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
(四平日報社,吉林 四平 136000)
電視民生新聞最早出現(xiàn)于2002年,其作為一種潮流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民生新聞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中心,報道內容涉及了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環(huán)境、就業(yè)、勞動、社保等等。可見民生新聞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百姓實際生活,在報道的內容、立場以及方式等方面,都是以民生為出發(fā)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深受歡迎。
第一,新聞缺乏真實性。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的客觀程度,同時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也受到新聞真實性的影響。在民生節(jié)目中,普通百姓是主要的采訪對象,他們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知識、見識欠缺,在理解與描述問題時就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受到個人性格、對事物的看法不同的影響,他們在采訪中做出的敘述與實際情況偏離的情況就不可避免,這就使得新聞缺乏真實性。
第二,新聞語言的客觀性缺失。在大部分民生節(jié)目中會設有主持人評論的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新聞事實,主持人會站在某一方的角度對其進行評論以實現(xiàn)節(jié)目的收場,有的評論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這給觀眾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是無視新聞客觀性的表現(xiàn)。對事實進行報道,讓百姓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解是新聞的主要作用,然而與此同時,民生新聞中必然會有一些評論使百姓對事物的判斷與理解受到一定的影響,新聞報道在傳遞事實的情況下也出現(xiàn)了觀點的傳遞,使大眾輿論受到影響,而新聞報道時不應摻雜這一工作的??梢?,這一問題就表現(xiàn)出目前新聞語言客觀性缺失的問題。
第三,記者的報道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新聞的客觀性。在民生新聞采訪中,記者會采用一些語言方式來迎合受采訪對象的情緒,進而實現(xiàn)與其的有效溝通。然而這些語言顯然是與客觀性相違背的,在新聞采訪中,這種過度或夸張的語言手法對客觀性的影響非常大。
第四,語言詞匯不明確。在新聞節(jié)目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最近、不久、差不多等詞匯,這些詞匯顯然具有不明確性,模糊了新聞要素,使觀眾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導致新聞的客觀性受到影響。
電視民生新聞是圍繞人民群眾展開的,通過百姓的心聲來反映社會問題。在電視民生新聞采訪中,為了加強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那么就必須深入群眾,拉近與百姓之間的距離,貼近百姓生活,使新聞線索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采訪對象應具有廣泛性,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事情真相,避免發(fā)生偏概全、以點概面的情況。以城管與小販的沖突事件為例,在采訪中新聞記者就需要深入群眾,從多個方面對信息進而采集,不能單聽某一方,應尋找廣泛的采訪對象,不僅對當事人進行采訪,還要對現(xiàn)場群眾、有關政府部門等進行采訪,同時為了取證還應調取有關監(jiān)控畫面。如此才能夠使事情真相得以最大程度的還原,為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提供充分的保障。
新聞記者應樹立客觀性意識,加強自律,在新聞采訪中,必須嚴格遵守新聞報道的原則與規(guī)定,使新聞采訪報道的各個方面都具有客觀性。在進行采訪時應持一個客觀態(tài)度,不能為了達到一定的新聞效果而對被采訪者進行誘導,使其說出與新聞事實不相符的話。不能為了吸引觀眾而報道不真實的內容,尤其要注意在語言方面不能帶有主觀色彩或者過于偏激,避免觀眾受到誤導而對新聞事件的看法產生偏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新聞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新聞事業(yè)是我黨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我國的新聞采訪對社會效益方面有更高的重視程度,民生新聞更是如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百姓在各個方面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例如,經濟、生活、人際關系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民生新聞的作用就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渠道來了解社會、了解事實,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以此使問題得以解決。所以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守客觀性原則,對新聞事件如實報道,保證新聞采訪報道的客觀性,提高社會效益。
在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中,其涉及的內容更多的是貼近百姓的尋常生活。例如,家庭、鄰里或社區(qū)發(fā)生的生活瑣事。通常這些事件涉及的人和事都比較混亂復雜,存在較多的是非,對其判斷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備一定分析與判斷能力,能夠依靠生活經驗與豐富的知識,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事件,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甄別,挑出有效與真實的信息,并對其進行整合,進而得到一個完整的結果。如此才能夠使新聞報道更具客觀性。
新聞客觀性對于新聞采訪報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新聞采訪報道的根本。電視民生新聞是以百姓日常生活為中心開展的電視節(jié)目。因此,民生新聞的客觀性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對事實真相了解的重要因素。
[1]何華.論如何把握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J].科技資訊,2014(26):229.
[2]張健.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22):63.
[3]劉欣星.淺談電視民生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新聞客觀性[J].青年文學家,2012(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