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蘇教版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思考
王娟
新課改進行多年了,推動了語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教學的重點和教學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語文教學現在已朝著更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向發(fā)展,學生的閱讀量也日益增加。名著閱讀一直以來都是家長、老師和學生都非常重視的,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操作性不強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對名著進行閱讀教學,但是并沒有就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指導思想作出說明,這就導致了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或想法去操作。另外,現階段,在蘇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名著閱讀往往都只是選自原著中的一個章節(jié),老師在上課時除了針對此章節(jié)的背景作一些簡要的介紹外,其他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強。這樣,就導致了名著閱讀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二)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銜接不夠
目前,在蘇教版的名著閱讀教學中,教材的編排方面還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導致了教材所選內容前后之間不能進行有效地銜接。例如,在七年級的課本中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然而,對《朝花夕拾》的學習是在九年級才開始的。這種安排就有些不合理。為什么教材不在七年級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一并將《朝花夕拾》拿出來學習呢?雖然說魯迅先生的雜文難懂,但是對于魯迅先生的散文,七年級的學生是完全有能力去領會的。因此,筆者認為教材這樣的安排是不合理的。
(三)多樣性不足
筆者經過認真考察,發(fā)現蘇教版的名著閱讀大多是小說,而散文只有一部《朝花夕拾》。這與人教版的名著閱讀相比就顯得很單一了,而人教版的名著閱讀中,除了小說,還有詩歌、散文、寓言和科普作品等多種體裁。這一點也是蘇教版教材在名著閱讀編寫這一塊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歷史
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很多歷史知識我們只能通過名著來了解。同時,關于某一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當時的社會狀況我們也只有通過閱讀名著才能理解。例如,通過讀《紅樓夢》,我們了解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也從中知道了我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狀況,同時,我們能清楚地了解封建社會為什么最終會走向滅亡。通過《格列夫游記》,我們知道了當時英國政黨和宗教組織的丑惡嘴臉。在當時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受盡苦難的人民格列夫寧愿與動物一起生活,也不愿意做人,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多么的黑暗,勞動人民活得連畜牲都不如,這不正是對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強烈諷刺嗎?
(二)有利于語文知識的開放性學習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除了知道課本上所講述的知識外,其他的知識涉及得很少。在談及某篇名著中的人物時,只能簡單地將課本上老師所講的某個人物的某一面進行套用,根本無法結合自己的想法去認識一個作品中的人物。通過對整部名著的學習,學生不僅擴展了閱讀的廣度,而且能在較全面地把握名著中所講的知識、人物等的基礎上,理性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同時,名著閱讀對學生的開性放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往在語文課本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知識都是被動地接受,且題目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但是在名著閱讀中,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不受限制,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同一事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這樣,通過名著的閱讀就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幫助學生制訂明確的閱讀計劃
現在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已意識到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計劃性。因此,建議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閱讀名著的計劃??梢允嵌唐陂喿x的計劃,要求一學期讀兩本或三本(依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并在每學期末的時候針對所讀名著寫一篇讀后感;也可以是長期的,如三年的閱讀計劃,要求三年內讀多少本名著,其中每年完成一定數量的閱讀,并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等。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名著閱讀學習的有序開展。
(二)教給學生由淺入深的閱讀步驟
初中生還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階段,受其生理成長階段的影響,其理解能力未沒有完全達到成人的水平。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由淺到深的方法。例如,針對七年級的學生,我們在選擇名著時,就可以建議學生讀一些相對好懂一些的名著,如《西游記》《三國演義》,而針對九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建議閱讀如《紅樓夢》等相對深奧一些的名著。
(三)定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會
學生在閱讀了一定數量的名著后,老師要在班級定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會。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有機會將自己的所學展示給大家,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名著閱讀交流會,也是同學們之間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的交流會,通過交流,大家可以在閱讀方法或習慣上互相借鑒,提升彼此的閱讀方法或技巧。另外,名著閱讀交流會還是大家互相推薦優(yōu)秀名著的機會,同學之間通過交流,可以相互促進,為下一步的名著閱讀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名著閱讀是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初生中的語文教學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希望相關的部門能就目前蘇教版名著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同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訂明確的閱讀計劃,教給學生由淺入深的閱讀步驟,并在班級定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會,以促進學生多讀名著,讀好名著,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邗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