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飛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和應用,其目的是發(fā)現現實世界中所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guī)律,為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fā)展服務。數學與科學技術、人文科學、經濟發(fā)展都有著廣泛的聯系?!皵祵W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我們身邊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而數學在現實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我們可以自由體驗。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孔子是主張樂學的。但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卻“遺忘”了這一傳統(tǒng),許多教師把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課堂教學變得乏味,機械而無情感。學生很難從中尋得趣味,更談不上以學為樂。因此,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在其中,同時產生渴求和探索知識的內動力,不斷步入新的境界,達到新的制高點,并獲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感悟數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調用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能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數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魅力,從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際能力的創(chuàng)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因此,改革數學教學,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實在是必要、重要、緊迫??傊?,真正讓學生走近生活,感悟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包括許多方面。
一、數學認識方面
說到數學,大家都會覺得只是“計算”和“證明”,學生學數學只要會做題就行了。而從新教材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不只是“數字符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認為,數學學習應該有著廣泛的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是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用心體會感悟。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做生活調查等,記錄生活中發(fā)現的數學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活動中體現著他們對數學的發(fā)現、理解和應用。身處21世紀,數學教師不能只讓學生學會做各種各樣的“習題”,而是要讓學生學習數學中蘊含的道理、思想和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發(fā)掘數學中蘊涵的寶貴的東西,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精神。
二、教師方面
為了真正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巧妙導入,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
導入語是一節(jié)課開始時教師為引入新課所說的話。導入語不僅為教學過程定下基調,確定好教學的邏輯順序,而且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一步。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該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語。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敘述和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
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要與教材的重點、難點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使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開場白中迅速定向,進入對教材重點的探求。當老師的話語像淙淙的小溪一樣流進學生心田時,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揚起他們學習的風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比如,在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不是直截了當地講方法,而是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問題:一個圓鏡子破了,現在只有邊緣的一塊碎片,根據它,你能做出一個和原來的鏡子一模一樣的鏡子嗎?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問題。另外,通過以上方法引入,還讓他們感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數學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2.點綴趣味,使學生體驗知識之樂。
知識本身是嚴肅的,但當人們“運用”“摩玩”它時,便會生發(fā)許多的情趣,由嚴肅變得活潑、幽默;變親切、有味。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趣味點綴,以幽默調節(jié),則會使學生體驗到知識之樂。結合教材適當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數學知識,不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記憶和運用。有一位數學教師在講概率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位父親,令其不太靈活的兒子去買一盒火柴,之前反復叮囑要試一試是不是好用。結果,他的兒子一根一根地劃,等回家時,已全部劃完,其父親哭笑不得。從這個故事中,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并不都是抽象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也反映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因此,教師如果善于點綴趣味,就會使學生體驗到應用知識的樂趣。
3.引導探索,使學生享受攀登之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币龅竭@一點,就要引導學生探索,使學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適當地分解知識的難點,合理地劃分課堂教學的層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只有艱辛地探索攀登,才會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并能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激趣樂學的目的。而且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時,學生初學幾何,引輔助線對學生來說是個很困難的問題。為此在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三角形,在課上讓學生把其中三個角涂不同顏色,然后剪下來拼在一起,問學生有幾種拼法。通過拼湊發(fā)現輔助線的四種引法,并總結出最少要作一邊的平行線。這樣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尋求解題規(guī)律,達到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感悟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全方位的,既需要教師主導,又需要學生主體,只有師生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