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形勢的日益加劇,我國對外貿易活動頻繁展開,一方面,突顯了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令國際間的關系有了更為微妙的變化。但同時,我國也要正視這種更加復雜化的國際貿易關系以及各類貿易摩擦的隨時出現(xiàn)。為了應對這種境遇,我國各貿易主體要積極配合政府的統(tǒng)一管理,不斷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構建出更加完善的國際經貿機制,守住對外貿易的底線。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綜合國力,從而緩解國際間由于經貿活動所產生的種種不和諧因素。本文就中國面臨的國際經貿摩擦做以論述,并提出與之對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國際經貿;貿易摩擦;應對措施
貿易摩擦是我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貿易問題,不僅對我國經濟環(huán)境造成影響,而且還會波及到國際間的關系,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遭受到了幾次來自國際的反傾銷投訴以及知識產權爭端,給我國對外貿易蒙上了一層灰塵,干擾了我國進行正常的貿易活動。因此,中國應正視這種貿易摩擦問題,首先探尋自身原因,調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對外貿易策略,從而將國際經貿摩擦弱化處理,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發(fā)展。
一、中國面臨的國際經貿摩擦
近些年來,由于中國加快了經濟建設的腳步,整體經濟實力與日俱增,無論從對外貿易領域還是從國際政治環(huán)境來看,中國于世界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出來。因此,國際對華投資的增加及我國對外貿易的頻繁使得國際間政治與經濟格局出現(xiàn)了嶄新的變化,中國與世界各方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但同時也為日后的國際經貿摩擦埋下了伏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撼動了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以往對國際經貿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必然會誘發(fā)一些對華不公平貿易舉措及所謂的貿易保護原則的出現(xiàn),把中國置于不利之境。
1.國際經貿摩擦概述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頻繁開展對外貿易活動,幾乎世界范圍內的各個角落都有“中國制造”的標志出現(xiàn),在很多電子制造領域以及航天航空事業(yè)范疇都有中國貿易主體的參與。僅從歐盟的角度來看,與中國貿易活動有關的國際貿易發(fā)展不均衡狀況的產生都是由于中國出口增加等有關,但歐盟也承認中國貿易順差的產生與其他非歐盟各國間的貿易順差也有關。與此同時,我們清楚的意識到,國際經貿摩擦的產生并非貿易主體雙方所發(fā)生的貿易活動,而極可能是長久以來所積累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等所導致的。就像貿易摩擦加劇時,歐盟認為,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強化了中國的競爭優(yōu)勢,抑制了進口需求,從而加劇了貿易不平衡;日益增長的貿易逆差反映了中國對歐盟企業(yè)苛刻的市場準入問題,從而要求中國提高貨物、服務及投資的市場準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等??梢?,歐盟把發(fā)生經貿摩擦的責任都指向了中國,并聯(lián)合周邊國家共同抵制來自外部的商品。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國際經貿摩擦的產生的背景較為復雜,貿易摩擦所輻射的是國際間政治、經濟主體間的矛盾。
2.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經貿摩擦的具體表現(xiàn)
在最初,中國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之時,組織內部的某些發(fā)達國家成員就設置了重重屏障來控制中國貿易出口,如“非市場經濟條款”、“特保條款”等,這些帶有明顯歧視態(tài)度的待遇令中國入世的困難重重,中歐經貿一度出現(xiàn)摩擦,國際形勢嚴峻,尤其是國際經貿環(huán)境中的于我國經濟不利因素的存在,加劇了國際經貿的摩擦,在這種境況之下,中國企業(yè)在參與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備受責難,甚至遭遇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中歐經貿摩擦,國際形勢嚴峻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積極發(fā)展制造產業(yè)鏈條,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早在2007年左右,中國就順利成為了歐盟共同體的最大出口市場,為西方發(fā)達國家提供充足的出口產品。但同時,國際間經濟貿易的相關問題也隨之而來,中歐經貿關系變得極為緊張。在最初,歐盟對于中歐間貿易活動持積極態(tài)度,當局勢發(fā)生變化以后,歐盟對中國官方的態(tài)度日趨強硬,甚至將產生經濟危機的矛頭指向了中國的出口貿易行為??梢?,中歐之間經貿摩擦如若處理不善,則會導致不可預估的狀況發(fā)生。直至2007年10月份,中歐雙方就貿易摩擦問題進行了對峙,從實際結果來看,歐盟沒有給中國任何的回旋機會,單方面給出了貿易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處理結果??梢姡@種做法于中方而言有失公平。具體回顧當時的情況是,當月,歐元區(qū)十三國財政部長發(fā)表聲明,將人民幣匯率變動認定為比美元、日元匯率變動更為重要的問題來關注。且不久后,曼德爾森提出,如若中國不能幫助降低由于歐盟貿易逆差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則歐盟或將采取反傾銷措施。這種情況表明,歐盟已經意識到了中國貿易的強大,同時歐盟對貿易以往所接受的貿易救濟措施有所“警醒”,于是,在空了長達八個月左右的時間后,歐盟對中國提出了異議,并發(fā)起了近十起有關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極高,甚至超出了過往二十幾年間的涉案金額總數(shù)。由此可見,歐盟對于中歐經貿關系持消極態(tài)度,而且,歐盟在此期間所做出的很多調查行為以及調查結論都是值得商榷的。與此同時,經歷了種種經貿糾葛以及強烈對峙,中歐政治、經貿關系都較為緊張。
(2)國際經貿環(huán)境中的于我國經濟不利因素加劇了國際經貿摩擦
在值得商榷的國際貿易條款下,我國本著發(fā)展經濟、促進世界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的態(tài)度,參與到國際經貿活動之中,并且為很多發(fā)達國家及發(fā)展中國家供應了充足的制造類產品,緩解了他國經濟疲軟的境況。但是即便如此,中國卻受到了帶有特殊政治目的國家的質疑,在一段時期內,我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部分國家濫用反傾銷手段的受害者。自從1979年原歐共體對中國出口的機械鬧鐘和糖精鈉發(fā)起對華反傾銷調查以來,截止到2006年底,中國遭受外國反傾銷已經達到730起,為全球之首。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貿易出口總值的大幅增長,世界各國對中國實施反傾銷的總量急劇上升的同時,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急劇增加,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調查日益嚴重,這對我國對外貿易極為不利。而且,就在前一段時期,中國國際經濟摩擦的主體已經從發(fā)達國家轉變?yōu)榘l(fā)展中國家。由此可見,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經貿摩擦連連升級。因此,我國當下的國家領導人應積極做出緩解國際間關系的外事行動,向世界展示中國,以此來避免與各友好國家間潛在矛盾的激化,這是作為經濟大國所實施的必要外交手段。
二、中國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的具體措施
通過對近年來國際經貿狀況以及貿易各方關系的分析,了解到我國早已經進入到了國際經貿摩擦的高發(fā)期,因為不僅要面對發(fā)達國家的反傾銷投訴等糾葛,而且還要面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壁壘等狀況,由此可見,我國所面對的國際經貿問題較為嚴峻,甚至很多情況還參雜著國際間政治矛盾的激化,當然,新時期環(huán)境下的中國已不同以往,各領域的實力有所增強,大國已經“蘇醒”,新一代國家領導班子在緊鑼密鼓地處理各方貿易合作關系,同時,也在協(xié)調各友好國之間的政治關系。對于如何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問題來說,中國只有本著積極應對問題的態(tài)度、采取科學化、合理化的處理策略,強化國家短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增強綜合國力,采取智慧且高效的謀略以及通過合法渠道來應對濫用反傾銷政策的質疑,從保護自主知識產權著手,解決技術貿易糾紛,才能將國際經貿摩擦問題逐一解決。
1.增強綜合國力,積極應對濫用反傾銷政策的質疑
一直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以及整體經濟實力有目共矚,甚至在一段時期以來,都充當著“世界大工廠”的角色,為各國經濟及百姓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這是從中國廣大基層勞動人民的角度來看的,如若從他國社會治理角度來看,往往會以反傾銷政策的名義,把中國置于國際法庭被告席之上。這種情況表明,不合理制度是引發(fā)貿易摩擦的最主要原因。同時,也讓中國想到了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同樣也是利用政策手段來解決實際問題。因為,中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的本質原因就是本國經濟的急劇增長態(tài)勢波及到他國利益,因此,中國緩解國際貿易矛盾的關鍵措施就是盡最大努力來增強綜合國力,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生產能力以及治國策略,本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原則,中國將從正面回應濫用反傾銷政策的質疑聲音,是非自有評判。
2.從保護自主知識產權著手,解決技術貿易糾紛
長久以來,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有關知識產權的摩擦未有緩解,對方的態(tài)度極為強硬,為了保住西方發(fā)達國家由于經濟壟斷所獲得的所謂的經濟主導地位,采用了貿易制裁等手段來壓制中國強大的生產力,并且,聯(lián)合歐盟組織,針對中國開展了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強化對華監(jiān)管的力度。與此同時,也使中國意識到,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在生產技術領域較為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如若發(fā)展規(guī)模生產,不僅要不斷的學習、借鑒外來文化、技術來維系本國經濟,而且還要積極拓展具備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文化,以此來給發(fā)生貿易摩擦對方以有力的反擊。
同樣,也是近幾年來,中美經貿問題也突顯出來,雙方因貿易問題發(fā)生了對峙,就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投資環(huán)境等問題產生了分歧,經貿摩擦尤甚。但從長遠來看,這與雙方維系長久的貿易關系是不沖突的。簡單而言,中美經貿結構在不斷的摩擦中已經趨于和諧,中美經貿關系也由過去的互補階段轉為互相滲透和交融的階段。美方能夠正視中國經濟的強勁勢頭,并且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這對于發(fā)生世界貿易的國家都是互惠互利的。
3.借助國家短期宏觀經濟政策,維護我國權益
對于國際間的貿易摩擦來說,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同時也是國際間關系的一種反映。此時,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是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正視國際間貿易問題產生的根源,調整與之適應的經濟政策,引導我國企業(yè)朝向有利于我方貿易順差的方向發(fā)展,才能扭轉國際貿易雙方的局面,讓國際經貿活動實現(xiàn)真正的公平交易。同時,我國還要借鑒國際上以往應對此類問題的經驗,避免令沖突或摩擦惡化,從維護長遠的良好國際關系出發(fā),鞏固并維護當前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關系,弱化眼前利益、著眼未來發(fā)展,構建具有中國外交特色的國際經濟貿易環(huán)境,這樣一來,不僅有益于為國際間各貿易主體營造有序的貿易環(huán)境,而且對于國內社會而言,也起到了維系社會穩(wěn)定、帶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國當面臨國際貿易摩擦時,要亮出大國的態(tài)度以及展現(xiàn)日臻完善的強國貿易管理格局,將一切不和諧因素扼殺在萌芽之中??偠灾瑹o論是從政治外交還是國際貿易來看,中國已不同以往。
三、結束語
自從我國打開國門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歷了種種國際間的貿易摩擦,甚至有些因貿易所引發(fā)的糾葛還參雜了政治因素,還有一些貿易糾紛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等,這些不良境況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階層細化貿易管理,指導企業(yè)主體認真分析了自身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處境,及時調整了戰(zhàn)略目標及方向,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各方貿易糾葛,保存我國貿易實力,弱化經貿摩擦問題,從而撥開層層烏云,令我國經濟總產值穩(wěn)步攀升。
參考文獻:
[1]樊勇明.貿易摩擦與新興大國的成長——基于日美經貿摩擦和中美經貿摩擦比較研究的思考[J].國際觀察,2011,02(02):69-70.
[2]顧華詳.論比較法學視野下的中國-東盟法律協(xié)調機制——兼論比較法學的時代責任[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1,02(02):116-117.
[3]李計廣.近期中歐經貿摩擦的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基于三層次決策博弈分析框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05(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