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梅
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
高春梅
目的探討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對98例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根據(jù)臨床特點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 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者74例, 病情好轉(zhuǎn)者24例。結論對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系統(tǒng)治療及護理, 是有效控制血壓, 預防或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
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護理;生活質(zhì)量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指病因未明的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的臨床綜合征, 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 多發(fā)病。近幾年,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的改變, 高血壓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達39.7%, 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引起心、腦、腎靶器官損害, 甚至危及生命, 不少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及多種因素造成血壓逐步升高而無明顯癥狀, 或早期血壓波動大有臨床癥狀, 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即使血壓在較高水平也無明顯癥狀, 而忽視治療與護理, 隨著病情發(fā)展, 造成重要器官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對老年患者應根據(jù)其特點給予恰當?shù)淖o理措施, 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可提高控制率, 降低致殘率、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1.1 一般資料2013年1~12月本院共收治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98例, 其中男68例, 女30例, 年齡60~85歲, 病例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 其中一級高血壓35例, 二級高血壓45例, 三級高血壓18例。
1.2 護理方法
1.2.1 用藥護理
1.2.1.1 高血壓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一般需長期或終身服藥, 老年患者一般缺乏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認識, 治療順從性差, 易健忘, 不能堅持按醫(yī)囑服藥, 易造成血壓波動, 出現(xiàn)不良后果, 所以要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有效的用藥指導, 告知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藥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服藥的最佳時間, 以便發(fā)揮最佳效果。囑其須按時服藥以保證血漿藥物濃度穩(wěn)定, 減少血壓波動, 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突然停藥[1]。用藥期間, 按時測量血壓并記錄結果, 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方可按醫(yī)囑逐漸減量。老年患者血壓不宜下降過快過低, 以免引起或加重心腦腎供血不足, 一般可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 對待易健忘的患者,家屬要把藥物放在醒目之處, 用較大字體注明藥物劑量和服藥時間并隨時提醒。密切觀察藥物副作用, 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調(diào)整用藥。
1.2.1.2 藥物的選擇應堅持個體化的用藥原則, 即因人因病而異, 因每個人的病因、病程、合并癥及嚴重程度不同,所以藥物療效也有一定差異, 因此, 應根據(jù)患者情況針對性的選擇藥物, 如: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 易首選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長期服用還有抗動脈硬化作用。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 對肥胖、糖尿病或心力衰竭患者,糖耐量減退和糖尿病腎病的患者療效較好, 但血肌酐高者慎用。有痛風者應避免使用利尿劑等, 任何一類藥物均可在首選時單獨使用, 從小劑量開始, 按需逐步增加, 達到滿意效果后改維持量鞏固療效, 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明顯者, 則改用或聯(lián)合另一類藥物。
1.2.2 飲食護理 老年患者缺乏飲食對高血壓影響的認識,不重視, 不注意合理膳食。應指導患者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以面食為主。高鹽飲食可致血管反應性增強,致血壓升高,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 每人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5 g以下。魚類蛋白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 有助于降壓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大豆異黃酮也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作用,故患者可吃魚類和豆制品, 老年人因腸蠕動減慢, 食量減少,易引起便秘, 排便時屏氣用力會使血壓突然升高, 有誘發(fā)腦出血的風險, 可多食蔬菜、水果及纖維素高的食物, 有益于控制血壓, 并可預防老年人便秘。綠茶、玉米須茶有清熱、降壓功效, 可經(jīng)常飲用。忌煙酒、咖啡, 咖啡可使人興奮,致血壓升高, 煙酒可引起大動脈病變, 加速大動脈硬化, 被列為高血壓、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長期飲酒者也會損傷動脈壁, 加速動脈硬化, 使高血壓難以控制, 要讓患者懂得戒煙、限酒對于高血壓治療的重要性[2]。肥胖者控制每日總熱量攝入,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免過飽。
1.2.3 有氧鍛煉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輸出量, 有利于降壓, 控制體重, 并增強機體抵抗力,延緩血管老化, 有利于大腦皮質(zhì)功能恢復。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如:快走、慢跑、健身操、太極拳等, 不宜行劇烈運動, 如:登山、俯臥撐等。鍛煉應注意適度, 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 并長期堅持。同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規(guī)律作息, 勞逸結合, 保證充足睡眠, 切忌熬夜或長時間打麻將, 以免血壓升高造成不良后果。
1.2.4 心理護理 經(jīng)研究證實, 不良情緒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 血管處于收縮狀態(tài), 可出現(xiàn)心慌、氣急和血壓升高, 甚至導致腦血管意外, 因此, 指導患者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整, 保持樂觀情緒, 避免緊張、激動、焦慮、易怒、恐懼等情緒。醫(yī)務人員對待患者要熱情、周到, 使患者有信賴感,告知患者及家屬誘發(fā)或加重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 如:勞累、睡眠不好、精神緊張、吸煙酗酒、不規(guī)律服藥等, 并做好飲食、用藥、運動等保健指導, 消除心理障礙, 以良好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長期治療, 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
98例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者74例, 病情好轉(zhuǎn)者24例。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因未明, 很難徹底治愈, 老年人因身體各器官機能下降, 治療順從性差, 忽視、缺乏對疾病嚴重性的認識, 更存在諸多風險, 但通過協(xié)助患者合理用藥, 調(diào)整生活方式, 有氧運動等多方面治療與護理, 使患者增加了對自身疾病的了解, 增強了自我保健能力, 減少了誘發(fā)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可有效控制血壓, 延緩靶器官的損害, 提高生活質(zhì)量,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崔曉芳, 韓世范. 高血壓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全科護理,2008,7(30):1798-1800.
[2]胡麗娟, 韓麗蓉, 成少娟.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病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全科護理,2009,7(1):115-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57
2014-12-11]
475200 河南省杞縣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