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蕾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初中語文教學要使學習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倡導教師主動參與應用好課本,使學生樂于探究語文書,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教科書有關的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提出我們教師不應當再是“教教材”,而應當用“教材教”本文探討了在新型的學習模式下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跟著語文書去旅行”的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語文書;教學意義
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它是根據(jù)教學大綱或是課程標準統(tǒng)一編寫的。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學不僅是一種藝術,一種科學,而且還是一種智慧。 “跟著語文書去旅行”的教學理念就是教育教學要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我們國家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出發(fā)點。德指的是道德,品德。智,當然就是指的智力。體,指的是體育,體質。美,指的是美育,即一個人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勞呢,現(xiàn)在不怎么提了,就是指勞動。咱是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共和國的公民都是這個社會的勞動者,建設者。教師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師在精通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和教學風格,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征和實際學習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處理。
一、“跟著語文課本去旅行”首先要透視教材,讀懂教材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上好一節(jié)課,就必須備好每一節(jié)課。在備課過程中,一些教師習慣把教科書、參考書或資料抄寫在教案本上,從表面上看教案寫得滿滿的,而實際上在教學中卻沒太大的用處。課程改革后,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記的過程。一堂課,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時,很多學生會對教材中的內容提出種種的質疑或看法。當今世界,隨著國際交流的增進,各國之間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來日益發(fā)展。通過交流,各國可以相互借鑒其寶貴的經(jīng)驗,促進攜手合作,共同發(fā)展。比如越南與中國之間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并且在文化方面上還有很多相似之處。眾所周知,作為母語教育,語文是中小學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之一。越南就十分重視語文教科書的應用,并把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的多重價值。教師應改變過去側重于知識與技能傳授,忽略過程方法教育的傾向,不能照搬照套教材內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所束縛,而應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多重價值。傳統(tǒng)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教材基本上使用敘述性的語言直接呈現(xiàn)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的遷移價值而忽視認知價值和情感價值。當學生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望著教師時,如教師是一問三不知,那老師的形象、威信在學生的心目中會大打折扣。如老師給了他們滿意的答復,問題得到了解決,他們才有勁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非常嫻熟地駕馭教材,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吃得飽,就要在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透視教材,把握好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縱向和橫向知識的聯(lián)系,豐富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材料。
二、“跟著語文課本去旅行”具體公開課中的應用舉例
比如在《蘇州園林》中的具體應用,出示蘇州園林的圖片,激情導入:羅曼·羅蘭說:“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闭埻瑢W們先看幾張圖片,用一兩個詞語說說這些圖片美在何處?同學們,俗語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設計巧妙,構思新穎,很有藝術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步入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一起體會一下它的“美”吧。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名聞全國,譽滿世界。距今約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館娃宮,便是蘇州第一座園林。現(xiàn)存的園林近則四五百年,遠則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蘇州園林究竟有幾處,尚無確切的統(tǒng)計,現(xiàn)存園林尚近二百處,無怪乎人們稱蘇州為“園林城市”。讓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去觀賞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園林吧。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語言洗練優(yōu)美,風格樸素自然,有“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家”之稱。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文中為典范、樣本的意思),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鑒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為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圖畫美埋下伏筆。這是全文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從語文課本中領悟到一下深度:首先,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其次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實際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敝v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跟隨葉圣陶老先生妙筆生花的筆觸,領略到了蘇州園林圖畫般的美,學到了抓住事物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說明的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從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并且嘗試著練習寫簡單的說明文。
三、新形勢下“跟著語文課本去旅行”的教學理念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跟著語文課本去旅行”的教學理念包括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共同研究教科書的任務,既有明確分工又相有互協(xié)作的互助性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 有些教師上課就拿著課本去教室,下課后,懶于學習,工作經(jīng)驗疏于總結、積累,教育教學缺少創(chuàng)新,有時自己都覺得乏味,更不說那些本來就坐不住的學生了。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媒體悄然走進了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課堂上老師灌輸?shù)男畔⒉簧偈菍W生已經(jīng)知道的或是過時的,學生提不起興趣,思維不能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那么學習效率肯定是大打折扣了。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教材內容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那將會大大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健康成長打造發(fā)展的平臺,拓展廣闊的空間,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及業(yè)務工作水平。教師在教學中可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一定的人數(shù)編成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習小組對那些有利于產(chǎn)生爭論的、有價值的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學習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應根據(jù)教科書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教學,以最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完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如何用好語文課本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文書是指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把教材加工成有結構的“學材”,實現(xiàn)教師價值引導與學生自主建構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實踐。
參考文獻:
[1]《如何讓學生喜歡語文課》.作者:周文雙.
[2] 何更生:《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情藝術》選自《語文教學》(1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