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碧霞,游文裴,周正旭
( 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8)
情感智能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雷碧霞,游文裴,周正旭
( 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8)
目的探討情感智能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心內科住院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心理干預,實驗組給予情感智能干預。干預前后分別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和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進行評估,并評價其效果。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得分、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HAMD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結論 情感智能干預能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
情感智能干預;冠心病;生活方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明顯上升。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治療,要想全面有效地控制病情,不僅要靠藥物治療,還需要患者努力改變生活態(tài)度和自身行為,以達到滿意效果[1]。生活方式是指建立在生活條件與個人行為方式互相影響基礎之上的一種生存方式,取決于社會因素和個人特征[2]。情感智能一詞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爾曼提出的,是指個人感知、明確、理解和成功控制自己和他人感情的能力[3]。近年來對情感護理理論應用于慢性疾病的研究報道[4~6]越來越多,本文通過研究情感智能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旨在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現(xiàn)報告如下。
以2014年1月1日—7月30日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 34~82歲,平均(58.16±3.66)歲;男68例,女3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心臟病學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且病情穩(wěn)定、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意識障礙、有精神疾病、拒絕參加本研究者除外。采用等組實驗法設計,將研究對象按住院卡單、雙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病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
2.1.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心理干預,包括飲食、生活、服藥指導和出院宣教等措施,但無具體計劃和時間要求,干預時間為3個月。(1)飲食護理: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相關知識與日常自我管理方法,指導患者堅持健康的生活行為,低脂低鹽、清淡飲食,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宜過飽,避免甜食、牛奶、豆?jié){、辛辣刺激性食物。(2)生活指導:如未戒煙酒者勸導其戒煙酒,告知其戒煙酒對疾病康復的意義。指導患者堅持體育鍛煉,可散步、打太極拳,做氣功等,禁止劇烈運動。(3)服藥指導:告知患者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以備急用。建立服藥日志,自我監(jiān)測藥物不良反應,如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時應自我監(jiān)測心率、心律變化,服用利尿劑時注意尿量及是否有低鉀低鈉現(xiàn)象等。(4)出院宣教:囑咐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遵醫(yī)囑用藥、定期監(jiān)測血生化各項指標等。注意保持排便通暢,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必要時應用緩瀉劑。
2.1.2 實驗組 給予情感智能干預。以提高情感能力為目標、增強信念和意志力為導向,制定若干措施,按量化標準執(zhí)行。住院患者在病房干預,每周一次,出院后每月返院干預兩次并電話隨訪1~2次,干預時間均為3個月。情感智能干預措施如下∶(1)提高情感表達能力:通過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主動訴說身體不適,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情緒(如憤怒、悲傷等)。遇到困難要求助,有了快樂的事要與人分享。采取面談方式,每周兩次,每次30min。(2)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許多患者住院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日常生活都依賴護士或家屬。鼓勵患者堅持原有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堅持鍛煉。提高自我效能,提升個人對其行為控制的期望,自覺建立健康行為。以交流會形式,讓自我管理良好的出院患者介紹成功經驗,每周一次,每次60min。(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宣傳疾病知識,進行科普教育,將日常健康行為小冊子和心率、血壓、血糖記錄表發(fā)放給患者,健康行為包括低鹽低脂飲食、按時作息、早晚散步、分享快樂等內容,讓他們在表格上打鉤,提醒自己“我做到了嗎”。讓患者按記錄表上相應時間段記錄心率、血壓、血糖數(shù)據(jù),護士定期檢查、評價,達到預期目標的給予表揚,控制不好的分析原因,調整飲食或予以用藥。采取床邊輔導形式,每周兩次,每次30min。(4)樂觀對待疾病:邀請家屬參與患者的健康護理,讓家屬給患者提供經濟和精神支持,使患者感受家庭溫暖。幫助患者適應角色的轉變,安心養(yǎng)病,避免煩躁、緊張,以樂觀態(tài)度面對疾病,與患者分享治療成功的喜悅,讓患者在康復中獲得滿足與快樂。邀請患者與家屬參加工休會,每周一次,每次30min。(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文體活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人際關系,減輕孤獨感。若患者生活圈子狹窄,單調乏味,就會加重焦慮心理。鼓勵患者與外界通過電話、微信方式交流,增加互動,樂于接納家人及朋友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提高生活質量。個別輔導和家屬溝通,每周一次,每次30min。
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測評。
2.2.1 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7]測評患者的HAMD得分。
2.2.2 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 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8]采用護理學家Pender于1987年制成的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該量表在國內研究中信度較高,包括52個條目、7個維度。采用1~4級評分法(1分=從不,2分=有時,3分=經常,4分=總是如此),得分越高說明生活方式越健康。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得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得分比較(±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0 50 19.16±2.90 18.94±3.03 0.42 0.677 11.82±1.99 17.92±3.20 12.64 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比較(±s,分)
組別 適當營養(yǎng)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 健康責任自理能力50 50 18.28±2.72 18.78±2.67 0.84 0.405 14.48±2.52 14.14±2.42 0.65 0.516 15.46±3.54 15.08±3.40 0.46 0.645人際支持運動休閑身體狀況家庭壓力總體生活方式13.14±3.91 13.72±3.87 0.76 0.450 12.48±4.27 13.24±4.20 0.84 0.408 16.82±4.66 16.34±4.51 0.52 0.606 13.96±3.57 14.48±3.53 0.71 0.483 104.62±9.64 105.78±10.14 0.64 0.527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比較(±s,分)
組別 適當營養(yǎng)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 健康責任自理能力50 50 24.64±3.35 19.46±2.42 9.28 0.000 20.64±3.01 15.30±2.27 11.00 0.000 22.02±5.09 16.40±4.69 6.14 0.000人際支持運動休閑身體狀況家庭壓力總體生活方式18.60±2.55 14.36±3.39 7.36 0.000 18.40±4.86 14.22±3.54 4.75 0.000 24.06±3.57 18.50±4.39 6.89 0.000 19.66±2.34 15.07±2.91 6.87 0.000 148.20±11.92 113.62±9.36 16.00 0.000
表1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得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實驗組HAMD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通過情感智能干預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人的情感智能亦稱情商,是一種洞察及控制個人與他人感受和情緒的能力,是克服心理矛盾沖突、協(xié)調和平衡情緒的技巧,是駕馭人生、在順境與逆境中自如通行的智慧[6]。通過提高情感智能,影響患者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增加克服困難的斗志與追求健康的信念,敢于表達情感,主動訴說身體不適,抒發(fā)并充分表達自我情緒;分享快樂,遇到困難及時求助,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疾病,坦然面對現(xiàn)實,在康復中獲得滿足。通過干預,使患者在軀體、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減輕壓力和焦慮、抑郁情緒。
表2、表3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各維度及總體得分均處于較低水平,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實驗組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通過情感智能干預能使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最好的手段,保證心臟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酒、心理平衡[9]。本研究中有責任護士輔導,有健康標準對照,有患者記錄顯示,有家屬參與監(jiān)督,可以保證措施有效落實,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身體素質,養(yǎng)成從日常生活做起,不依賴別人,堅持鍛煉,控制飲食,并持之以恒的習慣。非藥物干預在慢性疾?。ǜ哐獕骸⑻悄虿?、血脂異常等)治療中的作用已被世界各國的大量研究所證實[10]。自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清淡飲食,降低血脂、血壓;增加體育鍛煉,擴大社會交往范圍,改變心境;通過家屬共同參與,起到督促、激勵效果,均可使各項干預措施延伸至家庭。由于有樣板參考,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因此具有可行性。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增強患者的信念和意志,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不良習慣,提升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情感智能干預可幫助冠心病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心身健康,值得推廣。
[1]李雁斌.冠心病患者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 16):45-46.
[2]吳小娟,楊建華,蘇佳伶,等.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 7):149-151.
[3]楊秀坤.情感智能干預對帕金森病人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1( 2):564-566.
[4]詹婉群.情感智能干預對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 14):2120-2122.
[5]李華清,陳曉君,周新衛(wèi),等.情感智能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康復病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10( 5):1355-1356.
[6]陳曉君,吳美芳,李倩云.認知與情感智能干預在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功能康復應用中的評價[J].全科護理,2013,11(7B):1828-1830.
[7]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 特刊):134-135.
[8]Pendr N J.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3rd ed.Connecticut:Appleton and lange,1996.
[9]葉東根,朱秋蕓.冠心病危險因素分析與健康教育[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 8):1336-1337.
[10]王英蓉,李粉玲,陳延娥,等.深圳市體檢人群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現(xiàn)狀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0,7( 12):557-559.
R541.4
B
1671-1246(2015)15-0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