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升
摘 要:語文修辭就是一種通過修飾來達到調整語文內容的技巧,通過這種技巧將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更加生動精確地表達出來,透過修辭,不僅能夠感受到文學之美,更能夠創(chuàng)造文學之美。
關鍵詞: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現(xiàn)狀探討;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181-01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度依賴教材及教輔書進行修辭講解,造成了“修辭就是辭格”這種狹隘的認知,嚴重地阻礙了語文修辭的教學發(fā)展,所以,為了全面提升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的現(xiàn)狀,本次論文結合實際案例,對修辭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旨在提升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的整體現(xiàn)狀。
一、分析教學現(xiàn)狀,發(fā)掘關鍵問題
由于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修辭教學制定出明確的教學提綱,所以,教師很難掌握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明確修辭教學的教學內容,更不用說教學的技巧了,大多數(shù)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是以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的“常用修辭格簡表”當中的八種常用修辭格作為初中語文修辭的教學內容及重點的,這種缺乏深入研究的教學內容會導致教師將修辭教學引入到一個誤區(qū)當中,阻礙了修辭教學發(fā)展的同時,也很可能影響到初中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出現(xiàn)了一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修辭教學的內容比較凌亂,難以構成體系。除了以上的“修辭簡表”之外,在教學的不斷的改進中,教材中也開始引入了一些基本的修辭法,比如說《濟南的冬天》課后的修辭是擬人,《春》課后的修辭是比喻,《看云識天氣》課后的修辭是仿造句等等,這些安排都是對照著修辭的部分安排一些短文,但是分量很輕,而且都比較零散,并不能體現(xiàn)出能力訓練的層遞性以及知識傳達的階梯性。
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的修辭教學意識比較淺薄,專業(yè)只是也比較欠缺。多數(shù)教師在語文修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存在盲區(qū),而為人師表若是想給人“一杯水”自己是必須要具備至少“一碗水”的,如果教師自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就不夠,那么是必然會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的,進而影響到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發(fā)展,限制了學生們的語文學習層次提高。
二、限定知識氛圍,明確教學內容
語文修辭的知識是十分豐富的,但是在初中階段,教師切忌貪多,應該對語文修辭的知識范圍進行合理限定,傳授的知識要求較比小學有一定的提升,有能夠為高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夠了。這樣更方便教師明確教學內容,也能夠幫助學生們明確學習目標。那么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應該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總結性的修辭教學,結合新課程的標準,提高學生們修辭運用能力。
比如說,在《木蘭詩》的教學過程中,全文共有三百余字,卻運用到了設問、頂真、摹聲、對偶、互文、拈連、層遞、借代和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那么教師應該避免要求學生們對每一種辭格都有所了解,應該是側重講解初中階段應該接觸并為高中階段打好基礎的互文和頂真,在幫助學生們學會辭格基礎上,應該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辭格傳情達意作用的體會,進而學會應用。
三、鼓勵研究教師,參與課堂教學
初中語文修辭理論的教學應該是走出書齋,走進課堂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相關的院校和教育部門應該鼓勵教室們積極地參與到修辭的課題研究當中,在實行教學改革的當前,很多學校都開展了“校本課程”來針對某一個知識模塊進行深入的研究,修辭教學也應該被列入到深入研究的板塊行列當中,要鼓勵更多具有修辭學專業(yè)研究能力的研究性教師參與到“校本課程”的研究行列和語文教學的陣列當中,一方面,通過這些教師來以點帶面地提升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的整體的地位和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夠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一線教學經驗,使得研究教師的研究更加具有實用性。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積極地對初中語文教師進行不定期地專業(yè)知識培訓,提升語文教師在修辭學教學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互相分享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實現(xiàn)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現(xiàn)狀的改革以及全面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自身也應該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并且應該鼓勵學生們在修辭學習的過程中樂于創(chuàng)新,巧妙應用修辭手法。
四、講讀練全綜合,提高運用能力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盡管已經有了一定量的詞匯積累,但是其邏輯思維還是處在一種發(fā)展中的狀態(tài),在分析文本和領悟主旨大意的過程中還是會停留在一個表面的層次,在遷移和運用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以及意思表達不符合客觀邏輯規(guī)律的狀況,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語文修辭能力,除去一些日常的單一講授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們通過自我誦讀作品,然后適當指導的形式來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領悟文章的遣詞造句特點,以及語體的風格,明確辭格在使用上的好處。
比如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雪》作為一篇課內的講讀課文,它具備而來語言清新、文字簡練、風格剛柔并濟的特點,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們認真聽誦讀,然后讓學生們對誦讀進行評價,互相暢談帶給自己的啟示,接著再讓學生們以小組單位進行組內的朗讀,最后再通過誦讀來點題升華,輔助學生們領會作者在文章中采取的不同句式和一些冷暗或者是明麗的詞調,進而恰到好處地表達出雪的特點以及作者對雪給予的豐富情感。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對文本進行全面的分析,還能夠聯(lián)系學生們的語言應用藝術,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造句的能力和在作文當中正確地使用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們綜合地、正確地應用修辭知識,達到學生們綜合語文素質的提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修辭知識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結合現(xiàn)代語文的新課程要求全面提升學生們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的并不是修辭學專家,而是鼓勵學生們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們主動學習修辭的態(tài)度,鍛煉學生們對于文學和身邊事物的敏感性,全面提升學生們對于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們綜合語文素質的提升,提高修辭教學的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 季紅方.對初中語文修辭教學優(yōu)化的對策及思考.觀察思考.2010(5)
[2] 方 靜.淺談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河南省固始縣城郊一中.教研之窗.2014.3
[3] 彭 莉.略論初中語文修辭教學.備教導航.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