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軍 (江蘇省南通市躍龍中學,226000)
提高初一男生引體向上能力的“七步驟”
蔡紅軍 (江蘇省南通市躍龍中學,226000)
2014年修訂版《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把引體向上納入為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必測項目。這對于小學幾乎沒有接觸、沒有任何引體向上基礎(chǔ)的初一新生來講,難度比較大。同時,現(xiàn)在新生普遍存在胖、瘦、軟、弱等問題。筆者在初一新生教學中、與同年級老師交流中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班有近一半的男生無法完成一個標準的引體向上動作。9月份入學,10月就進行引體向上測試,教學任務的艱巨性和挑戰(zhàn)性比較大。在學科組的共同探討、研究下,把初一引體向上教學定在零起點,按七個步驟,夯實基礎(chǔ)、逐步推進、穩(wěn)步提高。經(jīng)過一個多月教學與鍛煉,我校初一男生在測試中引體向上取得理想成績。筆者現(xiàn)把實踐中的“七個步驟”提出來和大家交流、討論。
第一步:直臂懸掛
方法:學生選擇合適高度的單杠,跳上正握杠,兩手間距保持基本與肩同寬,直臂懸掛在杠上,下肢自然放松,保持規(guī)定懸掛時間。
要求:1.學生在練習時,教師要開動秒表,及時以5秒或10秒的間隔讀報秒數(shù),讓練習者有較好的時間感覺;2.根據(jù)學生的力量差異性,安排20~50秒不同的掛杠時間要求。每人練習2次,間隔3~5分鐘;3.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推進,以10~15秒鐘為一個檔距,逐步增加懸掛時間,最終達到一分鐘以上。
第二步:雙杠掛腿引體
方法:學生在雙杠側(cè)面站立,雙手握住靠近身體一側(cè)的杠子,雙腿跳起,穿過遠側(cè)的杠面,雙腿膝關(guān)節(jié)彎曲掛在遠側(cè)杠子上,(見圖1)。雙臂從伸直開始,向體前的雙杠快速引體,以下巴或胸部到達杠面為一個完整動作。
要求:1.學生必須2人一組,一人練習,另一人保護,保護者雙手抓緊練習者的雙腳(不能用力下壓)。同時地面也必須放置軟墊子保護;2.練習時,要求兩腿并攏,兩手保持合適的距離(一般與肩同寬),做動作時減少身體的慣性擺動,注意快引慢放;3.初次練習者每次完成20~30個/組,每人2組,隨著練習時間的推進,以10~15個為跨度逐步遞加,最終要求達到50個以上。
第三步:單桿斜向引體
方法:學生雙手正握低單桿或雙杠的一側(cè),兩腿在地面慢慢向前伸,保持身體的挺直,伸直手臂,當手臂與直線的身體呈90°時,腳步停止前移。保持身體直線,手臂用力快速向杠面引體,當胸部接觸杠面后,手臂放松返回直臂,準備繼續(xù)做下一個引體(見圖2)。
要求:1.學生一人練習,另一人雙手用力壓住練習者的雙腳,防止其腳向前滑動。同時,在練習者背部地面放置軟墊子進行保護;2.根據(jù)學生力量的差距及鍛煉時間的推移,可以安排練習者選擇不同高度的桿子,能力強的用較低的杠,反之選用較高的杠;3.練習者每次完成10~15個/組,每人2組。隨著練習時間的推進,以5~10個為跨度逐步遞加。最終達到30~40個以上。
第四步:身體水平引體
方法:身體水平引體與單桿斜向引體動作原理相似。在斜向引體的基礎(chǔ)上,保持身體的直線,同伴用手抬高練習者腿部,或練習者把腳放置在一定高度的固定物體上(椅子、凳子),保證練習者直臂時,身體直線基本在水平位置。這樣,抬高下半身位置,以增大手臂的承受力量(見圖3)。
要求:1.注意練習者的安全,在背部位置一定要放置軟墊子保護;2.墊在練習者腳下的物體一定要讓同伴固定住。對于力量大的學生,建議讓同伴搬起其腿部,跟隨練習者引體時身體高度的變化,做同步的上下托舉動作,確保身體始終保持在水平位置;3.練習者每次完成10個/組,每人2組。隨著練習時間的推進,以5個為跨度逐步遞加。最終達到25~30個以上。
第五步:屈臂懸垂
方法:練習者選擇合適高度的單杠,跳起,雙手握杠,順勢引體屈臂,到下巴頦與杠面平行位置,收住手臂,保持屈臂的角度,靜止懸垂。(或者讓練習者站在高度合適的板凳上,完成屈臂懸垂靜止動作后拿掉板凳)。
要求:1.學生開始練習時,教師要以5秒或10秒的間隔讀報秒數(shù),讓練習者有較好的時間感覺。同時,教師適度、及時的加以鼓勵和表揚,確保學生保持更多的時間;2.初步練習者,可以采用反握杠,并逐步過渡到正握;3.學生每人2次,間隔2~3分鐘,懸垂時間可以從10~20秒開始,以10~20秒的跨度逐步遞增,最終達到30~40秒以上。
第六步:巧借外力,輔助練習
方法1:練習者運用合適高度的單杠,嘗試利用向上跳起的慣性,順勢完成一個引體動作,落地后再來第二個、第三個……
方法2:同伴用雙手抱住練習者的腰部向上推托,或抓住練習者的雙腳向上提拉,以此來幫助練習者鍛煉和完成引體向上完整動作(圖4、5)。
要求:1.方法1常用于無法完成一個標準引體向上的學生。練習過程中,應結(jié)合學生身高,逐步提高單杠的高度,使向上跳起的勢能利用率不斷降低,從而不斷提高練習者向上引體能力。
2.方法2在學生無法獨自完成一個或再次完成多個向上引體時都可以使用。在練習者盡全力的基礎(chǔ)上給予恰當力量的幫助,幫助力量大小一定要控制好。
3.需要幫助力量大時,一般采用抱腰上推的方式;相對需要幫助力量偏小時,可以采用提拉腿部的方法。
第七步:逐步增加難度,完成練習
方法:學生從無法完成一個標準動作,到完成一個甚至多個標準的動作,難度比較大。在練習中除了給予一定的幫助外,適度降低練習標準要求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追求一定數(shù)量的基礎(chǔ)上,逐步從低標準向高標準轉(zhuǎn)移。操作中,可采用降低對引體高度的要求,引體時,只要求頭頂(或眼部、嘴部)到杠面。也可采用下放時允許手臂一定的彎曲,手臂下放到一定的角度(90°、120°等)繼續(xù)向上完成引體動作。
要求:1.降低引體高度標準時,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引體高度從頭頂→眼睛→嘴巴,逐步過渡到下巴;降低下放手臂要求,可讓學生跳上或幫助上成標準曲臂姿勢,下放一定角度即可向上引體,手臂彎曲角度可以從90°→110°→150°,逐步向直臂標準靠攏;2.在降低練習標準時,應該讓學生在低要求中完成4個(初一及格)連續(xù)的引體動作,然后針對4個,逐步的提高動作標準要求;3.在學生能夠標準完成若干個的基礎(chǔ)上,逐步提高數(shù)量,不斷提高學生引體向上的能力和水平。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