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 李宗原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體育教學部 山東青島 266555)
?
功能性訓練進入大學體育課程的實驗研究①
牛靜李宗原理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體育教學部山東青島266555)
摘 要:功能性訓練本身即為體能訓練方法,具有專項特點和練習目的、建立在人體結構功能和生理基礎上的全面反應,具有協(xié)調、穩(wěn)定、平衡的特點。既可以很好地解決體能狀況,又因其發(fā)端于運動康復的安全性,可以大大降低課程的危險系數(shù),填補因取消田徑課程導致的體能空缺。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對比分析法、邏輯分析法,在簡要闡述功能性訓練概念、作用、訓練理論及作用機制的基礎上,探討了功能性訓練與大學體育課程相結合等問題,為更具有針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大學體育課程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ù)。
關鍵詞:功能性訓練大學體育課程
《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能力為重,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根據(jù)美國國家運動醫(yī)學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所有功能訓練形式都包含有運動鏈和運動三維平面中的加速、穩(wěn)定和減速的動作。作為體能訓練專項化的橋梁,功能性訓練包括人們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ADLs)的相關專門與特殊動作,因其符合力學原理、協(xié)調性和動力學特征,因此首先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體能訓練與專項特點結合的方法,滿足“終身體育”的需要;同時,功能性訓練的場地器材與方法充滿著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稍加簡化與改進用于大學體育課程;其次,我國大學生的體質體能狀況存在著嚴重的下滑趨勢,許多慢性疾病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功能性訓練本身即為體能訓練方法,具有專項特點和練習目的、建立在人體結構功能和生理基礎上的全面反應,具有協(xié)調、穩(wěn)定、平衡的特點。既可以很好地解決體能狀況,又因其發(fā)端于運動康復的安全性,可以大大降低課程的危險系數(shù),填補因取消田徑課程導致的體能空缺。因此,功能性訓練無論從其基本目的、方法手段還是作用方面,都可以滿足公體課教學要求,有效整合現(xiàn)有資源,實現(xiàn)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對提高高校大學體育課程質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大學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表1 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功能性訓練
1.1實驗對象與方法
購買了JOINFIT品牌的功能性訓練器械,主要包括滑墊、藥球、BOSU球、榴蓮球、平衡板、敏捷梯、六角球、彈力帶、壺鈴、懸吊帶、振動棒、藥球彈床等,2013年和2014年小學期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進行專項實驗,完成了作為功能性訓練基礎的功能性運動篩查(FMS)的試驗以及四柱八邊的人體動作分類模型,以此來判斷一個人基本運動能力,并發(fā)現(xiàn)其身體不平衡、薄弱、受限部位,從而形成一個基準,用于評價運動效果。
實驗主要選取網(wǎng)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等項目的學生,每個項目10人,合計40人,在課余時間進行。選取者多為喜歡健身或體育運動的同學,有較多的運動體驗和專項問題,以志愿者的形式進行。
1.2結果討論
由于定義上的抽象與實際各運動項目特征的差異,研究的初級階段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選取了較為熟悉的項目,方便進行實驗并進行控制與分析。由于測試方法可靠,重復性高,可以評價身體薄弱部位通過運動后的改善狀況,后續(xù)設計了提高學生功能性體適能和競技能力的針對性方案。
健美操核心部位擁有的肌群最大,產(chǎn)能和儲能也最多,在健美操的踢、擺、走、跑等下肢動作,看似腳對地面或人體的作用,而實則來自于腰髖原動肌群的發(fā)力,并通過閉合式的動力鏈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動量傳遞。應用在健美操身體姿態(tài)控制力的訓練中,采用了雙腿置于球體的支撐練習、單(雙)腿立于球上練習蹲起,這樣既提高了核心肌肉的穩(wěn)定性和本體感受控制力,又完善了技術適應性。
根據(jù)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它要求運動員有反復快速的移動能力才能適應比賽。因此,速度的提高也是爆發(fā)力增加的一種方法。這種速度,除了滑步、蹬跨、彈跳快速外,更主要的是要強調起動與回動的速度。比賽中,每擊一次球,每移動一次,就有一次起動與回動。因此,通過練習與比賽一致的動作,提高神經(jīng)傳導,使之進入更熟練的動作自動化,所以應用了啞鈴揮拍等訓練,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下,反復強化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不斷產(chǎn)生新的刺激,就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2.1針對學生久坐的功能性訓練
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與電子移動產(chǎn)品的使用,久坐在大學生中更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久坐使人的腦供血不足,供氧和營養(yǎng)物質減少,還會引發(fā)全身肌肉酸痛、僵硬和頭痛頭暈;若攝入熱量大于消耗,體內的脂肪則易堆積,導致肥胖。探討大學生身體鍛煉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身體鍛煉及久坐之間的關系,對于科學地促進身體鍛煉行為,減少久坐時間,從而減少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對大學生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
采取的方法主要根據(jù)功能性訓練四柱理論,即將人體基本動作分為位移、高度變化、推-拉和旋轉四種,選擇針對頸椎、腰椎、上肢力量薄弱、下肢力量退化與核心力量不足等進行功能性訓練,并以此帶動全面的針對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鍛煉設計,設計練習方法與目標運動方式的一致性,強調動作的整體性與核心部位的作用,強調本體感覺與神經(jīng)控制能力,多平面運動形式。
2.2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功能性訓練
3.1存在忽視傳統(tǒng)基礎力量訓練的現(xiàn)象,應予以重視
發(fā)展功能訓練必須先進行基礎力量訓練,并且在常年系統(tǒng)訓練過程之后,對自我身體基本有了良好的感受與經(jīng)驗上控制感受與經(jīng)驗,不能盲目進行。在開始階段:先練習一些簡單的內容,避免強度、難度過大,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有了一定的基本素質基礎,再逐步增加功能訓練練習內容與難度。因此,在進行功能性訓練實驗與訓練計劃安排的同時,應平衡好二者的關系,認識到傳統(tǒng)基礎力量訓練的基礎作用,避免過于浮躁的單純功能性訓練實驗。
3.2循序漸進,合理運用
實驗設計應根據(jù)被試的運動水平與身體狀況,選擇運動員能夠承受的功能性訓練,兼顧趣味性與安全性??紤]其肌肉、神經(jīng)和骨的承受能力、身體發(fā)育的水平、認知的現(xiàn)狀,循序漸進的安排訓練方式與訓練量,特別是大學生群體,身心變化快而且反復多,更要耐心細致,又要嚴格要求。
參考文獻
[1]吳紅雨,李武.對競技運動中功能訓練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18):232-232.
[2]劉愛杰,李少丹.競技體育的核心訓練[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4):04-06.
[3]劉凱.功能性力量訓練與傳統(tǒng)力量訓練的比較[J].科技信息,2012(22):263-263.
[4]龍斌,李丹陽.功能性訓練的科學內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2):73-76.
[5]王建琴.功能性訓練與預防運動損傷探析[J].運動安全,2011 (20):12-14.
[6]朱順強.競技運動中功能性力量訓練的訓練理念及作用機制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3):69-70.
[7]宋德海,巢曉春.力量訓練方式發(fā)展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4):8-12.
[8]閆琪,任滿迎,趙煥彬.論競技體育中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特點及其應用[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3):1-4.
[9]鄧運龍,張海忠.論現(xiàn)代體能訓練新理念新方法[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28(4):73-75.
[10]王曼,王一丁.秦皇島市中學生田徑運動員FMS(功能性運動測試)測試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2(18):333-334.
[11]閆琪.全面認識功能性體能訓練[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2(1):16-18.
[12]趙佳,王衛(wèi)星.運動訓練視角下力量分類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5):46-49.
作者簡介:牛靜(1978—),女,山東淄博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基金項目:①2013年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青年教師教改項目《功能性訓練進入大學體育課程與優(yōu)化高體訓練的研究》(立項號QN201338)。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c)-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