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梅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051-01閱讀教學是既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因為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它是進行作文教學的必行途徑,沒有語言的輸入,就不會有寫作的語言輸出,所以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是因為閱讀不僅語言輸入,還涉及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文涉及問題的思考,從某種角度說閱讀能力綜合是檢測一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思考理解能力,從目前語文素質檢測試題的設計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現(xiàn)就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談談個人的做法,供大家參考,并逐步完善。
1.掌握文體知識,導航閱讀
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各種文章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布局技巧,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系統(tǒng)介紹各種文體的要素、語言風格和表達的技巧,作為初中學生要掌握各種體裁的文章的閱讀重點,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體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要把閱讀教學落在實處,不能花拳繡腿,要彰顯閱讀教學實質,初中學生要掌握文體有:說明文、記敘文、詩歌、議論文、小說,說明文重點時說明方法,突出語言的邏輯性、簡潔性,記敘文熟練掌握記敘文七大要素,在文中如何表達七大要素的,寫景狀物、觀光游記,掌握表達技巧,寫景狀物的語言風格和記敘的線索,小說重在人物對話和人物心理和肖像的刻畫,詩歌是文學領域的最高峰,語言精練,意象豐富,語言富有張力。教師在語文教學直擊各種體裁文章閱讀的重點,才能各個擊破,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扎根生活,感悟閱讀
《紅樓夢》有句名言"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一部浩瀚無比的百科全書,一切知識都源于生活,宇宙萬物是書本知識的源頭,我國國學經(jīng)典聞名于世,如老子的《道德經(jīng)》、孔子的《論語》、萬經(jīng)之首的《易經(jīng)》無一不是圣人先哲觀察宇宙萬象感悟出宇宙哲理,千古閱讀千古韻,這些高深的哲理都來自于對宇宙萬象和對社會與自然的深度思考,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宇宙間本身未知領域,就不會有知識探索的領域。在閱讀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在生活中積淀情感,厚實生活底蘊,形成對生活深度的哲理思考,拓展的閱讀視野,閱讀與生活緊密結合,縮短生活與閱讀之間的距離,在生活中積累詞匯,減少閱讀障礙,通過閱讀深化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增進對閱讀的理解,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師無一不是博大精深的生活大師,記得我在教學"萬綠叢中一點紅"一句子時,學生對此不理解,由此帶領學生春游時,我把學生帶到山巔,觀看山下萬頃良田,春風掠過田野,碧浪相摧,有個農(nóng)家婦女置于田中扯草,同學們興致濃烈,我問"同學們,知道什么叫'萬綠叢中一點紅'嗎",學生恍然大悟,有個又說"有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中國遠洋間在南海航行,船上掛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南海浩渺無邊,碧波蕩漾,也有'萬綠叢中一點綠'感覺呀",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能從生活之中吸收營養(yǎng),閱讀水平是會逐步提高的。
3.寫閱讀札記,加深文章的理解
毛主席有個閱讀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記心好不如筆頭爛,通過眼觀其形,口誦其音,心悟其義,手摘其句。通過多種途徑讓閱讀信息進入大腦,全方位刺激感官,比單一的取道進入大腦的信息烙印深得多,同時學生在寫讀書札記時,不斷地再輸入閱讀信息,同時也在不斷地思考、鑒別、整理、構建、修復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讓閱讀信息按照一定的邏輯序列有序地存放在自己的大腦中,初中寫讀書札記,方式多種靈活多樣,可以摘錄美詞佳句,特別是那些表達力的詞語和句子,從中感悟文字的無窮魅力,通過寫小評論文章,閱讀一篇文章后,對文章從表達手法、謀篇布局、主題的渲染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就可以就某個方面寫點體會,這就是閱讀在加工的過程,從內(nèi)心深處升華對文章的理解。我在教學《岳陽樓記》時,學生這樣寫到"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還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其臣,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退亦憂……,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乎。',有種為普天下分憂解難,謀取幸福的遠大胸懷,為天下謀取幸福自古有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顧炎武坦抒胸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憶過去,看今朝,有的黨員干部悖離黨的宗旨,大吃大喝,魚肉百姓,拿國庫的去豪賭,黨中央現(xiàn)在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大殺吃喝風,這是黨中央的一個偉大舉措……",寥寥數(shù)語,可見思考的力度加大了,視野拓寬了,觀古鑒今,語句流暢,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問題,思維的火花璀璨。
4.以各種形式改寫范文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大多數(shù)是人教版,教材的選文非常經(jīng)典,都是名家大師的匠心獨運杰作,這些作品無比疑聚這些大師的高度智慧,教材編寫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同時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俗話說"取道其上,得到其中;取道其中,得到其下。",所以我們要精讀上的文章,揣摸文章的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手法以及精準傳神的用詞技巧,為了對閱讀的課文進行再加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改寫、擴寫、縮寫,一是可以促使學精心閱讀課文,而是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課文拓展能力,我在教學《岳陽樓記》,我就要求學生根據(jù)旅游地寫了《光霧山記》學生從地理位置、景色、歷史、游覽盛況進行寫作,有個學生介紹地理位置時這樣寫到"光霧山者,地處南江,冠甲國家旅游地也,北臨秦嶺,南連北蜀,山勢突兀,刀插云霄,終年云霧縈繞,光霧山因此得名",雖然古文欠佳,可見學生精讀課文進行仿寫作文的無窮潛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教學自古在教學恒重,閱讀是語言規(guī)范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從某種說它是銜接聽、說、讀、寫樞紐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閱讀教學提高不能揠苗助長,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