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提出情感教育的具體實施方式方法,闡明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旨在揭示職業(yè)學校語文教育的一些特點,在實踐中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從課內教學內容的變革延伸到課外相關內容的教學,為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提一點可資借鑒的參考意見。從而改善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減少語文教學的一些困擾。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陳丁勝,男,上海市醫(yī)藥學校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4)35-0043-03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含義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心理需要而產生的內心體驗和情緒反應,情感是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具體來說,情感教育應該包含兩個方面內容:(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管學習積極性,變教師主導的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的主動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文化技能;(2)通過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建立穩(wěn)定的情感基礎,學會欣賞人、事、物中美的一面,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夠明辨是非,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以情感教育帶動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使之成為深化教育成果的一塊基石。[1]
(二)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情感教育體現(xiàn)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2]大綱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端正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來說,情感教育的目標也同樣重要。中職學校的學生以就業(yè)為導向,因而學習的壓力小,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可以淡化,但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利用這些課文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感教育,才能取得較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情況調查
為保證調查數據能夠反映樣本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情況,本次調查的范圍概括了學生總數的30%,調查的有效樣本來自9個專業(yè)345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顯示,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7周歲,男生與女生的比例分別為30.1%和69.9%。其中有22.3%的學生屬于農村、海島、低保家庭。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認識是有所欠缺的,59.13%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沒用或者不知道有何用處。他們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將在他們生活中、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從表2可以看出,只有31.05%的學生有主動學習語文的要求,而這一數字遠遠小于另外另個數字。從中可以看出,關于語文學習無用論及學習目的盲目是目前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缺少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表3可以看出,教材內容吸引人,教師講課富有感染力的選擇占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者的8751%與90.35%。從表4中看出,學習語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中,教材內容枯燥乏味原因占6410%,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的原因占43.30%,這說明中職生希望擁有更多更好更貼切他們的教材以及適合他們的教法,而情感教育在這里就有著它的用武之地了。
以上羅列的調查數據表明了一些導致了中職學校師生情感交流渠道不暢的原因。這些數據同樣表明學生是擁有一定被認可的需要的,那么在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觀念與方法對于促進教學、溝通師生是有積極意義的,也值得教師去研究。
三、中職學校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思路與方法
在校期間的語文課學習,可能成為相當一部分同學全日制學習中最后的文化課學習,如何有效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染學生,培養(yǎng)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情感,以及具有高尚的職業(yè)素質,就至關重要了。經過思索、實踐以及學生間的問卷調查,筆者認為中職學校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教育的改革需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教學內容的變革
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于教材,但要目前的一些教材卻不能明顯的激發(fā)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那就需要任課教師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加以調整甚至替換??梢詮摹蹲x者》等雜志中選一些有代表意義的、具有時代特征與時效性的篇章讓學生欣賞,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材內容的變革還涉及教學順序的適當改變,如單元教學一般都把文言文放在一起,但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環(huán)節(jié)薄弱,一些同學對于平時的語文課很感興趣,到了文言文單元就放棄了,上課開小差是常有的事。對此,教師不妨調整教學順序,穿插的授課,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壓力,還提升了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中按照教材的單元教學法進行教學(主旨與材料、思路與結構等);比較閱讀、快速閱讀等,既能夠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技能,又提供一些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與方法,整體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精神,比支離破碎的分析要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對于比較難于理解的詩歌,可采用誦讀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示范朗讀,學生模仿或者分組競賽等方式,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詩歌也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得到學生很好的理解,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教師努力分析,學生神游迷離,教學過程難以為繼,其結果是催生了學生有收獲的課堂學習與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
(一)遵循教材中提供的線索,適當補充作家作品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作家作品,學生是很感興趣的。在中職的課堂上,沒有升學壓力,把語文課上成欣賞課般的美妙,增加學生聽課效果,能有效彌補了教材單調、乏味的不足;多介紹一些課文背后的故事,學生感到輕松,教師更主動,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雙方都體驗到愉快教學的樂趣。
(二)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情感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學生能帶著真切的感受來學習課文,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鼎湖山聽泉》課文中對于泉水聲音的表達時,把握作者通過聽泉來思考人生哲理的主題,學生雖然能夠從整體感知上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對于自然、人生思考的情感,但為了增加對作者真摯情感的感受,筆者把作者描寫泉水聲音的語句挑出來,配以相應的聲音。這就把多樣的游記體散文中的自然氣氛移植到教室中,學生表現(xiàn)的非常踴躍。
(三)深鉆教材,挖掘情感
畢竟教材中不是所有的篇目都能挖掘出一定的積極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多下功夫,為那些缺少情感的課文,增加情感教學的內容。如《風景談》一文,它雖然有美的欣賞價值,但中職學校的學生,對這種抽象的美并不感興趣。結合學生特點,把本課確立為情感體驗為主的課程。鼓勵學生朗讀準確、吐字清晰,語氣連貫,感情真摯,并增加平時成績,計入期末成績。課堂里傳出了久違的朗朗的讀書聲。
(四)教師范讀,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授詩歌篇章的時候,很多詩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弱,講多了,學生不喜歡聽,也破壞了詩歌的美感;講少了,好像沒有落實好知識點,對詩歌的理解就會發(fā)生偏差。那么筆者認為古人講的“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是非常有道理的。
(五)適當補充優(yōu)秀的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補充
如《認識父親》這一課,從父親群像描寫父愛,有真情實感。除此之外,筆者還給學生講了兩篇《讀者》里的關于母愛的故事,通過幾個母親的比較,學生得出:母愛是偉大的這個結論,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是成功的教學,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學。
(六)聯(lián)系實際,讓語文學習能夠學以致用
教材中還涉及到一部分如何寫感謝信、聘書等應用文體的教學內容。起初筆者認為這樣的內容枯燥、難教,但了解到班級中有同學手機遺失后,被高年級學生撿到并歸還的事例,就鼓勵本班學生給拾金不昧的同學寫感謝信,這個事例離我們的生活都很近。筆者只教寫法及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感激之情,學生們都興致勃勃的愿意去寫,并認識到它將對自己的生活有幫助。
五、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應用結果分析
筆者挑選了所任教的三個班級語文課中進行情感教育對比研究,其中一班運用了上文所提到的情感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另外,2班、3班則使用既定的教學安排進行教學。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過程,并通過SPSS軟件對三個班級的期中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得出以下數據。
從表5中可以知道,三個班級的各自最高、最低分以及平均分。從表6的三個班級期中成績的齊性檢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三個班級的期中成績中,1班與2班的顯著性為0.001、與3班的顯著性為0.000(無限接近于零),說明1班與2班、3班有著很大差異;而2班與3班的顯著性為1.000,由此可知兩個班級成績之間沒有差異。同樣,這個結論也可以從表7的S-N-K(Student-Newman-Keuls)Q檢驗中發(fā)現(xiàn),1班屬于單獨一個集團,而2班與3班則處于一個集團。由此筆者初步認為,情感教育的一些方法對于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成績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功效的。
參考文獻:
[1]劉曉偉.情感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3.
[2]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