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娟
摘要:目的 觀察身痛逐瘀湯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9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接受針灸治療,干預組接受身痛逐瘀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對比2組臨床有效率情況。結果 干預組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78%;干預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7.576,P<0.001)。結論 應用身痛逐瘀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身痛逐瘀湯;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2-0034-02
LDH(腰椎間盤突出癥)屬臨床常見疾病,好發(fā)于青壯年,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LDH的主要病因為患者軟骨板、髓核及纖維環(huán)等腰椎間盤的組成部分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fā)于L5-S1及L4-5,約占全部LDH的95%[1]。外力作用下,患者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遭到破壞,髓核從破損處突出,或脫出進入椎管內,壓迫或刺激鄰近脊神經(jīng),繼而引起下肢麻木、腰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LDH患者多以急性發(fā)作性疼痛、下肢麻木為主要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中醫(yī)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獨到療效[2]。本文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9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干預組接受身痛逐瘀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臨床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9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將92例患者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6例患者。對照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為(39.12±8.65)歲;病程3 d~6 a,平均病程(11.67±5.38)個月;CT顯示病變部位:26例L4-5,17例L5~S1,3例 L5~S1合并L4-5。干預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為(39.84±8.43)歲;病程7 d~5 a,平均病程(11.82±5.49)個月;CT顯示病變部位:27例L4-5,16例L5~S1,3例 L5~S1合并L4-5。2組年齡、性別、病程及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指定相關納入及排除標準[3]。納入標準:①患者出現(xiàn)坐骨神經(jīng)痛及腰痛癥狀,且直腿抬舉嚴重受限;②椎旁壓痛及放射性坐骨神經(jīng)痛;③患者坐骨神經(jīng)所支配肌肉的知覺、反射及肌力發(fā)生改變;④行椎管張力改變試驗或者椎管壓力改變試驗,可激發(fā)患者腰痛癥狀;⑤患者腰部活動范圍受限,喜歡采取選擇性體位或者保護性體位;⑥患者經(jīng)MRI或CT檢查確診為LDH。排除標準:①年齡大于65歲或者小于18歲的患者;②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③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急性傳染病等內科疾病的患者;④過敏體質的患者;⑤精神疾病患者;⑥患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神經(jīng)麻痹癥狀,如明顯性功能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及肌肉萎縮等。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針灸治療。選穴:腰痛點、后溪及水溝穴。腰痛點:斜刺(0.8-1.2)寸,得氣后提插捻轉,留針30 min。水溝穴橫刺進針,后溪穴直刺進針,得氣后提插捻轉、行瀉法,不留針。1周為1個療程。干預組在針灸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身痛逐瘀湯。身痛逐瘀湯組成:五靈脂6 g,羌活6 g,當歸9 g,秦艽10 g,桃仁10 g,川芎10 g,紅花10 g,沒藥10 g,牛膝10 g,土鱉蟲10 g,地龍15 g,田七30 g,延胡索30 g。每天1劑,用水煎服,分2次于飯后服用。1周為1個療程。2組均接受1個療程的臨床治療。
1.4 療效標準 ①治愈:患者腰腿麻木及疼痛癥狀完全消失,無顯著陽性體征,身體活動時無不適感受;②顯效:患者腰腿麻木及疼痛癥狀顯著好轉,有輕微的陽性體征,身體活動時伴輕微不適感受;③有效:患者腰腿麻木及疼痛癥狀有所好轉,身體活動時伴明顯不適感受;④無效:患者腰腿麻木及疼痛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患者陽性體征無好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治療結果
干預組無效0例,有效6例,顯效36例,治愈4例,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無效7例,有效5例,顯效34例,治愈0例,臨床總有效率為84.78%;與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χ2=7.576,P<0.001)。
3 討論
LDH屬臨床常見疾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LDH臨床療效多不理想。LDH屬中醫(yī)學“腰腿痛”、“腰痛”范疇。相關文獻指出,氣滯血瘀、感受濕熱、感受寒濕、腎虧體虛是LDH的主要病機[4]。因此,LDH的治療應以化濕、散寒、活血、化瘀、通絡、疏經(jīng)、壯骨補腎為主。
針刺腰痛點、后溪及水溝穴對急性腰痛療效較佳。后溪通于督脈,屬八脈交會穴;水溝屬督脈之穴,被廣泛應用于腰痛的臨床治療;腰痛點屬經(jīng)外奇穴,對急性腰扭傷療效較好。
針刺以上穴位,可起到行氣通痹,祛瘀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相關文獻指出,與單純針灸治療相比,采用身痛逐瘀湯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更佳[5]。身痛逐瘀湯由當歸、桃仁、川芎、紅花、五靈脂等中藥有機組成,具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當歸、桃仁、川芎、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五靈脂、沒藥祛瘀、止痛;香附活血、行氣;牛膝祛瘀、行血、強壯腰膝;地龍祛瘀、通絡;羌活、秦艽除濕蠲痹;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壯骨、清熱、利濕、散寒溫經(jīng)、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之功。此外,若患者濕氣較重,可加用肉桂、豬苓、茯苓、附子,起到散寒、溫經(jīng)、行濕的作用;若患者呈濕熱證,可加用黃柏、黃蓮、茯苓,起到利濕清熱的作用;若患者腎虧體虛,可加用山茱萸、獨活及山藥,起到補益腎氣的作用。
綜上所述,應用身痛逐瘀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艷怡,于震.電針配合身痛逐瘀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12):2584-2585.
[2]李東山.身痛逐瘀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206-207.
[3]ZY/T00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4]牛淑芳,李佳霖,周媛.身痛逐瘀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8):334-338.
[5]李國棟,黃清明,李軍.身痛逐瘀湯加味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9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