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敏
【摘 要】課外閱讀材料有程度上的深淺,也存在著質(zhì)量上的差異。程度深淺的確是一個問題,內(nèi)容太艱深,讀之苦惱,反不如不讀;內(nèi)容太淺,讀而無益,浪費時光。但這個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太深,讀不下去,干脆不讀;太淺,粗粗翻閱即可放棄。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為出發(fā)點,以西師版教材為例,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材料的正確選擇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西師版
課外閱讀指導應注重實效,通過有限的時間激發(fā)學生持久閱讀的熱情,引領學生的閱讀由膚淺走向深入,在閱讀實踐中獲得閱讀方法,獲取知識,受到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指導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我們教師指導得法、切中要害,其中指導內(nèi)容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一、豐富閱讀內(nèi)容
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豐富,可選范圍很廣。如我們有市教研室,有學校,還有家長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推薦的書目。這些書目體裁廣泛,種類繁多,功能齊全。豐富多彩的閱讀體系,對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人文素養(yǎng)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們要指導學生讀好它們,我們就要遵循閱讀豐富性原則,指導閱讀盡可能涵蓋不同題材、風格、功能的作品。
二、課外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典型
課外閱讀指導選擇的書目、內(nèi)容要具有典型性。課外閱讀,理所當然是利用課堂以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閱讀,其時間畢竟是短暫的、寶貴的。
什么叫典型性?簡而言之,就是選擇的這個內(nèi)容是不是能代表這個作家的風格特點,這本書是不是這類讀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通過這個內(nèi)容的閱讀指導能否讓學生走近某位作家、某個系列的作品,能否從中掌握閱讀方法。例如西師版五年級下冊第4課《吐魯番的葡萄溝》,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可選擇一些體現(xiàn)吐魯番地區(qū)風土人情的文章,讓小學生了解我國大江南北及少數(shù)民族,可以選擇一些詩歌或散文,進一步豐富小學生文學的素養(yǎng)。例如:
詠吐魯番葡萄溝
葡萄溝里綠蔭濃,賴有“坎兒”長滋潤。
中外游人皆向往,馳名瓜果鮮甜爽。
清溪流水繞迫環(huán),何懼炎熾火焰山。
葡萄架下盡歡顏,塞上風光耀宇環(huán)。
三、閱讀材料應該具有明確的主題
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為指導的主體,閱讀要領先一步,才具備指導孩子閱讀的可能。但這里的“領先”不是量上和面上的領先。領先是指教師閱讀要有意識地涉及不同題材、風格、功能的作品,對經(jīng)典流行的要特別關注,并要對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潛心閱讀,對作品有深刻的領會和感悟,然后舉一反三、輕松應對。二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讀物的興趣,營造寬松的氛圍,提供更大的空間。由于課外閱讀指導時間有限,為了增強閱讀指導的有效性,可以調(diào)查了解學生什么書能自己讀懂,什么書學生自主閱讀有難度,什么書有指導和引領的價值。這樣有的放矢地確立指導內(nèi)容,指導才是高效的。
例如西師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的第22課《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同學們早已耳熟能詳,它講述的是一個孤苦伶仃、僅靠賣火柴維持生活的小女孩在舊年除夕之夜,饑寒交迫,最終慘死街頭的故事。
這篇文章,作者多次描繪了賣火柴的女孩臨終前的幻覺。作者通過對小女孩幻覺的描寫,表現(xiàn)了她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幻想越豐富,越美好,現(xiàn)實生活就顯得越陰暗,越悲慘。
寫人物的幻覺,是揭示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重要手段。通過描寫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虛幻感覺,有時可以達到一般寫實性描寫所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如高爾基在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的結(jié)尾之處,描寫了“我”的這樣一段心理活動:“我望著草原上的黑影,在我的眼前,空中浮現(xiàn)了拉達的皇后般美麗而驕傲的身影……在她的背后,緊跟著腳跟,浮現(xiàn)了勇敢的年輕人羅伊·科左巴爾……”在“我”的幻覺中,再現(xiàn)了拉達和科左巴爾的光輝形象,寄托了作者對他們的崇敬與贊美。
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應盡可能的體現(xiàn)主題性,引導小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四、閱讀材料要適合小學生的需要
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熱切關注,適時介入予以指引和點撥,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熱情,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深度。教師要留心學生的閱讀情況,關注他們的閱讀內(nèi)容。適時的閱讀指導,迎合學生的興奮點。為閱讀指導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提條件。另外,由于大部分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共讀一本書,師生間、學生間的對話就有了相對統(tǒng)一的話題。
課外閱讀指導應注重實效,通過有限的時間激發(fā)學生持久閱讀的熱情,引領學生的閱讀由膚淺走向深入,在閱讀實踐中獲得閱讀方法,獲取知識,受到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材料的選擇過程中,應該豐富閱讀內(nèi)容、課外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典型、閱讀材料應該具有明確的主題、閱讀材料要適合小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淑燕.新課標下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4.12:71
2]王煥平.試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學周刊,2014,08:78
[3]徐美華.課外閱讀與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3: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