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
摘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學生高音難的問題往往得不到明顯的改善,本人經過三十多年研究,在聲樂教學中探索以“數學”、“物理”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教學,形成快速有效的高音技術訓練方法。
關鍵詞:聲樂教學 創(chuàng)新 循序快進
筆者申報的課題《高校聲樂教學中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術的訓練方法》被湖北省教育廳列為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通過這幾年對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等院校專業(yè)聲樂學生以及社會上的合唱團及高考學生的聲樂教學實踐中,筆者創(chuàng)新的訓練方法從理論上得到完善、充實,在實際訓練中收到非常高效的效果。
下面談談為什么會產生聲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理念及快速掌握高音技術理論的形成及具體實踐效果。
一、為什么會產生“快速掌握高音技術”的想法
三十年多年前,筆者在武漢音樂學院聲樂系就讀時看到了一些現象,有些學生經過嚴格高考程序的挑選,過五關斬六將,非常榮耀地考進音樂學院,但他們的高音問題未得到改善,進校時可較松唱g2,畢業(yè)時僅能唱 a2,提高了半個音,還不太可靠——經常唱破音!
還有些老資格的教師所教授的學生經常會出現聲音嘶啞、聲帶長小結、長息肉,長時間不能正常上課和演唱。
隨著時間的推移,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和研究:聲樂教師應該用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盡快掌握高音演唱技術。
二、快速掌握高音理論的形成
(一)筆者研究的聲樂理論和訓練方法是以傳統的聲樂理論及教學為基礎的,美聲唱法的鼻祖產生于意大利,四百年前就形成了系統的聲樂理論及科學的唱法,傳入我國也有八九十年了。在認真學習、模仿前輩的前提下,以筆者學習聲樂三十多年——1978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4年;專業(yè)演員27年——1982年考入武漢歌舞劇院任歌劇演員、武漢樂團獨唱演員;2009年調入大學任教;以及聲樂教學探討、研究30年——1980年開始教學。以這三項多年學習積累和實踐為基礎,摻入物理學原理、數學概念,用精選的獨特練聲方法和練習曲,達到快速掌握高音的教學目的。
(二)在此基礎上,在聲樂教學中講述物理現象:1.松舌練習,讓舌頭“自由落體”,舌頭松松的、平平的、薄薄的躺在下巴上,多做無聲練習。2.松喉頭練習:深呼吸、慢呼吸練習,讓喉氣沉下來。3.快速練聲曲:向學生講述為什么賽車、小轎車可轉急彎和小彎,而大卡車卻轉不了小彎和急彎,強行轉彎會翻車,因為車太重了,離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會翻車(物理現象)。婆婆納鞋底版可用錐子穿透幾十層布,這是因為錐子截面積小,壓強大的物理現象。但給你個10毫米粗的鉆頭你就無法穿透鞋底,因為壓強小了,這也是物理現象,所以我們練高音時要多練快速練聲曲,練高音時要靈活、輕巧,控制音量,音量越大聲音越笨拙,這是物理原理,要多練經過高音(必須是舌頭松了,喉氣下來了再練高音)。初學者延長站住的高音要謹慎練習,不可多練延長高音。
(三)強調張大嘴練習,告訴學生半徑兩厘米的嘴巴面積比一厘米的嘴巴面積大四倍,而半徑兩厘米口腔體積是半徑一厘米口腔體積(容積)的八倍。要學生們必須用大音箱、大喇叭口歌唱。這是數學概念,通過這個概念我們可以輕松得到無阻礙的大的共鳴。
(四)多用“i”母音練習。一般老師們不多練“i”,因怕“i”是閉口單音量不大,而且容易“擠”。筆者觀察多年唱“i”母音時喉頭是最低的,要強調“i”母音打開練習,帶“U”的色彩(“i”母音練習以“A”、“Ei”母音打前站)。
(五)多用“花腔”練習,花腔練習須強調輕巧、靈活、高位置,彈性、集中,在練習中上腹部要運動。
三、快速掌握高音技術理論上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
(一) 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須根據學生的聲樂基礎和程度來練習,但“循序漸進”的速度要加快。
(二)強調以中等音量為主練習,唱的太響容易累,嗓音易出毛病。太弱練習容易卡,學生也沒信心唱了,所以要以中等音量為主練習。在音量問題上用三部曲:一是“松”;二是“通暢”;三再放出音量來。
(三)強調以中聲區(qū)為主練習,同時就要兩頭擴展,不能一謂強調中聲區(qū)為基礎(或基礎打牢再練高音),那樣永遠沒有高音或高音進步太慢。
難點:
(一)聲部不明顯的學生是一個難點。這樣的學生不太好制定訓練高音的方案,比如學生是一個標準的男中音,你硬要當男高音訓練,這樣嗓子易出毛病。
(二)練聲曲更換太頻繁,不堅持用推薦的練習曲和母音練高音,進步會減慢。
(三)真假聲打架會影響高音的進步和穩(wěn)定,在訓練中要克服和解決真假聲打架。
四、具體的研究及訓練方法
(一)大開口練習(數學現象)
過去傳統聲樂理論中認為口型的大小(以“A”為例)為豎著放一大指頭,這種口型遠遠不夠,口腔的容積太小,要知道口腔是唱歌最重要、并可以調節(jié)的共鳴腔,應在口型中(喇叭口)放食指與中指,(食指在上,中指在下)嘴巴大的學生可放三指,但要強調大而不撐。不光是前面口型大,后面牙關也要大(打開),懸咽垂抬起來(小舌頭),這是為了獲得最大的歌唱狀態(tài)(口型是喇叭口,而口腔內部打開立起來是獲得的大音箱)。
當一個歌唱者練習時,用小喇叭(小口型,小音箱)與大喇叭(大口型,大音箱)是兩碼事,前者懶散,不具備積極的歌唱狀況;后者有朝氣、熱情,給人以振奮感。大家注意觀看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中的優(yōu)勝者沒有一個不是開大口唱的。大口型練高音阻力小,近三十年的歌唱演員歷程,從未見過一個不充分打開口腔的大歌唱家。
請注意,開大口唱歌不是為了喊叫,而是一個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我們強調:大開口,輕點唱!
(二)用物理理論指導練習
1.松舌頭練習:讓“舌頭自由落體”,舌頭放松為扁平狀,“軟軟的”、“薄薄的”、“松松的”,多做無聲練習,舌頭不占位置就讓口腔有了更大的立體空間(常見毛病的舌頭:僵硬、條狀或圓球狀,拱起后縮或強行住下壓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