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小學生進行相關語文知識的灌輸,對于讀與寫的重要性,大家也已經充分認識到,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讀寫分家”的現(xiàn)象,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低效化。其實,讀與寫作為語文學習的兩大組成部分,并不是絕對獨立的,而是相對統(tǒng)一的。有效地讀能夠促進有效地寫,反過來,有效地寫也能夠促進有效地讀。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讀寫結合的方式,促進小學生語感的充分發(fā)展,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化,特別是小學生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高效化。
一、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著力點
課文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載體,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著力點,這樣,才能讓閱讀課的教學更高效??傮w來說,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存在能夠引導小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地方,抓準這一些地方引導小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金蟬脫殼》這一篇課文中,作者對金蟬脫殼的過程進行了描寫,可以說,這一篇文章是描寫動物外形的一篇典范文章,是小學生進行學習的好素材。教學中,對于這一篇課文,可以引導小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練筆,一是學習課文描寫的結構進行練筆,以此促進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的謀篇布局能力,二是可以從細節(jié)描寫處引導小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可以促進小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的提高。教學時,筆者就是讓小學生結合這一篇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樣小動物的外形來寫一寫,寫的時候,要突出這一樣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在習作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基本上能夠根據課文的結構和細節(jié)描寫,把這一種方法進行遷移,寫出了很多好作文來。
可見,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發(fā)現(xiàn)課文的閱讀價值,更要發(fā)現(xiàn)課文的習作價值,長期引導小學生對課文的結構和語言進行仿寫,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進行內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引導小學生進行讀與寫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兩者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這樣,才能讓讀寫結合更有效。
二、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拓展點
現(xiàn)在,拓展性閱讀已經成了當前語文教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因為課文僅僅是一個例子,如果小學生只能夠讀懂課文內容是不夠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文中尋找拓展練筆的有效落點,并以引導小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促進語感的發(fā)展。
例如,在《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一篇課文中,作者對司馬遷寫《史記》的艱辛過程進行了描寫,從而對司馬遷的鍥而不舍的精神進行了贊美。小學生在閱讀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都產生了對司馬遷的敬佩之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敬佩的偉大人物,在寫的過程中,要求他們不能夠面面俱到,而是像這一篇課文一樣選擇人物的某一個方面或者是某一件典型的事件來寫。這樣,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從一個切入點對人物進行描寫,從而有效地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語感發(fā)展。
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不僅要基于文本,更要拓展文本,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拓展閱讀視野,拓展習作視野。
三、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共鳴點
有效的閱讀應該是能夠引發(fā)小學生的閱讀共鳴的。小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也十分外顯,因此,他們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經常會被課文中的一些人物事件所感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共鳴點,當小學生產生了對課文的情感共鳴以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及時把這一種情感沖動記錄下來,從而獲得語感的發(fā)展。
例如,在《船長》這一篇課文中,船長在發(fā)生船難時為了組織船員讓旅客脫險而自己卻被沉入海底的情節(jié)是十分感人的,很多小學生在讀到這里時,都流出了激動的淚水。此時,筆者立刻組織小學生進行了隨文練筆,讓他們寫一寫如果自己也在當時的船上,你會和船長說一些什么,會幫他們做一些什么。這樣,小學生就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筆寫出了自己情感深處最想對船長說的話。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讀寫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過讀寫結合能夠有效地促進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雙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著力點、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拓展點、在課文中尋找讀寫結合的共鳴點去引導小學生進行讀寫結合,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