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中常見的中式英語錯誤進行總結歸類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廣大英語學習者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改進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成果。
【關鍵詞】寫作;中式英語;策略
一、引言
目前在全國各高校中,除了英語專業(yè)學生以外,大批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也構成了英語學習的龐大人群。筆者通過幾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發(fā)現(xiàn)此類學生受中式英語的影響尤為嚴重,直接導致學習效果普遍欠佳。本文將以大學英語寫作為例,對學生作文中常出現(xiàn)的中式英語錯誤進行歸類和分析,并嘗試性的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二、常見錯誤及對策分析
中式英語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受母語干擾和影響,套用漢語語言規(guī)則和習慣而導致的不符合英語語言文化習慣的特殊英語。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語法特點和語言表達習慣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漢語作為母語,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影響不必贅言,從而導致負遷移現(xiàn)象嚴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由于主客觀原因,英語基礎普遍不牢固,缺乏語言輸入,不善于營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法不得當,因此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也就尤為普遍。寫作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體現(xiàn),下面就對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典例進行歸類分析:
(一)語法結構中式化
語法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和重點,但同時也是中國學生學習的盲區(qū)之一。語法體現(xiàn)了一種語言的邏輯性。英語重邏輯,因此語法呈規(guī)約性;而漢語重意義,因此語法呈模糊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常用模糊的中式語法書寫英文句子,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舉例來說:
學生要表達這樣一個意思:“這樣做是不對的”。很多中式英語句子雷同如下:“do this isnot right.”這樣的句子顯然不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定。因為英語中不論是主句還是分句的主語都不可能是動詞原形。而漢語中動詞作主語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看電影真有意思”。因此,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在于不了解英語語法特點。該意思合適的英語表達可為:“It is not the right thing to do.”
(二)語詞選擇中式化
英漢兩種語言由于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詞匯的含義和表意習慣大有差別。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由于詞匯量小,對詞匯的理解不到位,閱讀經驗少,因此在表意時常常借助大腦中的漢語組詞圖式,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大堆中式語詞。比如,學生根據(jù)中文“吃藥”,用英語表達為“eat medicine”。不知英語中“eat”一般只和食物相搭配,“吃藥”則習慣性的表達為“take medicine”。再如,漢語說“深藍色”,很多學生就選用“black”來修飾“blue”。而英語中表達顏色或光線深淺習慣選用“dark”和“l(fā)ight”。再舉一例,學生作出這樣的句子:“with the developmentof the speed ofthe economy”。這個短語從語法角度來看,沒有錯誤。但是從語詞角度來看,“developspeed”不符合英語的搭配習慣。“develop”意為“發(fā)展”,一般指事物更加的成熟,完善,齊全,壯大。而“speed”一般與“increase”等搭配。我們猜測學生是要表達“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因此可改述為“As the economy grows faster”,用動詞結構替代名詞結構,使得句子更為簡短,從而更符合英語簡潔的表意習慣。
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學生擴大閱讀量,實現(xiàn)精讀和泛讀的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逐步增大詞匯量的輸入,增強表達的豐富性,同時加強語言感覺,積累適應英語的表意和搭配習慣,盡量弱化漢語的語感影響。
(三)寫作邏輯中式化
中英兩種語言不僅在語法規(guī)定、語詞選擇上有差異,在寫作時,思維邏輯也有明顯的差異。漢語寫作較為隨性,比如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為妙。英語寫作,尤其是議論文的寫作,更強調邏輯關聯(lián)和結構。這也和英語本身嚴謹?shù)恼Z法規(guī)范有緊密的關系。很多中國學生寫作時,習慣了漢語寫作中多見的“暗含其意”,寫出來的文章往往被英語母語讀者批評為“邏輯關系松散,結構不清晰,欠缺標志性詞匯,段落劃分不清楚”等。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屢次參加雅思托福等外語考試,寫作部分的成績總是難以提高。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生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寫作類型的訓練,熟悉地道英語寫作的范例,增強鋪陳分析問題的邏輯能力。
三、小結
中式英語在英語學習中隨處可見。由于篇幅限制,上文只列舉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希望能夠有助于激發(fā)中國英語學習者,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針對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實現(xiàn)更佳的語言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