誘騙嚇唬,施加壓力”
“沒有說起來的小朋友,下課到老師旁邊重新說一遍?!?/p>
“請你再說一遍,老師等會請你來說,說得好的小朋友獎勵笑臉一個?!?/p>
思考:俗話說,腦子越動越靈活。如果在課堂中一直處于沉默狀態(tài),習慣于接受別人的答案,缺少了思維的碰撞,嚴重影響了課堂效率和思考能力的發(fā)展。筆者覺得很有必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操作措施
讓“沉默生”動口,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他們在課堂上“說起來”,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沉默生”從不愿動口變?yōu)闃芬鈩涌?,筆者試圖從以下方面著手,探索出讓“沉默生”樂意動口的有效方法。
(一)兩步入手,造就一份自信——說起來
1.課前準備要充分
(1)曉之以理,引導認真對待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把“說”也視作一項“作業(yè)”,并樹立“說很重要”的思想。讓學生知道“說”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可以請語文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說一說。
(2)預習課文,增強說話信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在課堂學習之前展開對所學內(nèi)容的自覺、主動學習,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熱身練習,創(chuàng)造說話機會
一天選一節(jié)課的前兩分鐘進行“說”的表演。可以是朗誦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一首簡短的小詩、講一個童話故事等,只要是讓學生能讀起來、說起來的形式都可以,對象就是“沉默生”。
2.課中引導很關鍵
(1)創(chuàng)造輕松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
學生不敢說,不愿說,很多時候都和班級氛圍有關。學生說錯了,班里同學嘲笑。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友好、和諧的氛圍。
(2)不同層次要求,讓學生都有話說
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讀說要求
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讀說要求,切勿“一刀切”,這樣會讓“沉默生”變得更沉默。
②對不同的練習內(nèi)容提出不同的讀說要求
不同的內(nèi)容有不同的要求,詞語讀時要干脆,讀段落文章要注意停頓,不添字,不漏字,不要一字一頓。句子要說完整,說
通順。
(3)豐富課堂活動,讓學生愛上說話
①活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適時適量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在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說,從而激發(fā)興趣。
②開展多形式,激發(fā)欲望
a.角色演一演
根據(jù)不同的文本設計不同的讀說形式。對話式的文本非常適合分角色演一演。這樣的形式,學生積極性會很高。
b.大家愛競賽
學生都有極強的好勝心,以競賽的形式出現(xiàn)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可以是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個別比賽等。
(二)兩種方法,練就一份技能——說得好
1.讀例句,讀得有滋有味
(1)示范朗讀,讀出味
一年級學生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必要時老師可以范讀,或是朗讀水平高的學生領讀,把例句讀好讀懂。
(2)多種朗讀,讀出趣
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朗讀也要多種形式,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讀例句可以是指名讀,小組輪讀,開小火車,同桌讀、分角色讀等形式。
2.完整說,說句通順的話
(1)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說完整的話
一年級語文課每節(jié)都配有文學、拼音插圖,教師要運用插圖,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說話,通過練習,讓學生從感性上初步建立句的概念。
(2)憑借教材中的句子,讓學生練說基本句式
教材中有許多基本句式,可引導學生按圖索驥。如《雨點兒》中的一句“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边m時出示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使學生明確兩個句子的共同點是寫誰從什么地方出來,然后讓學生用“從”說話,從而達到了基本句式的訓練。
(三)兩種反饋,增添一份樂趣——鞏固說
1.家校配合,增強說話毅力
一年級學生還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缺乏自覺性,因此家校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方法引領,家里鞏固訓練,才能讓讀和說真正成為一種習慣。
2.兩種評價,延續(xù)說話動力
(1)評語式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師的評價會使師生心靈相通,使學生充滿自信。
(2)獎勵式評價
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回報。因此,筆者很重視通過評價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氨磉_之星”之類的獎勵很吸引學生。學生思想上重視了,行為上得到鍛煉了,自然而然就樂意動口了。
總之,我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監(jiān)督,并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這樣,對于學生日后的習慣和教師今后的教學工作都必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丁維敏.淺談“沉默生”的轉化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