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光
自大課間活動進校園以來,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制定了“快樂大課間”活動方案,并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但有部分學校片面地追求模式化,導致出現(xiàn)了“模式熱”。因此,大課間活動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實現(xiàn)從模式化到模式匹配的轉變,從而讓學校大課間活動逐漸走向合理化、規(guī)范化、特色化。
一、打破單一乏味模式,創(chuàng)造多樣性快樂大課間
長期以來,課間活動就是全校學生統(tǒng)一做規(guī)定的廣播操,其內容單一乏味,形式機械、呆板,學生容易厭倦,不僅體育鍛煉的效益低下,而且還禁錮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鍛煉效率,實現(xiàn)不同年級的學生做不同的活動練習,使每一位學生的鍛煉效果有所不同,因此,改革傳統(tǒng)的課間操活動形式勢在必行。打破單一乏味的模式,創(chuàng)造多樣性快樂的大課間活動,從而,讓學校大課間活動變得更接地氣。
(一)創(chuàng)造“音樂大課間”
音樂不僅作為活動期間的節(jié)拍,還應讓其與大課間融為一體,使大課間活動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進行,陶冶學生的情操。為此,我們停止了幾十年不變的《運動員進行曲》,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兒歌,如《兔子舞》《小松樹》《阿童木之歌》《丟手絹》《泥娃娃》《茉莉花》等。讓整個大課間音樂美和學生自身的動作美融為一體,在學生感受和欣賞音樂美的同時消除了疲勞。
(二)創(chuàng)造“多樣性大課間”
大課間活動的組織與形式不能一刀切,既要照顧到整體性又要照顧到個別性,這樣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誘惑力,適合不同學生參與,有利于激發(fā)全體學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機會。整體性項目,比如在做廣播操、自編操、健美操、排球操時,學生無論身體狀況如何,既然能到校上課就能夠參與這項活動,因為此項活動強度小,生理負荷量不大,能達到積極性休息要求,又能鍛煉身體。個別性項目,針對那些病、殘、弱等學生以及女生的“特殊情況”,均都安排或自主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進行鍛煉。如,下肢不方便或身體過胖、行動欠敏捷的學生可選擇跳繩、陀螺、墊排球等;上肢不方便的學生可選擇踢毽子、跳皮筋等內容;“特殊情況”的女生可選擇太極拳、羽毛球或擔任游戲競賽的裁判員,協(xié)助老師做好組織工作等內容。
二、跟進人文管理模式,打造給力型陽光大課間
(一)領導重視,群策群力,精心編織一個“54321”大課間框架模式
大課間活動不是作秀,貴在堅持。為使大課間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大課間領導小組,加強活動的組織、策劃、安排等來確保學校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開展;成立大課間安全監(jiān)管小組,對學生活動中的入場、活動、退場、上下樓梯、器材器具使用、技能技巧運用的全方位實行安全監(jiān)管工作;成立了大課間考核評價小組,根據(jù)工作職責與管理制度小組成員對全校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及班級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與評價,將結果作為學期工作績效獎罰內容之一;實行分層管理,充分調動各班主任及各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要求師生全員參與,并由一名校行政領導蹲點一個年級段,負責督促和指導工作,一個班級配備一名副主任,協(xié)助訓練,負責安全工作,發(fā)動人人參與。
作為一個規(guī)模型學校組織大課間活動必須考慮到其組織難度和安全隱患,如何做到確保大課間活動“安全、有序、快樂、高效”地進行,我們必須以“54321”的規(guī)范模式來實施?!?”是五個到位,即制度到位、時間到位、人員到位、地點到位、措施到位;“4”是四個結合,結合學生的運動技術,結合認知水平,結合場地大小,結合游戲內容與音樂節(jié)奏?!?”是三個快樂,讓學生享受到大課間活動帶來的參與之樂、運動之樂和成功之樂?!?”是兩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和教師全員參與。“1”是一個得益,就是讓師生健康得到保障。師生健康得到保障是學校大課間活動的最初最終之目的。
大課間活動從學生參與積極性出發(fā),多方討論有效的組織模式,發(fā)揮體育骨干作用,調動體育骨干的積極性,與體育骨干密切配合,多次例會研究,并從教師、學生中征求意見,制定了適合本校特點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方案,做到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保證大課間活動三十分鐘內容多樣,民間活動:踢毽子、丟手絹、跳皮筋、滾鐵環(huán)等,讓大課間活動充滿古典情懷;現(xiàn)代活動:古代的游戲及具現(xiàn)代的特色,如校園舞、武術操、軍事拓展、太極拳等,讓大課間活動洋溢時代氣息;創(chuàng)編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面對現(xiàn)有體育器材,創(chuàng)編活動內容,使一種器具玩出多種花樣,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大課間活動展現(xiàn)智慧火花。另外,把大課間活動納入到體育活動內容中,從而在時間上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二)以人為本,科學統(tǒng)籌,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大課間活動要掌握好學生的“胃口”。學生的體育興趣容易激發(fā),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這也是由小學生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如果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日復一日保持不變,那么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要讓大課間活動內容適合學生“胃口”,以娛樂性與競賽性來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使體育活動更加具有休閑性和觀賞性。比如“江南Style”“排舞” “街舞”,都是非常流行的舞蹈,平時學生也經(jīng)常參與其中。又如排球“達人賽”“大課間考級”“拔河”等,競爭性激烈,對抗性強,學生比較喜歡,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活動欲望。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大課間充滿活力。利用校內資源,如教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體育場地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如學校在設制大課間活動時,讓體育、藝術和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共同參與設計,實現(xiàn)學科資源整合。讓音樂教師一起設制大課間音樂,電腦教師設制自動廣播系統(tǒng),體育教師設制班級隊形和學校整體隊形的設計與變換等等。讓大課間不再只是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的事,而是全體學科教師每一個人的事。
讓全體師生一起融入到大課間歡樂的海洋中去。班主任在充分利用好大課間指揮棒的同時,要和其他學科教師在合理安排下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同練同樂,既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師生感情,相互溝通,促使師生間和諧共處,更調動了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身體。體育運動的核心內容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全校各種活動內容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同一方向和同一節(jié)奏有機結合,需要同伴之間密切配合,協(xié)調一致,提高成功率,減少失誤次數(shù)。從一個個的活動內容中可以看出,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樂園,是提高體育活動實踐能力的基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情景創(chuàng)設,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集體或個人表現(xiàn)出色時,得到教師的肯定表揚,學生體驗到成功感,愉悅的表情、歡呼雀躍的行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總之,大課間活動不僅保證了學生鍛煉時間,增強了體質,緩解了疲勞,愉悅了身心,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優(yōu)良的行為、品質、個性、情感、興趣等多項素質,訓練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等。因此,要用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在細節(jié)上不斷打磨,在編排組合上加以改進,在內容和方式上加以拓展,讓大課間活動更加切合實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浙江省嵊州市黃澤鎮(zhèn)中心小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