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殿義
〔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朗讀;習慣;自主;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1—009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和方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借助圖畫閱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詞句,學習積累詞語。閱讀教學,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fā)揮著奠基作用,它直接關(guān)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訓練教學等各個方面。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低年級段閱讀教學方面談些做法。
一、以讀帶講,讀中領悟,加強理解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短小,內(nèi)容簡單,沒有什么艱澀難懂的地方,教師在教學時,如果一味地講讀和分析,課堂往往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會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進行這一時期的閱讀教學是比較有效的。通過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詞匯、句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靜夜思》是一年級上冊的第六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詩中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并不容易。筆者在教學時,先范讀,讓學生知道誦讀這首詩時哪里應該停頓,哪幾個字需要重讀,然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朗讀、體會。筆者聽了學生的朗讀結(jié)果后,便問學生為什么讀到最后一句時聲音會越來越小。有的學生說:“‘低頭思故鄉(xiāng),就是頭要低下,那說話聲音就大不了?!庇械膶W生說:“不知道為什么,反正讀到最后聲音自然就小了?!惫P者笑著告訴學生,那叫語感,語感就是覺得這樣讀最舒服、最正確,自然而然地讀出來的效果。最后筆者通過情感牽引,讓學生想象自己離開父母后對親人的思念,并讓學生把這種思念通過朗讀讀出來,使學生讀得一遍比一遍好。
二、培養(yǎng)習慣,引導自學,提高成效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閱讀成效。除閱讀姿勢、寫字姿勢外,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包括閱讀中注意圈點勾畫。徐特立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痹陂喿x時,標注符號的過程是讀、思、記的組合過程,可促進理解,增強記憶。標注后的課文,重點突出,便于理解、復習、摘錄。比如,筆者要求學生在預習時用數(shù)字“1、2、3”等標出自然段,用圓圈圈出生字,用方框框出二類字,用橫線勾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用問號表示疑問。這樣既節(jié)省了課上的時間,又使課后復習重點一目了然,書面整潔。
查閱工具書也是重點培養(yǎng)的閱讀習慣。低年級的工具書主要是字典,字典是我們無聲的教師,在它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會讀、會寫、會解釋、會運用。在教學中,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只要學生有不認識的字,教師就應該督促學生查字典。學生一旦養(yǎng)成查閱字典的習慣,他們就會明白字典的重要性,并不斷形成自學能力。
三、拓展內(nèi)容,激發(fā)興趣,自主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就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益處是不可估量的,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通過課前預習、課后搜集等環(huán)節(jié),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教師也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一些搜集作業(yè)。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去搜集那些冬天需要冬眠的動物;教完《雪孩子》這一課后,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yè):雪孩子還能回來嗎,為什么?學生通過搜集,明白了水的三種形態(tài)及變化。遇到假期,筆者還給學生推薦幾本適合其年齡段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在閱讀時勾畫出自己覺得寫得美的句子。長此以往,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擴大,逐漸養(yǎng)成了自主閱讀的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低年級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奠基”階段,其地位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教師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