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竹
教師在備課時一般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即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要求、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學生的個體素質(zhì)、器材、教學手段、學生的運動負荷等,此外,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加以足夠的重視,即如何讓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一、學生要學
1.問題成因
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shè)計教案,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得好不好,決定權(quán)在學生,取決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所開展的活動有沒有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要學的動力。
2.問題本質(zhì)
生命在于運動。教師進行運動技能和技巧的傳授時,通過一定量的運動練習,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zhì)、健康體魄的目的。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運動對于自身的意義時,就會內(nèi)化為學習需求,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激情投身于學習之中。
3.解決策略
(1)知識引領(lǐng)。教師首先要分析教學內(nèi)容,努力探尋、挖掘該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選擇、改編、歸納成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起學習內(nèi)容和個體需要之間的聯(lián)系。
(2)切身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練習,體驗體育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影響,從而進一步鞏固并完善體育與自身密切聯(lián)系。
(3)評價反饋。進行體育運動后的效果怎么樣,學生迫切需要得到認可和提醒,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如跑操教學,特別是在期末考試臨近之時,組織學生進行跑操,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跑操活動結(jié)束之后,可以讓學生談?wù)勁懿僦蟮母杏X,并和跑操前的感覺進行比較,使學生感受到跑操活動可以緩解疲勞、減輕壓力,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學生樂學
1.問題成因
每一項運動技能的掌握不僅僅只需要興趣愛好做支撐,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教師要精心考慮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以良好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情緒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運動帶來的無窮樂趣。
2.問題本質(zhì)
運動技能必須通過身體和認知共同配合才能掌握,而這兩者配合的好差又受學生情緒的影響。只要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進來,就會覺得雖苦猶樂。
3.解決策略
(1)情境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有趣的情境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同時也可以從中體驗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如隊列訓練的教學,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集合的訓練,音樂播放時學生可以自由活動,當音樂停止時,學生就要快速地集合,做到靜、快、齊。學生玩得高興,教學目標也順利達成。
(2)語言鼓勵。當學生感到疲勞或者遇到困難時,教師適當?shù)恼Z言鼓勵,可以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話,如“加油,你一定能克服的”、“你是小小男子漢,這點困難肯定難不倒你”等幫助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3)效果評價。效果評價既是對一個階段練習的小結(jié),也是對學生練習情況的肯定,如教學擲壘球,教師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進行教學,一是徒手練習,二是分組投擲,三是比賽。每個階段練習結(jié)束,教師都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表演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快樂。
三、學生會學
1.問題成因
教學主要以班級形式進行,每個班級大約有四、五十名各具個性的學生,他們的基礎(chǔ)不同,學習能力、運動能力也不一樣。如何使體育教學的效果更好,唯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問題本質(zhì)
學生在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時,需要對動作進行分解,這些動作有先后順序之分,又連成一體,不可打亂。怎么分解,怎么排序,這就是學習的策略,也可以說是學習的方法。
3.解決策略
(1)原理傳授。教師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傳授相關(guān)的認知原理,如怎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怎樣提高自己的觀察力,怎樣把握動作要領(lǐng)等。
(2)策略選擇。教師在做示范動作給學生觀察時,一般可以采用三種形式:一是面對學生做鏡面示范,二是背對學生做順向示范,三是站在學生中間做圍觀示范。這三種形式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老師就可以教給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以獲得更好的觀察體驗,這就是認知策略的選擇。
(3)媒體輔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有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不能勝任,這時就需要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shù)來進行輔助教學,如利用視頻播放跳遠的慢動作,使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運動軌跡。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城東鎮(zhèn)西場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