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霜,滕秋玲,朱勝男
(寧波大紅鷹學院機電學院,浙江寧波315175)
貧困與非貧困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的比較研究
胡霜,滕秋玲,朱勝男
(寧波大紅鷹學院機電學院,浙江寧波315175)
本文以家境貧困大學生為研究組,以非家境貧困大學生為對照組,采用量表,分別從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人際關系歸因等維度來探討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
總體幸福感;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人際關系歸因
總體幸福感是一個主觀的、整體的概念,也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值,適合評估個體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研究成為了當今探討的熱點,針對大學生群體中的貧困生幸福感問題更迫在眉睫。本研究通過探討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差異性,揭示貧困大學生在以上三種重要心理特征上的差異,實現由物質脫貧到精神脫貧的轉變,促進貧困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的實現。
(一)被試對象
本次調查研究針對寧波大紅鷹學院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抽取400名大學生,涉及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軟件工程等三十幾個專業(yè),發(fā)放網絡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9份(其中貧困大學生139人,非貧困大學生240人),有效率為75.8%。男生117人,女生262人,大一108人,大二79人,大三96人,大四96人。
(二)研究工具
1.總體幸福感量表
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計中心編制,是用來評價被試主觀幸福感的量表。此量表共有33項。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評定總體幸福感,本量表還通過將其內容組成六個分量表,從而對幸福感的六個因子進行評分。這六個因子是:對健康的擔心(H)、精力(E)、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S)、憂郁或愉快的心境(SH)、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O)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RT)。國內段建華對此量表進行了修訂,修訂后量表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48和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0.88,內部一致性系數男性為0.91、女性為0.95。重測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
2.青年學生自信量表問卷
由畢重增、黃希庭編制。該問卷由33個問題組成,可歸納為成就自信、才智自信、應對自信、品質自信、人際自信五個方面。
3.多維—多向歸因量表
該量表由兩部分組成,分別針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兩個不同方面進行歸因。量表共48題,其中24題為成功(就)歸因,24題為人際關系歸因。能力、努力、情境和運氣是四種測量成功(就)歸因傾向。其中,能力和努力為內歸因,運氣和情境為外歸因。
(三)數據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使用SPSS10.0對數據分別進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T檢驗等統計學數據分析。
(一)總體幸福感、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比較
1.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幸福感6個因子和總體幸福感的比較
貧困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顯著低于非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比非貧困大學生更多地感受到對生活的滿足與興趣。非貧困大學生更容易把握憂郁或者愉快的心境和調整松弛或者緊張的狀態(tài)。見附表1。
2.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自信5個因子和總體自信的比較
附表2表明,非貧困大學生的自信總體得分明顯高于貧困大學生。非貧困大學生無論是在成就自信、才智自信、應對自信因子上,還是在品質自信、人際自信因子上都勝過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成就自信與品質自信兩個因子上的差異尤其顯著。
3.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歸因各因子和總體歸因的比較
由附表3可見,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學業(yè)成就歸因和人際關系歸因上差異顯著,且貧困大學生的得分均顯著低于非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內歸因、外歸因上差異顯著,貧困大學生的內歸因和外歸因得分都低于非貧困大學生,但貧困大學生的歸因總體得分比非貧困大學生的得分高。
(二)總體幸福感、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性
由附表4和附表5可以看出,總體幸福感與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之間存在顯著相關。由附表4可見,貧困生總體幸福感與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54、0.313、0.311。人際關系歸因和學業(yè)成就之間高度相關,相關系數高達0.998。說明要提高貧困生的學業(yè)成就,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很重要。
附表5顯示,非貧困生總體幸福感與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88,0.013,0.019,各相關系數均低于貧困生相應相關系數。與貧困生同樣地,人際關系歸因和學業(yè)成就之間高度相關,相關系數高達0.998。說明要提高大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很重要。
貧困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顯著低于非貧困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貧困大學生總體幸福感與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系數均高于非貧困大學生相應相關系數。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貧困大學生心理素質低,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不好、經濟情況不樂觀而產生一種不自信的甚至自卑的心理。雖然貧困大學生能夠得到人們的同情與支持,但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他們在客觀上還是難以融入一般學生的生活和交友之中,他們往往在大學生群體外圍徘徊,拒絕社交活動和其他的活動,更有少數貧困大學生把社會支持當成他們無法解脫的包袱,對他人的關心產生心理阻抗。這種排斥與疏離行為往往導致學生群體對他們的排斥,從而加深貧困學生愧不如人的感覺和自卑感,帶來人際交往緊張、多疑、謹慎,人際交往能力低下,害怕與人交往,對生活的興趣減退,缺乏活動的愿望和動力,從而大大降低了貧困大學生的幸福感。其次,人際關系歸因和學業(yè)成就之間高度相關,學業(yè)成就與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成正相關。貧困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關系到學業(yè)成就,學業(yè)的成功與失敗直接影響到總體幸福感。
本研究表明,青年自信、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共同作用影響總體幸福感,各個維度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自信的心理有利于大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融洽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學業(yè)成就,學業(yè)成就又直接關系到總體幸福感。說明自信心、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所起的作用對總體幸福感的影響極為重要。因此,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其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人,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際關系,提升學業(yè)成就是提高總體幸福感的重要內容。
.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升策略[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6):129-131.
[2]張力.“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4):82-83.
[3]段建華.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與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4):56-57.
附表1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幸福感6個因子和總體幸福感得分上的比較
附表2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自信5個因子和總體自信得分上的比較
附表3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在歸因各因子和總體歸因得分上的比較
附表4貧困大學生總體幸福感、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分析
附表5非貧困大學生總體幸福感、青年自信得分、學業(yè)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相關分析
G641
A
1673-0046(2015)9-0050-03
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立項: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貧困生幸福感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R4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