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森格日樂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教育也隨之進入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重大變革的新紀元。而其中,廣大教師非常重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但也不可否定乃至全盤取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兩種教學手段要均衡利弊,取長補短,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傳統(tǒng)教學;結合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098-011.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優(yōu)點
1.1將抽象詞語具體化。理解詞義是漢語文教學的難點;而如何使詞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則是讓學生理解詞義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詞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詞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洪水"是指:大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漲的水流,常能造成災害。如果我們根據詞義制作課件展示"洪水"的情景,變抽象的概念為可見、可聞的具體形象,學生也就不難掌握"洪水"一詞。
1.2使書面語言動態(tài)化。書面上的文字語言呈現給孩子們的往往是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這給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感知和理解書面語言帶來了困難。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課文中的靜態(tài)的畫面動態(tài)化,讓學生在一種動態(tài)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和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強化言語形式的教學效果。這首詩的教學,教師可以先用課件顯示"紅日"、"香爐峰"、"紫煙"和"瀑布"這些景象,再將它們制成動畫的效果,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和體會詩中的動詞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寫了紅日照射下香爐峰的美麗景色,體現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掛"字則化動為靜,逼真而貼切地描繪了瀑布從高而下的整體形象,飽含著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間,體現了瀑布的靜態(tài)美;而三、四句詩人則盡情地描繪瀑布的動態(tài)美,一個"飛"字描寫了瀑布的奔騰直下、迅疾異常;詩人由"三千尺"的夸張自然產生"落九天"的想象,一個"落"字則是語氣舒緩而有力量地寫出了瀑布飛珠濺沫,好似銀河里的群星自天而降!
1.3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語文教學中,課文內容的趣味性與語文知識的枯燥性構成了一對矛盾。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則能通過綜合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的存在及其變化過程。那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并使表現言語內容的言語形式產生直觀形象的感知效果,使枯燥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趣味化。如上文的課件制作,教師運用圖像顯示"紅日"、"香爐峰"、"紫煙"和"瀑布"這些視覺形象,展示紅日照射下香爐峰的美麗景色,表現瀑布的靜態(tài)美;運用聲音、動畫等效果來表現瀑布的動態(tài)美,突出瀑布那氣勢雄偉的壯觀景象。這樣,以詩入畫,使學生在那逼真的畫面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自覺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詞學句、體會意境的思維過程,達到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讀書目的。
2.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2.1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2.2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文字為本的地位。
2.3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的發(fā)揮。
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成為干擾因素,影響課堂教學。例如,在教一些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時,不少教師往往只是匆匆地組織學生朗讀一下課文,然后就用大量時間放映有關的風景畫面;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或是寫作這方面的作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等等。卻忽視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熱鬧掩蓋了真情的流露。這些課件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種感官的興奮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層上,無法引導學生把握文本深層的靈魂,淡化了語文人文性的特點。
3.怎樣優(yōu)化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3.1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以語言及文字的掌握為重點。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運用語言和文字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把課文的內容方位基礎,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課文,學會運用課文的寫作方法,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及寫作能力。決不能將整節(jié)課把音樂圖片作為重點,而忽略了語文的欣賞及閱讀的能力,比如在教《大瀑布的葬禮》時,不少教師將各種瀑布圖片搜集起來連續(xù)播放,以看代講,既不分析課文折射的道理,也不重點講解寫作手法及語言的運用。這樣一堂課,跟在影劇院上有何區(qū)別,又怎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呢?
3.2充分認識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性教學的主體性質。它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更不是方便自己講課的工具。
3.3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能充分的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
3.3.1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yōu)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情景的模擬。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批情入文,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
如講授西雅圖的一篇演講稿《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時,剪集一些相關的美洲的一些風景圖,再現大自然的神奇的風貌,并把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定一一用畫面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面對著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營造了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領略土地的重要性。
3.3.2利用多媒體聲音和圖片并用的特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可以針對有些語言文字設置藝術字和動畫,或配以聲音和背景,使之有立體感,有節(jié)奏感。
3.3.3運用多媒體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評價人物的品格美。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評價,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效果不同尋常。如教讀《因為她是我的朋友》,可選取重點片斷進行放映,有圖片中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心目中,評價分析人物形象時,學生就能夠自然而然的總結歸納出人物形象。
同時,取其精華棄之弊端。傳統(tǒng)的教學借助于黑板、粉筆以及掛圖、儀器、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語言和文字來傳授知識的板書教學方法,也有其不容抹滅的優(yōu)點,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進行的是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反應,靈活地掌握教學分寸,隨機作出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能夠在教學中通過個人的特性,如幽默詼諧的語言、生動的動作行為、得體舉止等,使教學內容的表達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而且能夠發(fā)揮教師個性,使教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等在信息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