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國 劉權生
摘 要:學習是一項不斷反思與進步的活動,教育者應該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獲得提高,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收獲進行反思,引導學生獲得進步。通過對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進行研究,旨在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92-01
一、引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教師開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反思性教學,以求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引導學生真實的提高。
但從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情況來看,教師對反思性教學的認識并不到位,還不能有效發(fā)揮反思性教學的效力。這就促使眾多教師和學者對反思性教學開展研究,也因此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還有待完善和進步。
基于此,本文在此針對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做出貢獻,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建設。
二、什么是反思性教學
1、反思性教學是一個不斷反思與進步的過程
從字面意思可以簡單的將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理解為通過反思而帶動和開展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師已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認識到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的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中針對自己的表現(xiàn)和所取得的教學成果進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并以此為依據不斷總結和發(fā)展。
由此可以判定,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是一個不斷反思與進步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動作以及所取得教學成果進行反思的活動,并通過這項活動推動教學發(fā)展。
2、反思性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教師本身
同時,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已經深刻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就表示,教師需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這種客觀存在決定了反思性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教師本身,教師不但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求自己進行反思,更應該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和收獲進行反思,進而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反思性教學
1、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反應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要通過仔細的觀察敏感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情和反應。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才能夠從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所制定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目標的反饋,才能夠得出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真實收獲。
例如,在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述“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神出現(xiàn)茫然的神采,學生開始相互之間的交頭接耳。學生的反應與表現(xiàn)直接表明了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并不理解,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直觀具體的認知。
此時,教師應該引起重視,要展開反思,思考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茫然的神色,要如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反思,教師領悟到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沒有深刻的認識,對歷史轉折后的發(fā)展也沒有直觀的形象。
因此,教師決定利用多媒體教學法,使用圖片和視頻等方式給學生直觀生動的展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中國社會經濟的具體形象,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這一次會議對新中國發(fā)展巨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教師敏感的發(fā)現(xiàn)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困惑,思考得出了導致學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師才能夠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才能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的學習,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 并組織集體反思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換言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收獲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點,并在日后的學習中發(fā)揚優(yōu)勢、規(guī)避不足點,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反思,通過思維和意識碰撞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的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很難掌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必然性,都認為這只是歷史上的偶然。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自己對鴉片戰(zhàn)爭難以理解的地方,并反思為什么自己會感到困惑。
在集體的反思中,部分學生提出自己沒有將當時中國的背景與世界各國的歷史背景相互結合,所以沒有充分考慮到鴉片戰(zhàn)爭的必然性。同時,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對歷史時代不敏感,無法通過歷史時間梳理完清晰的歷史發(fā)展線條。
通過集體反思,學生就能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在集體中獲得全面提高,能夠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效率,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總的來說,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通過不斷反思,在不斷反思與總結的過程中共同發(fā)展、共同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達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和綜合素質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學鴻.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 鐘 麗.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案例和策略[J].考試周刊,2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