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了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去,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很多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著其作用的發(fā)揮,“問題式”教學模式也不例外?;诖朔N情況,筆者對小學語文“問題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式;反思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很多教師都喜歡采用“問題式”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因為,教師能夠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這也是“問題式”教學方法得以廣泛應用開來的原因。本文以小學語文“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反思作為文章內(nèi)容的切入點,并對解決措施進行了詳細地闡述,以期促進“問題式”教學法能夠高效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去。
一、對小學語文“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反思
1.含金量較低
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式”教學法的真正意義,只是將它作為活躍課堂氛圍的手段,并沒有把“問題式”教學法放在應有的位置,致使其作用無法真正發(fā)揮出來。很多問題的設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經(jīng)常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問題,學生自然能夠流暢的接上話題,課堂氛圍看似確實也較為活躍。但是,當我們認真思索“問題式”教學法的實際效果,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含金量較低的問題,既不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也無法有效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導致“問題式”教學法的發(fā)展進入了瓶頸階段。
2.設置的問題較為死板
可以說,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在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所設置的問題較為呆板,主要都是圍繞字的讀音這類問題展開,毫無新穎性,課堂缺乏活力和靈動性,無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3.缺乏合理性
很多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較為隨意,沒有考慮到問題難度設置應呈現(xiàn)出梯度性。不是問題過于簡單,就是難度太大,連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也很難作出回應,問題的設置不夠合理,不利于班級不同水平和層次學生的共同進步,沒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評價方式不夠科學
很多教師在采用“問題式”教學法的過程中,對學生答案的評價不夠客觀和積極,缺乏科學性,沒有處理好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的答案,如若不是標準答案,教師就會持否定的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二、“問題式”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針對“問題式”教學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客觀的看待它,雖然,在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這并不是其本身的問題,究其本質(zhì),是因為不符合“問題式”教學法實際規(guī)律的做法,才影響了其效用的發(fā)揮,這才是我們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具體來說,“問題式”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結合學科特點,來設置問題;結合學生特點,來設置問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兩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內(nèi)容如下:
1.結合學科特點,來設置問題
教師應對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深入地分析和了解,結合自身的學科特點,來進行問題的設置。教師應做到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到生動形象,讓學生能夠對教師的問題保持足夠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的過程中,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以游戲、比賽為渠道,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比如,在講到《小壁虎借尾巴》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臺舞臺劇,讓學生來扮演其中的角色,將問題通過旁白的方式來滲透到游戲中,問題的設置可以如下所示,小壁虎為什么要去借尾巴呢?小壁虎沒有了尾巴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辦的?它去過哪些地方?又管誰借的尾巴?通過這些具有層次性的問題設置,來將學生引向文章內(nèi)容的中心和主旨,加深他們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2.結合學生特點,來設置問題
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水平、愛好、特長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對本班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尊重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班級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問題的設置,把握好問題難度的梯度,使班級的學生無論是哪個層次和水平都有適合他們的問題,讓他們都有思考和進步的機會。同時,教師還應提高問題的含金量,革新問題內(nèi)容,實現(xiàn)問題內(nèi)容從死板滯后到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方向轉變,為“問題式”教學法作用的真正發(fā)揮夯實基礎。
3.處理好預設與生成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給予客觀、中肯的評價,處理好預設和生成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將自己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也促進學生優(yōu)秀品質(zhì)的提高。教師應深入教材,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詳細周密地考慮,以學生思維方式作為入手點,不再將答案只固定在標準答案這一種上,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xiàn)問題答案的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能夠在“問題式”教學法中茁壯成長,也為“問題式”教學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問題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應用來促進其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是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的。雖然,現(xiàn)階段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教師革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應用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大語文觀,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將“問題式”教學法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
[2]楊麗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語文建設,2014,(09).
[3]王軍強.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J].學周刊,2015,(09).
作者簡介: 袁翠華(1963-),女,山東省泰安市人, 民族:漢 ,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大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