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蓉
對中職外貿專業(yè)《進出口實務》第一章第二節(jié)商品品質這節(jié)課,我曾準備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導入方法。
【導入設計一】教師課前收集幾種合同中的品質條款如:A、光澤亮麗消滅皺紋的奧康小牛皮皮鞋。B、東北大米一級,含碎粒2%,雜質3%,含水分2%。C、得力筆筒,參照樣品。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上述品質條款是否恰當?
設計意圖:給出實際案例,由學生們討論分析上述條款的不妥之處,在思辨之中得出擬寫合同中品質條款的注意點。
【導入設計二】播放視頻《王婆賣瓜》。要求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談談廣告宣傳中的商品介紹與合同中品質條款的異同。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讓學生感悟說明商品品質的重要性,從學生的討論中獲得擬寫合同中品質條款的注意點。
第一種設計直入主題,通過對不合理的品質條款的辨析,為下一步自己擬寫品質條款提供借鑒。這個設計需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討,如果不熟悉學生的知識構成,容易冷場。
第二種設計生動活潑,借助視頻《王婆賣瓜》,再現了廣告宣傳對商品的重要性,即使沒有先前的專業(yè)知識做出鋪墊,一般的學生也能從視頻中抓住信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一次借班上課的教學研討總,我選了第一章第二節(jié)商品品質這節(jié)內容,采用了視頻《王婆賣瓜》導入課堂教學。
【課堂實錄】上課開始,所有的同學都被片段中王婆那“三寸不爛”之舌所折服,課堂氣氛熱烈。我拋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我們與外商在簽訂合同時關于商品品質條款的書寫能用片段中王婆對甜瓜的夸夸其詞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不能”。于是總結得出我們在擬寫合同中的品質條款時要做到的是準確地、真實的反映商品的實際情況。
學生的積極性已經被充分調動,我暗自高興,導入環(huán)節(jié)非常成功。在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簡單回顧之后,進入教學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本堂課教學的重點難點,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維尼熊、榨菜、手機、黃豆這四類商品,完成商品特性分析表 (見下表),并派代表上臺陳述其小組合作的成果。
學生的討論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原本以為學生應該能夠基本準確的書寫品質條款,但是當學生爭相上臺陳述其小組成果的時候,我才發(fā)現我自認為的閃光點《王婆賣瓜》成為了本堂課最失敗的地方。學生們的品質條款書寫的是各有千秋,如書寫手機品質條款的小組寫的是“AUX手機,全新雙核雙卡,外形功能堪比IPHONE,價格實惠。具體詳見說明書”。書寫黃豆品質條款的小組寫的是“東北黃豆,外觀圓潤色澤好,顆顆飽滿,不含雜質”。
視頻中王婆的三寸不爛之舌,徹底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廣告宣傳的方向,而非書寫合同中的品質條款。由于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書寫的品質條款與合同中的品質條款的要求相差甚遠,所以接下來的“前車之鑒”即找出所給品質條款的不妥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非常被動,學生對品質條款的書寫還完全沒有自己的概念,無法準確判斷出所給品質條款的不妥之處。同時課堂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后車之師”即完成對實踐環(huán)節(jié)書寫的品質條款的修改也無從下手。
評課總結交流時,聽課老師認為本節(jié)課的設計構思非常好,很新穎,環(huán)環(huán)相扣,突出了實訓課對學生技能提升的要求,同時也將理論課教學和實訓課教學進行了有機融合。但是本節(jié)課最終未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根本原因是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基調失誤。
導入環(huán)節(jié)看似生動活潑,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由于視頻《王婆賣瓜》的切入點是對商品的廣告宣傳,并且還增加了藝術的夸張表現手法,而本堂課教學內容是合同品質條款的擬寫,要求能準確切實的反映商品的設計情況,其內容是日后賣方履行交貨義務的主要依據,也是買賣雙方進行索賠和理賠的依據??梢娨曨l選擇已經出現基調偏差。
另一方面,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沒有讓學生充分辨別廣告宣傳對于商品品質的表述與合同中品質條款書寫要求的區(qū)別。只是簡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關于商品品質條款的書寫不能采用視頻中王婆對甜瓜的夸夸其詞。這個轉折是從視頻過渡到課堂教學實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這個轉折并不是有學生經過辨析得出,所以停留于表面,而王婆的夸夸其詞卻根深蒂固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了誤區(qū),使得學生自行擬寫的品質條款偏離了合同的要求,同時也使本堂課的教學最終偏離了目標。
在吸收了其他教師的建議后,我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以課前準備時的第一個導入設計為底版,在兼顧激趣與實效的同時,新設計了一個課堂導入活動——《換個角度找不妥》。
這個導入活動由教師事前從網上下載相應的圖片,在配上相應的品質條款的說明,如:A、光澤亮麗消滅皺紋的奧康小牛皮皮鞋。B、東北大米,含雜質3%,含水分2%。C、得力筆筒,參照樣品。而后進行角色轉換要求學生站在買方的利益上找出以上品質條款對日后履約造成的不利之處。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還是沿用了第一次設計中的實戰(zhàn)演練——前車之鑒——后車之師這幾個步驟。
新設計的導入,雖然沒有視頻《王婆賣瓜》來得輕松有趣,但是由于直入主題,抓住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石。同時,導入采用了換角色模擬的方式,結合了學生喜歡挑刺的心理特點,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異常有效。
1.出奇并不一定制勝,更需關注整堂課的教學有效性。
對于中職學校這批十七八歲的學生而言,外貿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是枯燥難懂的。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效?已成為每一個中職外貿專業(yè)教師必須思考和努力去解決的一個問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也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比如采用歌曲、視頻、FLASH等載體直接導入、案例導入、情境導入等等。但是我們在進行課堂導入設計時往往更多地關注導入本身是否出奇、出新、奪人眼球,而對整堂課教學的有效性缺乏關注,最終導致我們的導入顯得低效。
2.通盤把握,才能確保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為了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而特意去精細設計。但當課堂導入變成了為了導入而設計導入時,其實已偏離了教學設計的初衷。有時教師會用一個簡單的問題,如:“這個視頻反映了一個什么情況?”直接導入,學生也能快速的給出答案,但這種快速不僅缺乏思維容量,更無教育智慧可言。課堂導入的設計只有著眼于課堂學習的整體要求,將學生與將要學習的內容智慧地連接起來,才能確保其有效性。
3.“導”無定法,貴在得法。立足學情,重在有效。
在教授中職《國際貿易基礎》這門課的《經濟特區(qū)》這節(jié)課時,我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春天的故事》這首歌作為課前熱身,在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情緒的同時,圍繞歌詞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了解經濟特區(qū)建立的時代背景、經濟特區(qū)的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經濟特區(qū)建立后的變化。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本堂課教學的重難點。這堂課圍繞著這首歌展開了層層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氛圍中,展開了大量有效的思維活動,教學目標的落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于教師而言,貴在合適而有效。有效的課堂導入首先要立足學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分析學生、研究教學內容,用導入創(chuàng)設兩者的有效連接點,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推進、深化兩者的聯(lián)系。這個過程,學生的收獲甚至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1]劉紅霞.巧設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2,第4期.
[2]魏賢渠.從課堂導入探究中職基礎會計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第6期.
[3]黃鳳琴.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提高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J].課程教育研究,2013,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