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菊芳
【摘 要】教師轉變觀念,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多媒體手段,實驗探究,課外實踐等引導學生自愿、自主、高效地學習生物知識,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生物教學;學習;課外實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課程改革時代。而改革的重點已不再是教什么的問題,而是如何引導學生自愿、自主快樂的學習。多年來,由于受陳舊思想的影響,在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三個弊端:一是“滿堂灌”、“填鴨式”,教師講得精彩無比,學生卻昏昏欲睡;二是學生“參與少”,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三是教師“目中無人”,缺乏教學民主,以致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也就是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呢?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教師轉變觀念,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長期以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動性、客體性、依賴性基礎之上,比較普遍地存在“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在義務教育中,普遍地存在著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習的問題,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能一味的認為“我”是主角,“我”是課堂中的領導者,每個學生都必須聽我的。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不得不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其次教師要改變以前的備課形式及內容,不能僅僅只備要上什么內容,如何傳授知識,重點應該設計如何引導學生自愿、自主、快樂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社會實踐經驗重點設計導學案,使學生在課堂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例如:我在設計“血流的管道——血管”這一節(jié)的導學案時,不再是籠統(tǒng)地讓學生說出各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而是設計成以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對比識記知識,一目了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脈:管壁 、血流速度 、能將血液從 輸送到 。
靜脈:管壁 、血流速度 、能將血液從 輸送到 。
毛細血管:管壁 、血流速度 、利于進行 。
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感覺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要使學生無意識的出現這種轉變,就要想方設法的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目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并建立和維護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簡單的來說就是學生個個有參與權、主動權、發(fā)言權。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是課堂的真正主宰者,他們可以說自己愿意說的,唱自己愿意唱的……每個學生都能真實的體驗學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臉上不時變換著對知識的疑惑,思路打開后的驚奇,得出結論后的微笑……這種課堂上學生的活,學生的動,是出于自主、自發(fā)、自覺,就像打籃球可能會累的大汗淋漓,可卻是酣暢淋漓,痛快之至,絕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人生的享受。這種主動、生動、快樂的課堂帶來的必然是有效、高效的課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會了尊重,學會了競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自信,更學會了做人。當然,小組合作討論并不是讓學生毫無目的的自由發(fā)揮,討論必須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也要適時地加以引導,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
為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的組合形式也很重要,要考慮組員的性格特征、語言表達能力、表現欲、人數等。例如:我在教學中一般是6~8個同學一組,而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一節(jié)中討論資料分析2“耳朵有沒有耳垂?眼睛是單眼皮的還是雙眼皮的?能否把舌由兩側向中央卷曲?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這部分內容時就只需要兩個學生一組,相互觀察、相互討論。在“青春期”一節(jié)中又是將男女生分開。我認為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面對的是農村學生,他們對電腦都非常好奇、對多媒體教學都非常感興趣。我就利用這一點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的生命現象中存在的許多生理過程,往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加深學生對生理過程的理解,這是學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識的關鍵。實踐證明,以往的教學模式,單純地靠教師講解,只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話很有道理。如運用電腦的動畫功能模擬“尿的形成的生理過程”。先畫一個腎單位模式圖。用幾種顏色的小圓點分別表示血液中的水分、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畫面顯示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幾種顏色的小圓點不斷從腎小球里濾出來,形成原尿向腎小管流去。在腎小管中被重新吸收的是大部分代表水、無機鹽的小圓點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圓點進入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圓點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無機鹽的小圓點則繼續(xù)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終尿。教學中,讓學生觀看動畫,看清楚各種顏色的點的來龍去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謝廢物是從組織細胞里來的,由血液運送到腎臟,在腎臟這里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四、利用實驗探究,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實驗是學習生物的必要手段。生物實驗是讓學生形象地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了解生命活動規(guī)律;能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考、動手動腦、分析總結的能力,激發(fā)他們不斷探究的興趣。興趣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們的認知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內在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其學習時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觀察細致,記憶深刻,從而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過程中只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才能增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把生物課本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例如:在學習“練習和使用顯微鏡”一節(jié)時,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學習收集有關顯微鏡的各類知識,收集顯微鏡的發(fā)明史,顯微鏡的種類等,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小生物圖片等等。幫助老師收集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素材。交流各小組收集的資料。各小組代表介紹顯微鏡發(fā)明的背景,展示列文·虎克制作的顯微鏡的圖片。介紹顯微鏡的種類。觀看:不同種類的顯微鏡及顯微鏡的發(fā)明史。觀看課件:在光學顯微鏡下的一滴水,在一滴水中生活的微小生物。感到顯微鏡可使物體由“看不見”變成“看得見”。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給學生展示自我、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感到微觀世界的神奇,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微觀世界的欲望。然后兩人一組對照教材交流學習:取鏡和安放,注意強調的事項,嘗試正確的操作步驟,嘗試觀察自己在透明紙上寫的“上”字(盡量寫的小一點)。如果部分學生沒有看到物像,同組成員討論分析原因,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主、愉悅、輕松地使用顯微鏡,滿足每個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激發(fā)每個學生探求世界、探求生命現象的濃厚興趣。
五、通過課外實踐,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興趣
在生物學教學中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利用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了解生物的生命現象、生長發(fā)育和遺傳變異以及人類如何健康的生活等,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尋找生物學知識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向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轉變。
我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有在課外進行實踐的條件。學習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后,我布置了任務:讓有興趣的學生在周末向父母請教栽種蔥、蒜、姜等植物。通過嘗試、動手、實踐,真正理解什么是無性生殖,什么是有性生殖。同時,讓學生嘗試嫁接桃樹、李樹、核桃等經濟作物,掌握嫁接的關鍵及應注意的事項。
其次,由于我所任教的是一所農村中學,校園內的生態(tài)較好,有種類較多的各種昆蟲,時不時還會聽到各種小鳥的叫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當學生在學習“空中飛行的動物——昆蟲”這部分內容時,我會帶領學生到學校的空地、操場、草地,觀察各種昆蟲,對于蜻蜓、蝗蟲、蟋蟀等多數學生都非常熟悉,但對于豆娘這種昆蟲很多學生卻說不認識、不知道、沒見過。其實,他們隨時都能看到,只是他們把“豆娘”誤認為是“蜻蜓”罷了。同時再讓學生重點觀察蝗蟲的身體分為哪三部分,數一數有幾對翅幾對足,翅和足著生于哪個部位,呼吸器官位于哪個部位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這種課外觀察、實踐、體驗掌握了相關知識,覺得既好玩又有很大的收獲。
以上是我十多年來為了調動學生自愿、自主、高效地學習生物知識,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濃厚興趣所采取的幾種做法。使他們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主動狀態(tài),讓他們“入景入情”,讓他們以最佳的學習心理去自主、快樂的獲取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小山著.《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宋乃慶,徐仲林著.《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李作為著.《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