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玲玲 劉雅慧 臧夢雅 唐敏榕 (常熟理工學院 215500)
綵衣堂“包袱錦”彩繪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呂玲玲 劉雅慧 臧夢雅 唐敏榕 (常熟理工學院 215500)
本文通過對綵衣堂“包袱錦”彩繪及構成的特點進行整理和分析,抽離其紋樣的本質特征,挖掘其背后文化內涵,使其具有現代感。將修改后的圖案運用在現代產品上,進而增強現代產品的文化內蘊,進一步解釋了彩繪圖案與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關系,并能引起更多人們對綵衣堂“包袱錦”彩繪文化的重視與傳承。
綵衣堂包袱錦彩繪;現代產品設計
該文章為常熟理工學院2014年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將綵衣堂文化元素運用到現代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項目編號:201410333067X的研究成果。
“綵衣堂”是翁同龢故居的別稱(現為翁同龢紀念館),是以中華傳統(tǒng)孝悌文化為核心價值的名人故居。館內“包袱錦”彩繪裝飾為館內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題主要是以“綵衣堂”所蘊含的文化研究為基礎,深入探討傳統(tǒng)孝悌文化的視覺傳達設計研究,創(chuàng)建一整套與老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創(chuàng)意產品。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與傳統(tǒng)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以全新的文化視角和手段為傳統(tǒng)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破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困局提供新的解決框架。并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地保護與傳承、保護與開發(fā)。
說到“包袱錦”彩繪,不得不提到他所依附的建筑綵衣堂,其位于常熟城內翁家巷2號,清同治、光緒二帝師傅、戶部尚書翁同龢故居。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風格的官紳宅第。
綵衣堂彩繪是“包袱錦彩繪”的重要代表之一,這些繪在建筑上的彩繪都是模仿各種綾羅綢緞的紋理樣式和圖案,畫工極為細致嚴謹。從彩畫的工藝看,屬于金線瀝粉的“上五彩”,色彩雅麗,等級很高,與歷代主人的身份相符。從風格和內容看,這些彩畫充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社會風尚、民俗民情以及士大夫階層從俗的心態(tài)。從圖案的紋樣上看,其紋樣多為“祥云、游龍、仙鶴、瑞獅、錦紋”等,圖案精致美觀,處處呈現著喜慶吉祥之意?!安室绿谩比≈袊酃适麓呵锢先R子“彩衣娛親”之意,珍跡風格獨特,工藝精湛,色調高雅,形態(tài)生動,堪稱國之瑰寶。
通過實地考察和研究討論,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傳統(tǒng)綵衣堂“包袱錦”彩繪圖案的創(chuàng)新修改:“形”的再造、色彩變化、拆分組合、寓意轉化。
(一)對傳統(tǒng)綵衣堂“包袱錦”彩繪“形”的再造
將傳統(tǒng)圖案運用在現代產品上的最大的困難在于,傳統(tǒng)圖案的繁瑣性不能適應現代圖案所追求的簡潔明快,形式多樣的特點。所以對于綵衣堂“包袱錦”彩繪的運用,我們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經過充分理解和創(chuàng)新,吸收傳統(tǒng)綵衣堂“包袱錦”彩繪的核心運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這種再創(chuàng)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我們再賦予它新的審美觀下的元素進行改造和運用,使其在不脫離歷史文化氣息的條件下充滿新的時代特征。
我們利用這種方法修改了《山墻楣川上搭袱四出如意團盒錦紋彩畫》。圖中兩條對稱排列的龍的形象,氣宇軒昂,一副要爭斗的姿態(tài)。但畫面過于復雜,如果直接全盤印制在手提袋上,會使得主次不明,所以在圖案的創(chuàng)新上,我們認為龍的形象雖然經典美觀,但不太符合現代意義上的審美與追求,因此將兩條復雜精致的龍紋樣舍棄,換做了如意造型圖案進行設計變形,將其簡化,取其中單獨一片紋樣排列組合成簡潔美觀的祥云紋樣代替之前的龍紋樣,將其順序排列在“V”形裝飾帶部分,形成兩條逐漸匯聚的祥云。全圖的色彩也更加柔和。將背景進行虛化,來凸顯如意的存在感。保留圖中細膩的筆觸,形變意不變。依然表達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無限的向往。修改后的圖案色彩柔和,圖案豐滿,可運用在產品的主要部位上。我們將此圖運用在一款帆布環(huán)保手提袋上,圖案充滿古典美的畫風和手提袋簡單素雅的線條中和,既能體現手提袋干練簡潔之美有突出表現出“包袱錦”紋樣特有的藝術特色。
(二)對綵衣堂傳統(tǒng)“包袱錦”紋樣的色彩變化運用
對傳統(tǒng)紋樣的色彩變化的運用,這種變化運用常受到特殊環(huán)境的影響而變化,并不多見,如申奧標志將中國結的單一紅色變成奧運的5種顏色等。對于綵衣堂“包袱錦”彩畫,其大面積采用灰性復色,襯以模擬木表本色的松文彩畫為底,基調甚為柔和,但于局部采用紅、黑、金等色,故于優(yōu)雅中仍顯示出富麗。但是經過歷史的洗禮,彩畫顏色已經大面積褪色,我們認為綵衣堂“包袱錦”彩畫顏色過于暗淡,并且用來映襯圖案的材質沒有木質特有的質地,迫于形勢需要,我們將提取的紋樣顏色進行了變化。
我們對《山間脊柱彩畫》進行了色彩修改,我們將其暗淡的復古色彩進行修整轉換,換成了溫馨的偏橘色調,運用紅、藍、橘撞色,使其在視覺上展現出擁有現代感時尚撞色元素的同時,又不脫離“包袱錦”柔和、素雅的色彩感覺,古今結合,為“包袱錦”紋樣注入新鮮元素,我們將其運用到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絲巾手帕上,考慮到老年人的審美特點,讓老年人使用顏色亮麗卻又不夸張的產品,寓意“夕陽紅”,希望喚起他們健康、年輕的心態(tài),扣住專為老年人生活設計產品這一主題,借以展現孝悌文化。
(三)將傳統(tǒng)綵衣堂“包袱錦”彩繪拆分組合
綵衣堂“包袱錦”彩繪中,傳統(tǒng)的彩繪圖案反應出的是悠久的歷史沉淀,包含著當時人們的審美習慣,然而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和當時有很大的差別。在一幅彩繪中通常會運用多個意象來表達意境。所以,我們將多幅彩繪中的特定動植物從個體中分離出來,再根據設計目的安排意象的組合,形成新的圖案,我們將這一類方法歸納為綵衣堂“包袱錦”彩繪的拆分組合。
我們利用這種方法修改了《綵衣堂建筑彩畫藝術》一書中搜集到的紋樣“山墻楣川上搭袱四出如意套環(huán)錦紋彩畫”。圖中如意底紋色彩碧綠青翠,紅色點綴,搭配寶藍色顯得富貴華麗,仿佛一塊碧綠色的美玉,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我們發(fā)現,每個“四出如意套環(huán)”之間是由一片形如祥云的紋樣連接的,我們提取了單獨的祥云紋樣,將其四個一組圍成一個菱形形狀,另選取了一個如意環(huán)紋樣,將其錯位組合,組成新的獨立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修改后的圖案簡潔美觀,主視覺為菱形,容易令人想到傳統(tǒng)春聯中的倒“?!睒邮剑仕匮?,可點綴在純色背景上做裝飾圖案。我們將此圖運用在一款帆布手提袋上,紋樣完整簡練,又不失綵衣堂“包袱錦”散發(fā)出的獨特的江南水鄉(xiāng)韻味,起到“點睛之筆”的效果,與手提袋簡潔的線條相對比,一剛一柔,散發(fā)出綵衣堂“包袱錦”蘊含的孝悌文化般含蓄卻又不失內涵的韻味。
(四)賦予綵衣堂“包袱錦”彩繪新的寓意
傳統(tǒng)“包袱錦”紋樣的“意境”是吸引受眾的重點,不論何時,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不變的,而這種美好的意境今天依然可以運用到平面設計思維中來。最后,設計出的作品,要想擁有令人回味、印象深刻的效果,其文化含以上對作品的賦予,能讓作品內涵得到升華,“包袱錦”紋樣中所包含的綵衣堂系孝悌文化內涵,值得我們深入挖掘。
在此次的項目中,我們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紋樣在現代產品中的設計運用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修改了綵衣堂包袱錦《次間步坊箍頭彩畫》,圖中一個經過變形的“?!弊?,從一個方面反應了中國人對萬事萬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其彩畫是仿錦緞包裹樣式,風格為模仿織錦包裹梁柱的一種建筑裝飾,龍鳳呈祥,寓意吉祥。其黃綠藍三色有錦緞的華美,亦莊重典雅,綵衣堂包袱錦紋樣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人們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理。結合綵衣堂是以中華傳統(tǒng)孝悌文化為核心價值的名人故居這一點,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孝悌文化,將其本質運用到產品設計中去,帶給產品美感的同時使產品內涵得到升華,賦予其新的寓意。
將傳統(tǒng)圖案運用到現代產品包裝當中,就仿佛給產品穿上了新衣,賦予了專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特色的情結,在此次的項目中,我們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紋樣在現代產品中的設計運用方法,運用綵衣堂包袱錦紋樣,提取經典圖案及色彩,挖掘綵衣堂孝悌文化的內涵,賦予其弘揚中華傳統(tǒng)優(yōu)良美德——孝悌文化之意,呼吁人們關愛老年人。將其運用到我們專為老年人制定的生活用品的設計中,借包袱錦紋樣以傳達綵衣堂孝悌文化之意。
綵衣堂建筑彩畫是仿錦緞包裹樣式的彩畫的代表作,風格為模仿織錦包裹梁柱的一種建筑裝飾,總體風格不僅有錦緞的華美,亦莊重典雅,是古老的“錦繡被堂”風格的珍貴摹本。綵衣堂包袱錦紋樣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人們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理。雖然綵衣堂“包袱錦”彩繪的運用度在現代各類產品設計中相對較低,但將中國傳統(tǒng)綵衣堂“包袱錦”紋樣運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且目前常熟已經有一家公司專注于挖掘綵衣堂“包袱錦”紋樣,并將其運用到現代軟裝產品設計中。因此,我們相信其潛在市場將會很可觀。
(指導老師:張振波)
[1]朱俐.標志設計[M].長沙大學出版社,2004.
[2]白光.品牌圖形故事[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夏春曉.中國民族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04.5.
[4]張洪亮.中國傳統(tǒng)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