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產證券化(以下簡稱ABS)是指通過優(yōu)先級和次級等形式對特定的基礎資產或其組合構成的產品進行信用增級,以基礎資產或資產組合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量為籌資提供償付本息的支持,從而改善存量資產的流動性,使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化為可供資本市場投資者投資的流動性較強的金融產品?;A資產是指符合法律法規(guī),權屬明確,可以產生獨立、可預測現金流的可特定化的財產權利或者財產,也可以使多項財產權利或者財產構成的資產組合。ABS業(yè)務的開展不僅可以盤活存量資產,控制新增信貸方面有其顯著優(yōu)勢,而且該業(yè)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剝離風險資產,所以對ABS的會計處理質量,對籌資方資本充足率、資本結構的影響是可見一斑的。ABS業(yè)務雖然可以顯著改善資本結構,減少對金融機構的借貸依賴,但其交易結構中參與主體眾多,結構復雜,風險決定于基礎資產的收益穩(wěn)定性和信用增級情況。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20日,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全年的發(fā)行規(guī)模為2658.6億,占到全部ABS市場的90%以上。即便這樣,信貸資產證券內部品種的多樣化還是在積極拓展:另外10%的ABS市場中,合同債權占比89%,門票憑證11%。其中涉及的基礎資產情況為基礎設施類占比53%,租賃占比27%,其他20%??梢娀A設施的ABS業(yè)務異軍突起,對其進行相關的會計問題研究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ABS;會計計量;會計確認
一、國際ABS的會計確認及計量方式
1.ABS會計確認方法
(1)風險報酬法。從字面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相關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是該確認模式的核心所在,按該準則,基礎資產分為兩類:一是作為擔保為籌措資金提供保證:這種情況下發(fā)起人的資產負債表上仍保留該項資產。二是ABS業(yè)務實現了基礎資產的真實銷售:基礎資產不再列入發(fā)起人的資產負債表。
(2)金融合成法。財務確認計量的時點要求不同是金融合成法有別于風險報酬法的實質性區(qū)別,第一種方法在基礎資產實現交易時確認,而金融合成法在交易過程中收到對價時或出現新的金融工具時確認。
(3)后續(xù)涉入法。經判斷,未實現權屬、風險收益真實轉移的切分資產,按照用擔保物進行增信來實現融資行為處理,這部分資產繼續(xù)留在資產負債表中,收到的款項記錄負債科目;另一部分切分資產發(fā)起人按真實銷售處理。這和企業(yè)會計準則有關金融資產轉移相銜接。
2.ABS會計的計量方式
ABS會計計量需要突破的幾個方面包括:交易程序中新產生的金融工具(包括資產和負債)、依然保留的資產及負債的會計問題。
(1)留存收益和售出資產的計量
留存收益是指籌資方在自出資產交易過程中依然保留控制權的部分基礎資產所擁有的收益,即保留部分的基礎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不過如果運用金融合成法進行會計核算時,這部分留存收益是不予會計確認的。
(2)新增金融工具的計量
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認為,在交易過程中作為自出資產對價收到的新增的金融工具(包括資產和負債)是ABS過程中形成的。通常包括發(fā)起人收到的現金、利率互換等。
(3)證券化損益的計量
如果融資方仍然對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擁有實質性控制權,則發(fā)起人無需確認、計量資產轉讓的損益,此時的基礎資產被視為擔保物;如果融資方對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不再擁有實質性控制權,則發(fā)起人需在當期確認和計量銷售產生的損益:資產證券化的損益可以計算得出:交易產生的損失或利得=交易過程中作為對價產生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已轉移資產應分擔的賬面價值。
二、我國ABS的會計模式
1.ABS的基本會計問題
在資產支持證券交易過程中的財務處理方式選擇,即發(fā)起人的財務確認、計量問題是ABS的會計處理的重點。
(1)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如果該項交易的屬性屬于資產出售, 則交易取得的對價金融工具需要計入發(fā)起人的資產負債表,對價的公允價值扣除交易費用及資產成本后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如該項交易的屬性屬于融資, 則此項業(yè)務屬于借貸性質:基礎資產仍保留在財務報表中,其對價分別列支在資產負債表中現金及長期借款等相關科目。
(2)對財務指標的影響。如果交易實質為資產出售,一般來講凈資產收益率(ROE)等收益指標上升、資產負債率等償債能力指標改善、資本充足率增強;如該項交易實質為融資,相關指標不會有明顯變化。
2.ABS對會計確認的影響
ABS是一種交易結構設計復雜,參與方眾多的一項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它剝離了傳統交易的交易形式和交易實質的統一性。ABS的財務問題主要是發(fā)起人對資產支持證券的財務處理方式的選擇與運用,及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問題。
(1)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現行的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判斷標準是基于過去時。而資產證券化業(yè)務針對的是用未來現金凈流量償還籌資本息,其特點是現金流的波動性和尚未實現性,所以資產支持證券的會計要素只是名稱上與傳統會計一致,但實質已風馬牛不相及。
(2)對會計準則選擇的影響
以往主流的會計確認準則是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引領的。由于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轉移交易屬性的多樣化,現有的準則不能如實、客觀反映該項業(yè)務本質屬性。在資產證券化業(yè)務中允許部分轉讓行為,應按后續(xù)涉入法將實際出售的那部分資產確認損失或利得。
三、我國企業(yè)ABS的會計處理
1.案例概述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20日,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全年的發(fā)行規(guī)模為2658.6億,占到全部ABS市場的90%以上。即便這樣,信貸資產證券內部品種的多樣化還是在積極拓展:另外10%的ABS市場中,合同債權占比89%,門票憑證11%。其中涉及的基礎資產情況為基礎設施類占比53%,租賃占比27%,其他20%(數據來自證監(jiān)會機構部2014年培訓)??梢娀A設施的ABS業(yè)務異軍突起,對其進行相關的會計問題研究顯得更加重要。
隧道股份BOT項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1)基礎資產情況
大連路隧道公司于2001年與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9年變更為上海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簽訂的《專營權合同》約定,公司特許經營權期限為28年,其中建設期3年,享有政府授予大連路隧道公司對大連路越江隧道工程項目的經營權25年。
(2)交易結構圖
“隧道股份BOT項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交易結構圖
(3)發(fā)行各交易方職能簡介
●原始權益人:上海大連路隧道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向專項計劃轉讓基礎資產。
√于收到基礎資產每一筆款項的次日,將扣除大修基金和運營費用后的金額劃轉入專項計劃專用賬戶。
●計劃管理人: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設立專項計劃并管理專項計劃購買的基礎資產。
√向計劃投資者分配收益和本金。
●擔保人:上海城建(集團)公司
√提供最高額為人民幣7000萬元的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當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無法按時、足額兌付時,將啟動擔保,補足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短缺的部分。
●回購方:上海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委員會
√將列為基礎資產的回購款項按時劃至大連路隧道公司的收益賬戶。
●托管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負責開立專項計劃專用賬戶,全程托管專項計劃的資金。
●其他參與方:
√養(yǎng)護公司:上海上隧實業(yè)有限公司
√推廣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評級機構: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
√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奮迅律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評估機構: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4)產品設計情況
專項計劃設置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01、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02和次級資產支持證券三種資產支持證券,將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約4.68億元。
√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01:于2013年8月21日和2014年2月21日分2次支付預期收益,償還本金;
√優(yōu)先級資產支持證券02:在專項計劃存續(xù)期內每年2月21日和8月21日支付預期收益,于2014年8月21日至2017年2月21日每年2月21日和8月21日償還本金;
√次級資產支持證券:在計劃存續(xù)期間不分配收益和本金,于最后一個兌付日,即于2017年2月21日一次性償還收益和本金。
2.基礎資產轉移性質
專項計劃律師事務所認為大連隧道公司根據《資產買賣協議》將基礎資產轉讓給計劃管理人,計劃管理人支付的購買價款是資產的公平市場價格,不存在《企業(yè)破產法》第三十一條和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因此,大連隧道公司在發(fā)生破產的情形下,法院根據《企業(yè)破產法》的上述規(guī)定撤銷《資產買賣協議》項下的債權轉讓行為的幾率是極低的,基礎資產不應被法院認定為大連隧道公司的破產財產。從而實現了基礎資產與發(fā)行人的風險隔離。
3.企業(yè)ABS會計問題
ABS的會計處理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基礎資產的交易實質,即如何確認基礎資產是完全終止還是部分涉入。兩者的差別如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如果終止確認一項資產,則證券化資產將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并確認出售相關利得和損失,此時達到了進行ABS運作的會計效果: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減少了風險資產,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和收益率及改善了資產負債結構。
表 ABS會計處理方式對籌資方財務報表的影響
根據表中可知,大連隧道公司在證券化過程中已經將基礎資產與自身財產實現了風險隔離,即該業(yè)務是真實的銷售行為。根據準則,對這項業(yè)務應該終止確認基礎債權資產,同時將收到的對價現金確認為資產,二者的差異確認為證券化損益。
四、關于我國未來ABS會計的思考
對于ABS業(yè)務,主要解決其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事項。
雖然新企業(yè)會計準則《金融資產轉移》和財政部頒布的《信貸ABS試點會計處理規(guī)定》作為依據,但仍有尚需完善的地方:“風險報酬法”過于單一,“金融合成法”又主觀判斷較多,“后續(xù)涉入法”的原則看起來更為合理,但仍有不完善之處,如果將“金融合成法”與“后續(xù)涉入法”二者的優(yōu)點相結合,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現行我國的復雜金融環(huán)境,這方面的結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陳秋梅.ABS會計:國際模式和我國選擇.中央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司振強.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研究.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4.
[3]王江麗.關于ABS會計問題研究[J].財經論壇.
[4]劉振宇.金融工具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最新修訂及對我國銀行監(jiān)管的影響[J].金融會計.
[5]張曉敏.ABS會計確認標準探討[J].財會月刊,2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