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彬
摘 要: 英語教育教學必須樹立英語素質教育思想,認真探究中學英語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加強英語語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積極開展生命英語教學,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關鍵詞: 教學創(chuàng)新 英語思維 生命教學
自2010年國家審定的中學英語教科書推出和使用以來,新高考英語試題突出特點是在注重考查語言知識的同時,更突出地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1.深入理解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理念的必要性
新課標指出,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見,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是經(jīng)驗、是活動。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更側重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的提高,而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鉆研語法條條,靠死記硬背對付高考,忽視英語學科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中學不能只造就高分低能者。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缺乏,英語“聾啞癥”隨處可見,這樣只能浪費學生大量精力和時間,造成學生英語基礎、自學能力差的問題。
中學的英語教學,應突出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個體差異,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教師應充分注重新課程背景下的新理念,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鼓勵學生多參與實踐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考慮,從而改變中學英語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2.中學英語教學的新途徑
2.1中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應注重課堂多樣性。
實踐證明,不重視聽與說的訓練,單純地講解和傳授語言知識,教師為高考、中考而教,學生為高考、中考而學,其結果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自學能力很差。
中學英語教學應堅決摒棄不重視聽與說的訓練,單純地講解和傳授語言知識,教師為高考、中考而教,學生為高考、中考而學,費時耗力的語法翻譯法,以及支離破碎的分段教學法等傳統(tǒng)的中學英語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英語教學過程為: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先于寫,教師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中帶領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語言交際實踐活動,從而使語言基礎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因此,英語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借助于動作、實物、圖像等各種各樣的情景給學生提供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機會,同時把要學的詞法、語法等內(nèi)容及語言架橋融于英語環(huán)境之中。中學英語教學可以采取實物對話的方式,教師可以針對課本中的內(nèi)容做出一些動作,然后說出所做的動作,如knock(at),stand(up),sit(down)等,并且注意時態(tài)的形成,教師邊做邊說,以便在學生的頭腦中產(chǎn)生信息反饋,留下連動式印象。此外,中學英語課堂可以采取連鎖對話、圖像對話的方式,教師可根據(jù)課文讓學生把課文作為起點,然后發(fā)展成為各種形式的答問句,采取分組分批的方式進行連貫性的對話。設計一個情景,上課時,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激發(fā)他們聽英語的欲望,使他們不由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
2.2中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應加強學生的英語語感訓練。
語感是語言的自我感受、領悟能力。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反映了使用者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學習任何語言都要語言環(huán)境,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自編、自演短劇,用英語講述短小精彩的故事,舉行適當?shù)男⌒透傎悾纾郝犃?、朗讀、講故事等。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隨時準備提取大腦中儲存的信息,競賽中的思考、表達過程又是對平時知識集中、概括的過程,這樣便增強了語感。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教師要盡可能地將語法放在一定的語境中,并讓學生多閱讀難度適宜的短文或原版文章的節(jié)選,不會的詞自己查閱,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闹v解,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把所學的語法知識和詞匯聯(lián)系起來理解與運用,語感也會日益增強。
2.3中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應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
影響學生英語成績的因素除了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極其重要的能力: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許多學生英語基礎知識非常扎實,也進行了大量聽、讀、寫訓練,但英語成績總不理想。這很可能是由于英語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因此,要特別注重在綜合語言運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用英語分析、歸納、綜合、推理、判斷等的邏輯思維能力,即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中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關注的熱點,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學校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內(nèi)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其存在著重知識、技能、既定規(guī)范的灌輸與強化,嚴重忽視學生情感的現(xiàn)象。同時,缺乏對被教育者應有的理解、關心、引導,致使許多學生在情感發(fā)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壓抑和扭曲,進而導致學生主體性發(fā)展扭曲和受阻。因此,中學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對學生加強情感教育,這是深化素質教育、開發(fā)學生主體潛能的一項不容忽視的基礎性工程。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使用所持的態(tài)度、對本族語與外語的關系,以及對本族文化與所學語言國文化關系的看法。積極的情感可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在英語教學中,積極探索情感教學法,對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糾正應試教育的偏向,應加強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英語素質教育著重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它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更需要專家學者為之大力宣傳,力陳利弊,贏得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袁莉莉.芻議加強高中英語語感教學.中學外語教與學,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