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梅華
[摘 要]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廣大語文教師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也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囿于文本。信息技術可以增強閱讀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獲取新知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為課文、課堂增添光彩。
[關鍵詞]信息技術 自主課堂 情境 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6-018
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化平臺和數(shù)字化資源是師生、生生之間開展合作探究的重要渠道。在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參與起著重要的推動和催化作用,這種轉變主要表現(xiàn)為: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單向性知識傳遞;學生可以不再單純學習文字知識,由死記硬背逐步往主動探索上過渡;由依托課本這種單一的信息獲得渠道往運用信息工具自主獲得并整合信息的方向發(fā)展。
一、增強閱讀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靈活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言能力,還強調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這有助于改變當前閱讀教學“讀死書”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學生所感知的材料不是單獨存在的,很多內容都有著深層次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無論多么精心、合理地設計,如果不能有一個契合內容的情境作基礎,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將是十分有限的。課堂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通過課前精心設計的教案,用聲頻、視頻等直觀性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用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有意注意。以《江雪》為例,全詩只用20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盡管學生可以借助注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讀懂詩句的意思,但要入意境、悟詩情、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清高而孤傲的情感和郁悶的心情,卻存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xiàn)實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和學生一同上網搜集詩人的生平資料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進行交流。這樣,不但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詩情,也促進了他們對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二、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獲取新知的能力
如今對人才的衡量有了多重的標準,已經不局限在掌握知識的多少,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掌握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比信息和知識本身更重要。因此,承載著教育功能的語文課堂也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這既為語文教學增加了難度,也給出了一個新的出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讓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與課文相關的大量信息,以供他們學習時自由查閱,更重要的是向他們介紹各種獲取信息的方法。這樣不但有利于拓展課文的內容,還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的認知工具。在教學《泉城》時,經過前期的輔導,筆者讓學生利用網絡找尋與泉城有關的知識,可以是說明性的,也可以是故事性的。由于學生都比較喜歡探索未知的東西,所以連那些平時學習不主動的學生看到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后,也有很大的觸動,積極行動起來。最終的結果是課堂的信息容量變大了,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收獲自己能夠理解并掌握的知識。
三、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課堂,信息技術的靈活性和網絡知識的豐富性,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作為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個體的學生可以通過自由收集信息的方式解決問題,也能依據興趣點和所擅長的領域進行協(xié)作學習,或者是實現(xiàn)個體與集體的有機結合。這樣能夠擺脫一直被詬病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的模式。無論是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方式都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選擇,而學習本身也應該尊重這種獨立性。尤其是在教學包含科技類信息和歷史性故事的課文中,信息技術的參與將會給課堂增添無窮的魅力。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為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也會因為信息技術而變得更加生動,其實現(xiàn)也將會更為快捷。因為語文課堂需要生成,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搬運,而是讓學生與老師或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增加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同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把他們聽到的、看到的講給大家聽,也可充分發(fā)表自己學習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學習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信息技術步入語文課堂,并且不斷發(fā)揮著作用。盡管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諸如過分依賴、不切實際使用等現(xiàn)實情況,但我們還是應該樂觀地看到它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所帶來的強大沖擊,以及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所體現(xiàn)出來的種種優(yōu)勢。信息技術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愿意盡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它不僅彰顯了自身的魅力,更為自主多樣的課堂提供了重要保證。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