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生,侯 昌,胡曉麗,劉俊民,毛文岳
(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菏澤 274000)
牡丹籽油是從牡丹籽中提取的植物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堅果油,因其營養(yǎng)豐富而獨特,又有醫(yī)療保健作用,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于2011年3月22 日被衛(wèi)生部批準列為新資源食品。
牡丹籽油中富含維生素E、多酚、植物甾醇以及角鯊烯等有益成分,同時含有鉀、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達91.60%,其中α-亞麻酸含量高達41%[1-4]。
目前,關于大豆油、茶油、花生油、棕櫚油、深海魚油調和油等食用油的煎炸對品質的影響已有文獻報道[5-11,但鑒于牡丹籽油的是一種新資源食品,高溫煎炸對其品質穩(wěn)定性考察未見報道。我們針對牡丹籽油在煎炸過程中,其酸價、過氧化值、色澤、脂肪酸組成等4 項指標的變化進行了抽樣檢驗和試驗分析。
材料:牡丹籽油,來源于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商品。
煎炸試驗:間斷煎炸牡丹籽油(模擬日常家庭生活中1 次煎炸的時間)。1 次投入鍋內(nèi)牡丹籽油20kg,每次煎炸油條20 min,隔3d 后再次煎炸,每次煎炸結束后采1 次樣品,共采集10 份牡丹籽油樣品,溫度計實時監(jiān)控,牡丹籽油溫度在210~240℃,平均油溫是220℃。試驗儀器:島津2010-plus 氣相色譜儀;梅特勒ML104 分析大平。
酸價:氫氧化鉀滴定法,GB/ T 5530—2005;過氧化值:碘量法,GB/ T5538—2005;色澤:GB/T 22460—2008 羅維朋比色法;脂肪酸組成:GB/T 17377—2008 堿性脂化法。
100m×0.025mm ×0.25umAT.FFAP 石英毛細管柱,進樣口溫度:240℃;檢測器溫度:240℃;程序升溫:初始溫度120℃,保持3min,然后以升溫速率5℃/min升溫到180℃,保持1min,然后以升溫速率15℃/min 升溫到200℃。
對牡丹籽油進行間斷煎炸試驗,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間斷煎炸檢驗結果
酸價是評價油脂變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其高低表示油脂新鮮程度。國家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酸價≤3KOH (mg/g)。油脂受熱后,酸價稍有升高,這是由于在高溫作用下,油脂加速氧化分解生成游離脂肪酸,造成酸價升高。從檢測結果看上看,牡丹籽油在11 次間斷煎炸試驗過程中酸價基本衡定,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過氧化物是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自動氧化的產(chǎn)物,所以過氧化物值是油脂變敗的靈敏指標,它和油脂新鮮程度密切相關。國家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過氧化值≤0.25mmol/kg,從檢測結果看上看,牡丹籽油在12 次間斷煎炸試驗過程中過氧化值基本衡定,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色澤值是評價油脂感覺質量的重要指標。試驗表明,在一定煎炸溫度下,煎炸的時間越久,色澤越深,油脂的使用壽命越短。
脂肪酸組成上著重分析了主要成分α-亞麻酸、亞油酸、油酸,試驗表明煎炸4 次,牡丹籽油中α-亞麻酸的含量基本未發(fā)生變化,煎炸4 次以后明顯含量降低,亞油酸的含量基本不變,而油酸的含量在煎炸4 次以后明顯升高。分析原因由于α-亞麻酸(全順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中存在3 個共軛雙鍵,所以有非常強的還原性,高溫將其部分氧化最終形成油酸(順式-9-十八(碳)烯酸)。
(1)牡丹籽油多次經(jīng)過高溫煎炸,其衛(wèi)生指標無明顯變化,感官性狀明顯劣敗。
(2)通過本次煎炸試驗結果表明,牡丹籽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時,煎炸10 次仍達到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煎炸4 次未改變其中的脂肪酸組成,其重要組分基本不變化。
[1]李凱,周寧,李赫宇.牡丹花,牡丹籽成分與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2,33(3):228-230.
[2]戚軍超,周海梅,馬錦琦,等.牡丹籽油化學成分GCMS 分析[J].糧食與油脂,2006,11:22-23.
[3]周海梅,馬錦琦,苗春雨,等.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標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國油脂,2009,7:72-74.
[4]朱獻標,翟文婷,董秀勛,等.牡丹籽油化學成分及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14,39(1):88-91.
[5]陳鋒亮,魏益民,鐘耕.大豆油高溫煎炸質變過程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6,8:19-22.
[6]黃永輝,鄭小嚴,黃紅霞,林欽,鐘海雁.煎炸對茶油品質指標及揮發(fā)組分的影響[J].食品與機械,2007,6:83-86,89.
[7]夏季亮,陳玎玎,吳晶.煎炸時間與煎炸溫度對花生油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中國油脂,2013,7:76-81.
[8]樊之雄.煎炸棕櫚油品質變化及其對丙烯酰胺生成的影響[D].無錫:江南大學,2012.
[9]周雅琳.煎炸油的品質評價及其極性化合物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10]季敏,吳文民.棕櫚油和大豆油在油條煎炸過程中品質變化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9,4:12-14.
[11]陳琦.深海魚油調和油煎炸食物時脂肪酸和相關食用油品質和安全性參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