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艷(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山東 濰坊 2610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DAMTS-13的表達及與血栓前狀態(tài)和炎癥反應的關系
高艷艷
(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山東濰坊261031)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ADAMTS-13的表達及與血栓前狀態(tài)和炎癥反應的關系。方法收集該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40例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7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為加重組,70例穩(wěn)定期患者為穩(wěn)定組;另選取140例同期在我院行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70例吸煙者作為吸煙對照組,70例非吸煙者作為非吸煙對照組。比較四組研究者一般資料、血生化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 -6及血漿ADAMTS-13和vWF的水平。結果四組研究者吸煙指數(sh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及吸煙對照組呈逐漸下降趨勢;各組間肺功能指標FEV1%、FEV1以及FEV1/FVC%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表現(xiàn)為遞增趨勢。四組研究者纖維蛋白原、CRP及IL-6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均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四組研究者血漿vWF及ADAMTS-13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vWF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而ADAMTS-13在四組間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COPD患者血漿ADAMTS-13水平與纖維蛋白原、CRP、IL-6及血漿vWF表現(xiàn)為明顯負相關性(P<0.05)。結論COPD患者長期的炎癥反應可能是造成其血漿ADAMTS-13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ADAMTS-13水平下降可造成vWF水平升高加重患者的血檢前狀態(tài)。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前狀態(tài);炎癥反應
第一作者:高艷艷(1978-),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研究。
有研究發(fā)現(xiàn)〔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有血栓前狀態(tài)(PTS),主要由血漿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升高所致,而vWF為血管內皮細胞源性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及血栓的形成。vWF裂解酶(ADAMTS-13)可裂解超大vWF分子,進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微血管性血栓的形成〔2〕。本研究擬探討ADAMTS-13表達水平與PTS及炎癥反應的關系,為臨床COPD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140例的臨床資料,均符合2013年COPD全球創(chuàng)議中診斷標準〔3〕。其中男125例,女15例;年齡34~84〔平均(56.4±13.2)〕歲;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70例,男62例,女8例,年齡(69.4±10.2)歲,為加重組;穩(wěn)定期70例,男63例,女7例,年齡(63.2±11.5)歲,為穩(wěn)定組。所有患者入選前均已規(guī)律性吸入表面激素,從而保證其在研究期間劑量保持不變。另外,患者均使用β2激動劑、抗膽堿能吸入劑、茶堿或緩釋茶堿等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對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等治療。排除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自身免疫性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及靜脈血栓栓塞癥者,癌癥患者。另選取同期在我院健康體檢者140例作為對照組,男125例,女15例;年齡30~85〔平均(55.3±13.3)〕歲;其中70例為吸煙對照組,男65例,女5例,年齡(64.0±10.5)歲;70例為非吸煙對照組,男60例,女10例,年齡(63.4±9.8)歲。四組性別、年齡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取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資料收集記錄所有受試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等一般資料,同時記錄COPD患者病程、目前用藥情況、急性加重期發(fā)病頻率。檢測對照組入院時和CODP患者入院時及入院第2天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 -6以及肺功能情況。
1.3血漿vWF及ADAMTS-13水平檢測所有研究者均取空腹外周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置于-80℃冰箱備用。分別使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漿vWF、ADAMTS-13水平。
2.1四組研究者肺功能比較各組間及煙指數(shù)比較差異顯著(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及吸煙對照組呈逐漸下降趨勢。各組間肺功能指標非常高興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FEV1以及FEV/用力肺活量(FVC) %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表現(xiàn)為遞增趨勢。見表1。
2.2四組血生化指標比較四組纖維蛋白原、CRP及IL-6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均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見表2。
2.3四組血漿vWF及ADAMTS-13水平比較見表3。四組血漿vWF及ADAMTS-13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vWF在加重組、穩(wěn)定組、吸煙對照組及非吸煙對照組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而ADAMTS-13在四組間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
表1 四組研究者一般資料比較(±s,n=70)
表1 四組研究者一般資料比較(±s,n=70)
組別 吸煙指數(shù) FEV1% FEV1(L) FEV1/FVC(%)加重組 53.9±25.4 41.4±14.8 1.1±0.5 48.9±11.2穩(wěn)定組 40.9±19.4 52.0±11.2 1.5±0.4 59.3±10.4吸煙對照組 29.3±15.4 82.1±12.3 1.7±0.4 76.2±7.5非吸煙對照組 - 96.5±11.3 2.6±0.3 87.2±6.9 t/P值 5.52/<0.05 9.21/<0.05 4.83/<0.05 9.24/<0.05
表2 四組血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四組血生化指標比較(±s)
組別 n 纖維蛋白原(g/L) CRP (mg/L) IL-6 (pg/ml)加重組 70 3.8±1.2 19.3±4.0 12.9±2.0穩(wěn)定組 70 3.2±0.9 4.6±0.7 4.5±1.3吸煙對照組 70 2.5±0.7 2.5±0.5 2.7±0.9非吸煙對照組 70 2.3±0.6 1.3±0.5 1.8±0.3 t/P值 5.32/<0.05 8.63/<0.05 7.42/<0.05
表3 四組血漿vWF及ADAMTS-13水平比較(±s)
表3 四組血漿vWF及ADAMTS-13水平比較(±s)
組別 n vWF(pg/ml) ADAMTS-13(ng/ml)加重組 70 12.4±2.0 270.3±62.9穩(wěn)定組 70 9.7±1.7 396.4±76.4吸煙對照組 70 5.4±1.6 670.3±143.2非吸煙對照組 70 3.7±1.3 910.3±140.6 t/P值 6.04/<0.05 12.03/<0.05
2.4多重線性回歸分析COPD患者血漿ADAMTS-13水平與纖維蛋白原、CRP、IL-6及血漿vWF呈明顯負相關性(r = -0.373、-0.031、-0.417、-0.682,均P<0.05)。
COPD為慢性呼吸系統(tǒng)性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進一步發(fā)展為呼吸性衰竭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及健康。COPD的病理改變多為不可逆過程,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6〕血液凝血狀態(tài)的異常和血栓形成可加速COPD的發(fā)展,促進肺動脈高壓的形成。PTS的產(chǎn)生多與患者長期缺氧、炎癥反應及血細胞增多等原因相關〔5〕。
ADAMTS-13最初在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中發(fā)現(xiàn),其主要作用機制是裂解大分子vWF,使其喪失介導血小板黏附、聚集的生理學功能而發(fā)揮抗血栓作用〔6〕。ADAMTS-13為炎癥反應與血栓性疾病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在多種炎癥性疾病中均檢測到了血漿ADAMTS-13水平的改變〔7〕。本研究結果提示煙霧刺激可能是造成COPD患者血漿ADAMTS-13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而且ADAMTS-13水平下降導致血漿vWF水平升高,進一步驗證了ADAMTS-13分解vWF的功能。COPD患者長期的炎性反應可造成血漿ADAMTS-13水平的下降,與其他相關研究報道一致〔8〕。分析原因,COPD患者的長期炎性反應狀態(tài)產(chǎn)生的CRP、IL-6等炎癥因子可對血管內皮細胞產(chǎn)生刺激作用,進而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紊亂,大量釋放vWF進入血液。而ADAMTS-13在裂解劇烈增加的vWF過程中被大量消耗,從而造成血漿ADAMTS-13水平急劇下降〔9〕。
1蔣玉潔,曾勉,許元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漿ADAMTS-13變化及其與血栓前狀態(tài)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4; 35(2) : 256-60.
2劉賢兵,徐小華,陳曉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狀態(tài)的研究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 29(1) : 62-4.
3莊軍燕,白建文,林閩加,等.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特點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 14(6) : 1083-7.
4丁亮,劉華,倪松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狀態(tài)與靜脈血栓形成〔J〕.國際呼吸雜志,2012; 32(11) : 878-81.
5彭德珍,林武洲,石青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狀態(tài)分子標志物的變化〔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 39(6) : 1479-80.
6李艷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煙與腫瘤壞死因子-α介導全身炎癥反應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17) : 4274-6.
7周文波,聶秀紅.COPD患者運動康復治療前后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的隨訪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 12(7) : 498-500.
8王會娟,王昌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全身炎癥反應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1; 31(7) : 531-5.
9陳國忠,黃毅,陳宏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與營養(yǎng)不良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2; 14(1) : 64-6.
〔2015-04-17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R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5-4263-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