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掌握以及血糖控制的影響
范婷泳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關鍵詞:互動護理干預; 糖尿病; 健康知識; 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已經(jīng)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提高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水平對于延緩病情發(fā)展,預防并發(fā)癥,降低糖尿病相關的致殘率、致死率,減少患者醫(yī)療費用,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就目前而言,中國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50%~80%的糖尿病患者的用藥、血糖監(jiān)測、飲食等自我護理知識嚴重不足[1]?;邮阶o理干預是鼓勵患者參與護理的一種模式,能增強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和不良行為[2]?,F(xiàn)將互動式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與常規(guī)護理進行比較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納入標準: ①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② 符合WHO規(guī)定的2型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 ③ 無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 ④ 均住院治療,無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肝腎疾病; ⑤ 無神經(jīng)病、精神病史,意識清楚; ⑥ 溝通能力正常,意識清楚,可完成相關調查。排除標準: ① 伴隨有其他嚴重疾病,需長期臥床; ② 結締組織病、反復嚴重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 ③ 惡性腫瘤患者; ④ 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老年癡呆、嚴重帕金森病、顱內(nèi)占位、嚴重的卒中疾病者; ⑤ 精神性疾病或有精神性疾病家族史。將該組患者采用隨機對照表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45~75歲,平均(56.2±17.4)歲,病程2~21年,平均(15.3±6.5)年。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4~75歲,平均(55.8±19.2)歲,病程2~20年,平均(14.7±6.2)年。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2組除健康教育不同外,其他護理方法如病情觀察、皮膚護理、遵醫(yī)囑治療等均相同。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互動式健康教育。
1.3.1成立互動式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本科室護理骨干組成,小組成員負責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指導以及總結改進。采用入院患者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評估,對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調查,根據(jù)醫(yī)生的治療方案,采用循證的方法對教育的內(nèi)容進行收集,經(jīng)過小組討論制定互動式干預計劃。
1.3.2介紹:由專業(yè)人員進行互動式健康教育的相關介紹,包括目的、具體計劃及預期效果,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講解主動參與護理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動員家屬也參與到患者的護理中,起到一個協(xié)助和督促的作用。
1.3.3方式的選?。翰捎靡粚σ坏慕】到逃J?,結合影音材料、圖文宣教、書面教育以及健康小冊子等進行糖尿病知識的講解,講解過程中可運用講解、反饋、演示、實習方式。干預后對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重點講解未掌握的內(nèi)容。
1.3.4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① 知識管理。采用多樣化的宣教方式,宣教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包括定義、分型、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等。強調堅持服藥、控制飲食、自我檢測以及合理運動在自我護理行為中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可通過個人日常行為來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激發(fā)其主動性和自律性[4]。教會患者如何識別低血糖反應,講解處理方法(在外出時可攜帶水果糖)。講解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以及危害性,傳授給患者預防措施; ② 行為管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囑其合理安排飲食,少食多餐,1 d不少于3餐,每餐不多于2兩主食。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量、血糖情況幫助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處方。鼓勵患者戒煙、戒酒(酗酒者控制酒量≤總熱量的6%)[5]。同時,強調糖尿病治療的長期性和遵醫(yī)囑治療、規(guī)范治療的重要性,根據(jù)血糖變化的特點,指導患者在最佳的時間段內(nèi)服用降糖藥,以發(fā)揮藥物的最佳作用并減少副作用。向患者講解胰島素的作用機制、作用時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制定服藥的時間表或幫助患者在手機上制定提醒,鼓勵家屬監(jiān)督患者服藥。此外,鼓勵患者參與適當?shù)捏w育鍛煉活動,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患者可選擇有氧運動,活動能力較差的患者可選擇呼吸鍛煉或室內(nèi)走動[6]; ③ 情緒管理。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教授給患者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如情緒轉移、肌肉放松、傾訴等,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緒。囑患者家屬提供給患者社會支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盡量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 ④ 健康知識調查。護理干預結束后,對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識、飲食原則、心理調控、運動方式等,了解實施效果。針對不足之處由護士長組織會議討論,制定改進方案,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
① 健康知識:采用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調查問卷共包括10項內(nèi)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識、飲食原則、心理調控、運動方式、用藥知識、休息等,每個答案采用3級評分,1分為不知道,2分為部分知道,3分為知道,評分為10~30分,得分越高,表明掌握越好; ② 血糖控制水平:比較2組患者納入研究時以及干預3個月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 ③生活質量:采用糖尿病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及治療4個維度,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5級評分,總分27~135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資料的錄入和分析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納入研究時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月后,觀察組的健康知識得分、HbAlc、FBG、P2hBG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健康知識及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組3個月后的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心理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年來,世界范圍內(nèi)的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預計2050年糖尿病患者將達到3.33億[7]。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遺傳因素、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及情緒等。因此,單靠藥物治療難以達到較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健康教育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認知,增加有效應對策略,減輕患者的疾病癥狀和治療的不良反應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糖尿病的病情發(fā)展與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密切聯(lián)系。但目前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只是一味的灌輸健康衛(wèi)生知識,計劃性和目的性不強,患者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感受較差,掌握程度并不理想[8]。此外,在住院期間對治療和護理的各個階段的健康教育主題目標不明確,宣傳缺乏針對性,不能及時調整個性化的護理措施。
互動式健康教育是一種鼓勵患者主動參與的護理模式,其計劃性、針對性和目的性較強,注重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使健康指導更加及時、規(guī)范、系統(tǒng)和有效[9]。張曉娟[10]在骨科患者中實施互動護理模式的臨床實踐顯示,互動護理教育模式有利于患者對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對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另有研究將互動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的管理中,也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蘭鳳敏[11]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實施互動式健康教育,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胰島素注射知識的掌握程度好于對照組。胡明等[12]對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實施互動護理模式,結果發(fā)現(xiàn),該護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3-14]。本研究的互動護理干預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實踐結果表明,采用互動式護理干預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提高了,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提高了,這說明互動式健康教育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
互動式護理干預在制定護理計劃時充分結合患者的需要,實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書面教育、圖文宣教、影音材料以及健康小冊子等多種手段,系統(tǒng)、有規(guī)律地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藥物治療、情緒管理、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等多方面干預,從而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使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有一個全面認識,加強對疾病狀態(tài)的重視,提高健康生活的能力,形成有利于帶病生存的良好的生活方式[15-16]。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加深患者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提問、演示操作和定期檢查,可促進患者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使患者在互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在整個護理的實施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加深,增加了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17-18]。
綜上所述,互動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值得在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麗, 趙錫麗, 朱偉, 等.探討強化糖尿病知識教育后2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J].重慶醫(yī)學, 2012, 41(15): 1552.
[2]胡爽楊, 劉昊. “醫(yī)患互動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中醫(yī)科醫(yī)患雙方滿意度的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1(z1): 195.
[3]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 7.
[4]陳素梅.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 2011, 30(12): 1853.
[5]劉潔.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對糖尿病病人飲食行為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1, 21(13): 1548.
[6]王濤, 萬峰靜.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情況及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8): 1888.
[7]張麗, 趙錫麗, 朱偉, 等.探討強化糖尿病知識教育后2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J].重慶醫(yī)學, 2012, 41(15): 1552.
[8]徐澍人.健康教育對住院初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觀察[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 2013, 41(5): 93.
[9]陳玉萍.互動式健康教育模式對老年病人護理效果探討[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3, 24(11): 1424.
[10]張小娟.互動護理模式在骨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 2013, 11(28): 2609.
[11]蘭鳳梅.互動式健康教育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島素知識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 2012, 25(7): 110.
[12]胡明, 李小明, 鐘美容, 等.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模式在社區(qū)糖尿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3, 27(16): 1648.
[13]沈琦, 劉偉萍, 張蕾. 中醫(yī)飲食及情志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4): 132.
[14]高宇紅. 連續(xù)性護理對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4): 43.
[15]李占霞, 李自平, 趙杰榮, 等. 2型糖尿病飲食療法在社區(qū)健康教育中應用研究[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5, 32(1): 55.
[16]胡斌, 徐耀鳳. 院內(nèi)糖尿病教育小組模式在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2): 120.
[17]孫春霞, 林征.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8): 86.
[18]徐青華, 王月萍, 樊春華. 延續(xù)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6): 25.
收稿日期:2015-09-04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24-176-03
DOI:10.7619/jcmp.20152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