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軍
(甘肅省民勤縣實驗幼兒園 甘肅民勤 733300)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陳治軍
(甘肅省民勤縣實驗幼兒園 甘肅民勤 733300)
現(xiàn)今社會,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就針對如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進行分析并提出部分改進措施。
幼兒 培養(yǎng) 自理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幼兒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孩子愛護倍增,要什么給什么,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對孩子就更是百依百順。由于這類現(xiàn)象,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什么事都依賴家長和老師。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是在學前期,為此,我們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就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孩子以后能勇敢的獨立成長。
我分析了一下,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有些家長缺少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們在面對孩子本來需要鼓勵幫助時,采取的卻是一種怪罪、批評的態(tài)度,這會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fā)展。
2.家長過度溺愛孩子,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卻包辦代替。
3.部分教師對幼兒教育缺乏正確地引導,忽視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呢?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教師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例如:每天吃早點時,可以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協(xié)助老師一起發(fā)放勺子,發(fā)放快餐盤,餐后幫助老師收拾桌子,孩子們都會非常感興趣。在每日的吃飯活動前,老師可以告訴幼兒今日早餐吃什么、這些飯菜有什么營養(yǎng)?小朋友吃飯時要怎樣去做?這樣一來,幼兒在吃飯時就比較專心,挑食、偏食現(xiàn)象比較少,時間長了,自然就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在操作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別擔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煩。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必要時我們還需幫助幼兒去實現(xiàn),以免挫傷幼兒做事的積極性。如:孩子刷牙時,我們就先耐心教給他們方法。刷牙:將牙刷浸濕-擠上牙膏-用杯接水-漱口-先刷門牙,后刷兩邊-漱口,幼兒按照這個順序高高興興的去做,對還不會刷牙的幼兒,老師可以示范給他看,多教幾遍;對刷牙表現(xiàn)好的幼兒,我們立即給予表揚的口吻“你做得真好”,“你真能干”,這樣就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慢慢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有趣的兒歌來感染、誘導孩子。如: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孩子洗手習慣的培養(yǎng)一直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到了冬天,天氣比較寒冷,就更不愿意洗手,每到洗手時,為了應付家長,孩子就用毛巾浸上一點水,隨便擦擦就算洗手了。于是我就編了首兒歌:打開水龍頭,卷起小袖口,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沖洗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洗凈小小手,都是好寶寶。孩子洗手時,一邊洗一邊跟我唱,孩子們認真地學著練著,都爭當好寶寶,小手自然也洗得干干凈凈了,每次洗完手,他們還爭著讓我聞聞香不香。再如教幼兒扣鈕扣時,教師可邊示范邊用兒歌的形式講解:小小扣眼一排排,漂亮紐扣扣進來,你若把它送錯門,別人就會笑話我。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兒歌《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鉆進大洞口,兩邊拉耳朵,變成蝴蝶后,我們再行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這樣孩子就能更好更快的學會這些事情,掌握一些簡單地日常生活技能,對幼兒的發(fā)展十分有利。
(二)、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在游戲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識。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如中班收拾動物毛絨玩具時,可以設計成“幫毛絨玩具回家”,擦自己的小桌子設計成“給小桌子洗澡”的游戲;大班幼兒可以在學疊被子、穿衣服、系鞋帶之后,組織幼兒進行“看誰疊得又快又好”、“看誰穿得又快又整齊”等比賽性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參與意識增強,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再加上教師的指導性、鼓勵性話語,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老師可以在區(qū)角中增設生活自理區(qū),鞏固幼兒自理能力
準備一些幼兒游戲動手操作的材料,如用布娃娃游戲練習扣扣子、自己模擬去做飯,自己擺放生活用品,自己折疊小衣服……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必須在平時不斷練習鞏固,所以在各班若開設生活自理區(qū),通過游戲活動,對鞏固幼兒自理能力的技能大有好處。
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單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還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應時刻保持與家長聯(lián)系,做到家園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習慣,應該在家庭中繼續(xù)練習、鞏固。例如:幼兒在園時,老師教給他們如何洗手帕的方法,到家里時,當孩子想幫助大人洗洗手帕時,家長就不能說“不用了,你會弄濕衣服的”,幼兒都喜歡嘗試新事物,我們應該給他們這個機會。還有,我們可以通過《家長園地》、與家長面談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紹一些科學的方法,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總的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雖小,只要他自己愿意做,就要給他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鋪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yǎng)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