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光社
【關鍵詞】 語文教學;想象力;培養(yǎng);引領;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123—01
一、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引領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我們總習慣于把語文的學習局限于對語文教材的學習,而忽略了語文知識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從而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高耗低效。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應當把教材看作是知識的載體而不應當作是知識本身。”
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最有效途徑。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除了用媒體展示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雄偉景象外,我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站在岳陽樓上,放眼洞庭湖,想象其雄偉景象。這樣做,《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使學生銘刻在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在《香山紅葉》的學習中,請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跟著作者去登臨香山,品味那散發(fā)著香氣的片片紅葉。學《白楊禮贊》想象我們到了黃土高原,放眼望去:汽車在高原上奔馳,由遠及近地看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的白楊樹,給人以美感,給人以力量,贊美之情溢于言表。還有的教材,請學生們改換一個位置來敘述,效果更好。學習《故鄉(xiāng)》,請學生說一說若水生的兒子長大后到故鄉(xiāng),想象故鄉(xiāng)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家鄉(xiāng)的人們又如何評論當年的閏土、楊二嫂和“我”,這樣學生對教材鉆研變得更深了。學《桃花源記》請學生議一議,若確有桃花源這一地方,在今天看來,那里的人民如何;當那里的人知道了現(xiàn)代社會發(fā)生這么巨大的變化時,他們怎樣看待和評價自己和我們的生活。
二、巧妙利用作文的訓練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寫作心理,針對學生生活內容貧乏、觀察力不足、寫作興趣和表達欲不強等普遍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民主的思維場,以寬松和諧的寫作氛圍催生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創(chuàng)見,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擴展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設計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環(huán)境。
運用自編童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蓋德納說:“判斷孩子的語言能力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編故事…一旦他故事編得完整,就能從中判斷這個孩子是否充滿想象力?!币虼嗽谧魑慕虒W中要引導學生通過編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如班級設有兩個書報欄,分別擺放著《未來導報》和《學生天地》。同學們很喜歡看,但不夠愛護。我就請同學們寫一篇童話《未來導報和學生天地的對話》。許多同學充分發(fā)揮想象,把它們各自的心情、過去、未來以及對同學們的看法寫得情真意切,形象感人。
寫科學幻想文章有利于培養(yǎng)想象力。魏書生說:“從悠長時間的范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還要從廣闊的空間范疇展開想象。”如在寫《飛碟發(fā)射之前》這篇習作前,要求這樣展開思路:宇宙中某一個星體上的高理性動物,發(fā)現(xiàn)了地球上生存著人類,他們便想訪問地球,于是憑著他們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他們制造了飛碟。在飛碟發(fā)射之前,這一星球的領導人召開了一個會議,會上他們對飛碟到達地球之后的情況作了種種設想,并分別設計了對策。他們做了哪些設想,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又準備了哪些對策,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來寫好這篇文章。有一位學習有惰性的同學,這篇文章竟然寫了2000多字,才欲言又止。
加強“詞語聯(lián)想”訓練,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此方法主要是在毫無關聯(lián)的詞語之間建立起聯(lián)想的關系。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哥洛萬和斯塔林用實驗證明,任何兩個概念(詞語)之間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轉化從而建立起聯(lián)想的關系。這些詞語從字典中隨機抽取。只要通過四步或要五步媒介就可以將一個概念過渡到另一個概念,這種方法應用到想象力作文中,可以為學生的想象力訓練提供無限的思維空間。如給學生“天空”、“童年”、“筷子”三個詞語進行想象。這樣學生就可以擴展到“天空-月亮”“月亮-賞月”“賞月-童年”“童年-奶奶”“奶奶-美食”“美食-筷子”,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構思潤色,于是一篇有景有情的文章就出來了。其實學生的思維特別地活躍,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題目他們可以作出好多種的聯(lián)想,這樣也就意味著學生可以寫出不同內容的作文來。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