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菲
(內蒙古包頭市北重三中 內蒙古包頭 014030)
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
魯菲
(內蒙古包頭市北重三中 內蒙古包頭 014030)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激發(fā)其自身潛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手法,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由的探索,自己通過分析研究找到答案,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而且對于問題的理解也將更加透徹,文章就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問題的研究。
課程改革 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學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改要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主旋律,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探究式教學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其教學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問題,進行假設,加以推理,進行驗證,總結并以此得以提高,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深刻意義。
首先,教師應當了解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是搞好教學的重要保證,是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樣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的融入進生物學習和實踐中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課堂中,教師要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為學生積極思維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要能和學生交上朋友,說上知心話,了解學生的內心,不能與學生之間產生巨大的隔閡。學生不反感老師,才會對于上課感興趣,才會樂于接受老師講授的問題,變得樂于思考,積極發(fā)言。學生主動性提高了,才能更好得理解和學習知識,課堂教學水平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chuàng)新的自信心,使其創(chuàng)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使學生逐步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
再次,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學”。如質壁分離后進行復原時,發(fā)現復原效果較差,其原因有哪些?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區(qū)獨立的思考,可能有蔗糖溶液在配置時,濃度是否過大?質壁分離時間是否過長?滴入清水次數是否太少?教師要強化學生記憶、深化知識遷移、培養(yǎng)學生能力,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1.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首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經驗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假設性的解釋,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后總結規(guī)律。這個是要從跟本上改變學習的方式,提倡“主動、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改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這種科學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抽象理論的理解轉變?yōu)閺闹庇^現象觀察入手的“實驗—歸納”式學習。其中心是重在“做”的過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合作交流。思考需要問題來誘導,這種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產生疑問,主動發(fā)現問題,這樣學生發(fā)現了問題,就會主動的思考。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指導學生得到正確的結論。教師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使之達到不同層次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目標。探索性實驗教學較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可以激發(fā)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欲望。
對于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老師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學生設計各種各樣的謎題,就像迷宮一樣,吸引學生往里走,引導學生去尋找正確的方案,通過對問題綜合分析,找到最終的答案。同時,老師還要教會學生做實驗必備的各種技能,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整理數據分析資料,鼓勵學生互相討論,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好這種教學方法。因為,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體會創(chuàng)新的艱辛與愉悅。
2.增設生物課外“實驗探究活動”的內容,豐富學生實踐生活
有些探究實驗用時較長課堂無法完成,教師可以把這些探究實驗在課前分組先做,上課時讓學生相互交流實驗結果。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生物課外“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課外探究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養(yǎng)與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內在因素,設計恰當的生物問題。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問題,怎樣測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那么同學們會想到怎樣的辦法那。這樣的疑問,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比如有關嫁接技術,課外活動小組的幾位同學做了實驗,他們還想把不同的品種植物進行嫁接,能否成功呢?總之通過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去做、去實驗,親自動手積累經驗去創(chuàng)新,一次、兩次,總會成功的,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和成功的喜悅。
3.正確地進行課堂評價,落實探究教學的目標
不同探究性教學的具體內容不一樣,評價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所有的探究性實驗評價的基本方法是一樣的。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方案,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其一,正確地進行課堂評價,落實探究教學的目標。在具體化的評價中體現明確性和針對性。教學評價要避免籠統(tǒng)模糊,例如對學生回答生物開放性題目的評價,一句“答得不錯”遠遠比不上“答案合理”,這種評價也可以使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看到希望。其二,通過考試成績合理地評價高中生。我們要合理利用這些考試,為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基本技能的掌握,為學生的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數據,對學生不同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做出真實的評價。通過評價教師和學生雙方均可獲得學習生物的反饋信息,從而不斷地改進教和學的方法。
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學生對于生物這一門課的了解。同時探究式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通過“探究”更有效地學習,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科學概念,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精神,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1]朱磊.綜合課程與素質教育[N].光明日報,2012-07-21.
[2]王明輝.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3(27):126-128.
[3]賀瑜.天生我才必有用英才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