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榮 黨睿 劉潔瑩
摘 要:針對原有《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過分強調教學內容,劃分過細、缺乏相互銜接,教學內容重復度大等現(xiàn)象,參考國內外院校的經驗,進行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和實踐,提出了對《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實踐證明,通過精選并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不僅能發(fā)揮課程原有的優(yōu)勢,而且增大了課程的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精髓,能夠適應相關專業(yè)的要求。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 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156-02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是高等院?;瘜W工程與工藝、化工設備維修技術、石油化工技術等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為更好的學習后續(xù)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而設置的[1]。傳統(tǒng)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內容過于強調教學內容完整、課程內容重復度大、缺乏相互銜接。因此,精選并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方法、建立新的課程內容體系勢在必行。榆林學院在實施《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1 課程設置、教學體系和教學大綱改革
1.1 課程設置、教學體系改革
由于教學體系的改革,要求基礎學科學時下調,為此我們開展了改革大討論,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壓縮了理論課學時,增加了實驗學時,并將實驗單列為一門課程,從而保障對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并不降低。同時,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輻射能力增強,建設力度加大,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已建立了系統(tǒng)、科學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體系。
1.2 教學大綱改革
由于我院培養(yǎng)方案的改革,基礎學科學時下調,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學時數(shù)也相應減少,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為此我們重修了教學大綱,充分利用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交叉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選和整合。新修訂大綱主要使學生理解近代物質結構理論、化學平衡理論、元素化學、化學熱力學、電化學和氧化還原的基本原理的基礎知識,以及物質組成的化學分析法及有關理論。此外,大綱還要求學生掌握水溶液中的化學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掌握重要的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了解分析化學中的光度分析法、電位分析法和色譜分析法。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學生能運用化學概念和方法去解決各類問題。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將化學基礎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應用分析化學的手段去解決專業(yè)的有關問題。
2 教學內容改革
我院教學相關人員潛心研究,精選并整合教學內容。在突出重點,合理分配學時的同時,又注重教學內容的銜接,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無機及分析化學涉及化學反應原理、現(xiàn)代物質結構及理論基礎、溶液平衡原理、化學分析法、元素化學和儀器分析6大部分[2]。課堂講授要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我們將原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中內容聯(lián)系最緊密和重疊最多的“氧化還原滴定、絡合滴定、酸堿滴定、沉淀滴定和四大平衡”等部分進行精簡濃縮。精簡后的課程安排,體現(xiàn)少而精的原則。同時,引入無機和分析化學學科近年來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加強了知識面的補充和延伸。將“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化學”增加進來,滿足現(xiàn)代無機及分析化學對各專業(yè)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們課程教學中,結合了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最新的技術研究手段,體現(xiàn)“趨向前沿”這一理念[3],起到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及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的作用。
3 教學方法改革
3.1 加強基礎
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加強介紹化學基本原理: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物質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化學有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把握和初步利用這些基本觀點處理化學相關的問題。
3.2 精選內容,把握關鍵,因勢利導進行教學
我們貫徹少而精的教學方法,因勢利導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授定量化學分析時,在氧化還原滴定、絡合滴定、酸堿滴定、沉淀滴定內容上先從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入手,重點講解各類計算題的解題思路和關鍵問題。然后講解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劑的選擇原則、滴定曲線的繪制、滴定終點的判斷及酸堿滴定法的實際應用,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酸堿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體應用。氧化還原滴定、絡合滴定、沉淀滴定可采用對比的方法,找出各方法的異同點,突出難點,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3 介紹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及動向,激發(fā)學習熱情
一般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而且教學中不可能頻繁更換教材重修大綱。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電子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分析檢測中能夠使用的新儀器、新設備不斷涌現(xiàn),且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全面,使得分析檢測過程及結果越來越精確、簡便、快捷。所以在儀器分析教學中,教師除了講授課本常規(guī)知識外,應結合分析領域的前沿技術,將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介紹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獲取知識的熱情,從而逐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3.4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3.4.1 引入自學模式
教師在全面授課前應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將提綱中的問題以提問的方式檢查,了解自學完成情況,課堂講授中更有針對性。自學可以使學生課堂聽課中能更好的把握重點難點,使學生由被動向主動學習方式逐步轉變[4]。
3.4.2 精選討論題目
課堂討論是引導學生采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正確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課堂討論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fā)揮輔導作用,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補充和點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并消除理解上的一些誤區(qū)。
3.4.3 采用對比教學法
在課程講授中,應注重知識融會貫通;強調章節(jié)后的小結,使難點、重點突出;應注意與其它課程的聯(lián)系和對比,不僅增加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又可拓寬知識面,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4.4 構建知識“生長點”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發(fā)展變化較快的學科,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中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的授課應該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簡繁結合,注重構建每一個基礎知識的“生長點”。例如,一些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如:原子結構、分子間作用力、配合物、化學平衡、化學鍵等內容上,講解應細致準確,使學生能夠牢牢掌握。在每章節(jié)結束時,圍繞本章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對學生提出一些綜合性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題,讓學生養(yǎng)成自己分析,應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可以養(yǎng)成思考和分析的習慣,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提升學習的質量。
4 結語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石油化工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等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時減少而教學內容不減的條件下,通過精選并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質量,為學生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或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英杰,張文治,陳國梁,等.淺談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J].高師理科學刊,2002(4):82-85.
[2] 薛德平.無機及分析化學(第四版)教材的編寫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7(3):94-96.
[3] 芮光偉,蔣珍菊,岳松.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75-76.
[4] 黃森,楊正亮,張院民,等.任務教學法在農科專業(y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15):7007-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