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喆
摘 要:文章在對服裝營銷專業(yè)的雙語課程教學在經歷了近十年的實踐之后,進行了現(xiàn)狀的分析和問題的查找,通過雙語課題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總結了理論與實踐經驗,提出了教學材料、教學方法與手段等解決方案。同時經過對授課對象的調研,課題組驗證了改革的成效。
關鍵詞:雙語教學; 服裝營銷專業(yè);教學方法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9-0160-03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Fashion Merchandise Management Courses
ZHENG Zhe
(College of Fash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After nearly ten years of practice in bilingual teaching in fashion merchandise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past teaching. After project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it summariz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tudents of the courses, the project verified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fashion merchandise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 method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人才的全球化,為了推進教育全球化的進程,使中國的高等院校能培養(yǎng)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國家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積極推行雙語課程。筆者在對服裝營銷專業(yè)學生開設多門雙語課程近十年后,以《時裝市場案例研究》、《品牌傳播》等課程為案例,對于雙語授課實施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文擬從實施雙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一、服裝營銷專業(yè)課程雙語授課現(xiàn)狀
《時裝市場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是針對服裝專業(yè)的綜合性營銷類課程,其內容以服裝大設計、大工業(yè)和大營銷為背景,從國內外多個品牌的經營探索之道著手,以豐富而真實的案例來進行分析與研究時裝市場。兩門課程都是讓學生從市場調研出發(fā)來認識服裝的本質,了解中外服裝行業(yè)和服裝市場現(xiàn)狀,了解服裝品牌發(fā)展的歷程,分析其中的經營決策、營銷傳播之道。只是其中《時裝市場案例研究》雙語課程目前是針對服裝營銷專業(yè)高年級學生開設;而《品牌傳播》雙語課程是針對服裝設計與營銷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開設。
這些雙語課程都是2004年從美國紐約州立大學(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下屬的時裝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T)引進的。所謂“引進”指的是根據(jù)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和美國紐約FIT的合作辦學協(xié)議,雙方互派教師,美方每半年派教師來授課2周,中方派教師赴紐約進修半年。通過該項合作,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當時引進了一大批雙語課程?!稌r裝市場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就是其中兩門。當時教師從FIT訪學歸來,帶回了該門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大綱、教案、教材,以及教師在FIT跟隨教授上課時學習的教學方法等。回國后,運用英語向服裝營銷專業(yè)學生開設雙語課程。課程開設之初存在課程引進水土不服、學生外語水平層次不齊和教師對雙語授課的方法尚未走上正軌等問題。
(一)課程引進后水土不服
引進之初,此課程表現(xiàn)出一定的“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由于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對學生來說,閱讀的難度較大,因此老師必須在上課時將教材內容翻譯講解給學生聽,學生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這樣使得課程的較多時間花在教材內容的翻譯和解釋上,對課程設置的整體把握有了方向性的偏差。
二是美國服裝市場與中國服裝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品牌所面對的消費者不同,所運用的品牌戰(zhàn)略也存在著一定差距,所以完全地“拿來”,生搬硬套,不能達到理想的授課效果。并且,從美國市場拿來的品牌案例對中國學生來說,品牌形象與認識比較模糊,沒有親眼所見總是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不利于案例的研究與分析,未能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
由于有著上述問題存在,導致教學時照本宣科,強調理論知識,而忽略實際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即使有案例分析,也顯得內容缺乏新意、資料缺乏時效性、和數(shù)據(jù)缺乏真實性,因此授課內容呈現(xiàn)空洞、實踐性不強的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無法了解到最新的時裝界案例,更無法教會學生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
一方面,服裝專業(yè)的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從高中起主修藝術類課程,他們在文化課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的興趣也不濃。有些在大學一二年級,未能通過大學英語四級。這群學生在用雙語授課的專業(yè)課程中,學習難度較大,積極性不高。endprint
另一方面,近年來,有許多學生有意向要出國進修碩士,因此他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很高,不少學生還在校外的培訓機構學習雅思、托福,也有些進行了專門的口語培訓。這群學生在雙語課程班里表現(xiàn)為程度較好。由于不存在語言的難度,因此對專業(yè)知識的需求更為旺盛,接收能力頗強。
正是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層次不齊,對雙語授課的要求也不一而同,教師很難在課堂上滿足不同需求,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教師針對雙語教學的授課方法尚未走上正軌
在雙語課程開設初期,教師授課通常是用英語制作課件、書寫板書,用中文進行授課,輔以介紹些專業(yè)詞匯。這樣的授課方法,就相當于把專業(yè)課程當作專業(yè)英語課來上,并非真正的雙語授課。
因此,如何提高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fā)受教者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加教與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從中獲得有用的知識便成為課程建設的關鍵所在,要做到這些,必須建設完善的雙語教學大綱、教材及有經驗的師資隊伍;建設實際有效的雙語案例資料庫;建設學生及教師的實踐平臺;建設與企業(yè)在本課程中的實際互動關系。
二、服裝營銷專業(yè)課程雙語授課的思考——提出的對策
針對雙語課程開設幾年來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雙語課程改革的課題,對課程內容設置與調整、教學材料的選取與編輯、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更新等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采用合適的教材,編輯與市場接軌的教案
根據(jù)雙語課程內容的設置,選擇合適的全英文教材作為參考書,同時編輯適合本土市場的教案,結合市場營銷原理,案例分析方法,全球市場環(huán)境,融入本土市場特征,品牌案例和消費者特征等方面內容,采用雙語編寫教案,采用中英文新聞報道、尋找品牌案例和消費者分析資料等作為輔助教學材料,充實雙語教學內容,豐富專業(yè)資料,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采用多樣化、分層級的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陔p語教學的特性,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例如采用分層次、分小組、分專題講述和討論等方法進行市場案例分析。根據(jù)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級別,在討論和分組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分階段,由易而難,深入淺出,從定義、解釋,到市場案例、營銷分析,逐漸由淺及深的增加英語教學的應用,讓學生對語言適應,并對專業(yè)知識有所掌握。在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中,可以由一開始允許事先準備,過度到即興的陳述和討論,逐漸加大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業(yè)英語使用率,從而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
創(chuàng)建多維立體的多樣化教學平臺,如結合課堂教學,構建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雙語或全英文課程網絡學習的平臺,采用課堂授課與課后網上自學及網絡習題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還可以選擇播放優(yōu)質的全英文影像資料。選取優(yōu)質的全英文影像資料,例如最新流行資訊、品牌動向、案例故事、專家分析等,讓學生了解國際服裝市場動態(tài),營造良好的雙語學習氛圍。
三、服裝營銷專業(yè)學生對雙語授課的反饋
在經過多年雙語教學的實踐后,課題組對接受了雙語授課的幾個班學生進行了訪談調查。學生們反映在課程開設之初對語言有一定的緩慢適應階段,大約在兩三次授課之后就會適應語言關,從而進入了專業(yè)知識的雙語學習期。而在這兩三次的課程前后,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和復習,對教師所授內容進行鞏固和強化。這樣才能更快適應雙語授課。同時,由于服裝是人們常用產品,學生對服裝的普通知識比較熟悉,對服裝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了解,對服裝品牌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因此,學生們認為服裝營銷專業(yè)課程比較適合使用雙語授課。在運用英語對本土服裝消費者和市場案例的分析時,學生們比較能理解專業(yè)用語和專業(yè)知識,在運用外文資料對國外案例進行分析時,能夠加強語言的應用,同時也延展了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
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經過了雙語課程的授課后,反映良好,認為雙語授課有利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也有利于專業(yè)英語的進步,對雙語授課持贊成態(tài)度。也有個別學生,由于語言基礎薄弱,對專業(yè)性強的知識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壓力倍增,覺得跟不上學習進度。但是主觀上,他們仍然支持雙語授課,認為是有必要的。
總結
筆者通過雙語課程研究課題平臺,除了對課程內容設置與調整、教學材料的選取與編輯、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更新等進行了研究之外,還針對選修雙語課程的學生進行了觀察與訪談調研。通過課題研究的開展與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對雙語課的認知和認可度都越來越高,學習積極性也隨之高漲,學習效果也逐漸體現(xiàn)。
隨著學校對雙語課程建設的重視和投入,雙語師資力量的加強與改善,授課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實踐付出,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與提高,學生對雙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提高,雙語課程的實施效果顯示了積極的成效。
項目來源: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2ktzx8);浙江理工大學2012年度校級全英文授課課程建設項目(QYKC1203);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KC-Z14004)
參考文獻:
[1] 呂良環(huán).雙語教學探析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 6-8.
[2] 黃安余.雙語教學理論探討 [J], 教育探索, 2005 (4): 10-12.
[3] 徐欣、梁涓:關于雙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江蘇高教,2005 (4): 18-19.
[4] 任桂芳.雙語教學初探[J].教育革新, 2006(4): 16-17.
[5] 董宇欣.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22-24.
[6] 張春梅,皺德文.“非指導性教學”對雙語教學的啟示——以旅游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9):77-81.
[7] 張鮮華.高校雙語教學師資現(xiàn)狀調查研究——以經管類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4):64-69.
[8] 鄧健,劉慧玲,魏傳晚.普通高校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南華大學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個案研究[J].廣東化工.2012,39(4):217-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