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剛
【摘 要】語法教學不是語法規(guī)則的堆砌,而是語法知識的內化和運用。語法知識的學習應立足于語言的實踐。借力課文文本、音樂視頻和生活等能靈活設置真實有效的語言實踐情景,幫助學生形成語用能力。
【關鍵詞】中學英語 ? 語法教學 ? 借力策略
國內外語言界對語法教學的探討眾多。拉森-弗里曼(1992)不僅首次提出了“語法技能”(grammaring)的概念,強調語法是一種技能,即準確、有意義而且得體地使用語法結構的能力,他還進一步指出,語法包括語形、語義和語用等相互依存的三方面內容;美國語言學家Douglas Brown (1994)指出,語法教學要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進行;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法教學不能僅教授部件和結構,必須與邏輯思維、語境和人的說話意識聯(lián)系起來教授學生怎么使用這種工具;等等。
古語云:借力者強,智者借力而行。借力策略,簡單地說,就是借助他方力量來實現(xiàn)己方目的的策略。那么,在中學語法教學中如何運用借力策略來進行語法教學呢?筆者進行了如下三種渠道的歸納。
一、向課文文本借力
特定的閱讀環(huán)境會使語法知識具備獨特的學習意義,而語法知識的獨特意義又會促進對閱讀文本的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語法教學的著力點是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把語法知識轉化為語法運用技能。現(xiàn)行的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能為語法學習提供恰當?shù)恼Z境。
【教學片段描述和賞析1】
一位省級教學大賽選手執(zhí)教的語法課“過去分詞”成功地借力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五Unit 13 Lesson 1 EQ:IQ的Reading。
教師用問答、小組競賽、表格等形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EQ:IQ的主體內容,同時,PPT呈現(xiàn)Reading 中的如下原句,并要求學生找出定語從句和相應的先行詞和關系詞:
1.There is nothing(that)they can do to change facts.
2.Professor Salovey,who invented the term EQ,gives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3.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some of the smartest students in your class,who you think deserve good grades, sometimes end up failing exams?
4.Professor Mayer,(who was)recognized by many as a leading expert in the study of changes to peoples EQs, recently announced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5.They also show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abled students feelings compared to students who had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 study.
(點評:運用“注意假說”原理,通過畫圈、畫線、加粗等方式凸顯定語從句,吸引學生注意?;钴S的課堂氣氛、精深的文本理解為下一步語法教學提供了必要而又恰當?shù)恼Z境。)
任務一:學生把上述句子翻譯成漢語,特別注意畫線部分。
(點評:利用閱讀文本中的句子,特別是長句,設計恰當?shù)挠h互譯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長句分析、翻譯,從而把知識提升為能力。)
任務二:辨析第1、5句和第2、3、4句中定語從句的結構和意義的異同,教師用表格呈現(xiàn)規(guī)律。
(點評:引導學生觀察實例,討論兩種定語從句的區(qū)別,歸納并形成第一個語法規(guī)律。借力文本的生動實例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法知識變得鮮活。)
任務三:辨析2、4句中定語從句的結構的異同,師生共同總結規(guī)律。
(點評:幫助學生激活相關知識,形成第二個語法規(guī)律。語法辨析能力是語法教學的基礎,借力業(yè)已理解的閱讀文本辨析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意義能促成語法習得。)
任務四:回答下列問題,師生在回答答案中歸納分詞作定語的表意功能:
1.Who is Professor Mayer?
2.Why does the author use Professor Mayers study results to support his/her ideas?
(點評:通過設計評價閱讀理解的任務引發(fā)學生關注語法,分析語句結構。把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轉換成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思想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漸內化語言規(guī)則。)
任務五:把第4句改寫成定語從句,把第5句改成分詞作定語,并比較它們改寫前后意義的異同,再完成PPT呈現(xiàn)的分詞作定語的專項練習。
(點評:安排針對性的訓練,在理解中操練語法知識,內化了學生所學的語法,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實現(xiàn)了從輸入到輸出。)
文本閱讀和語法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巧妙借力學生熟悉的課文閱讀文本,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利用“理解篇章→尋找定語從句→定語從句分類→提煉分詞作定語規(guī)律”過程,把語法教學穿插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對話、交流、討論等加深對語法結構的把握和語法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在任務四中,利用問答形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過去分詞作定語的作用——對所談論的人物補充重要信息,此舉是精彩之筆。
二、向音樂視頻借力
借力音樂視頻是情景教學法中的常用手段。音樂視頻不僅給師生帶來全新的視聽享受,而且給教師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的語言素材。在美幻情景和生動韻律中,師生情感共鳴,獲得精神愉悅。音樂視頻大都取材于優(yōu)美的散文或者經(jīng)典故事,語法嚴謹,用詞工整,結構巧妙,朗朗上口,可以作為學生體驗語法、感悟語法的觸發(fā)點。
【教學片段描述和賞析2】
Step 1:播放音樂,激發(fā)興趣
?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merican country music?Today lets listen to a famous English song Sunshine on my shoulder. When you listen to it, please try to tell me what the theme of this song is.
(點評:借力音頻播放,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開放性問題的設置減輕了學生上語法課的緊張心理。)
Step 2:精聽歌曲,初步理解
學生把握好歌曲主題后,教師再重復兩次播放該音樂并要求學生完成第二、第四段的歌詞填空:
If I that I could give you, I to you a day just like today.
If I that I could sing for you, I song to make you feel this way.
…
師生共同朗讀歌詞后,學生分成兩組并按照準備好的幾組歌詞,搞歌詞排序競賽。
(點評:借力歌詞填空、歌詞朗讀和歌詞排序,學生不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含有虛擬語氣的歌詞內涵,而且對虛擬語氣有了感性認識。)
Step 3:精講歌詞,歸納規(guī)則
① 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對歌詞逐句翻譯,同時教師針對其中的難點做出言簡意賅的講解。
② 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歸納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歌詞的結構。
③ 教師呈現(xiàn)虛擬語氣的三個基本結構和含義。
(點評:借力歌詞,在討論中理解,在理解中歸納,體現(xiàn)語法技能教學的潮流。)
Step 4:運用規(guī)則,理解歌詞
① 師生共同用虛擬語氣的三個基本結構分析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歌詞。
② 教師把涉及虛擬語氣的地方設置成改錯題,要求學生完成。
(點評:運用所學語法規(guī)則去“反哺”歌詞內涵,既緊扣語法教學主題,又讓學生高度融入教學。)
Step 5:歌詞學唱,模仿表達
師生根據(jù)歌曲視頻學唱歌曲后,教師播放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無臂鋼琴師劉偉的演奏視頻并要求運用虛擬語氣抒發(fā)情感:
① If I had no arms,...
② If I met Liu Wei someday,...
(點評:借力學唱活動再次激發(fā)興趣;借力視頻欣賞和實景造句使語法教學有聲有色,熱情重燃,既促進語法知識的記憶和運用,提高表達和交際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向生活借力
語言是生活的工具,語法學習應與真實語言素材緊密相連,正如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中大力倡導生活教學。借力生活學習語法,既是真實語言交際的需要,也是學以致用、寓教于樂的體現(xiàn)。學語法于真實中,融語法于生活中,學生將能從生活教學中體會到英語語法學習的快樂之道,領悟英語的魅力,獲取語言學習的成功之道。
【教學片段描述及賞析3】
T:(在屏幕上顯示一幅快樂女孩的生活照片,背景中有一張彩票)You can see the girl is really happy. Can you guess why she is so happy?
頭腦風暴之一:學生眾說紛紜,其中一學生說出了“彩票中大獎”的答案。
T:Can you imagine what she will do with the money?
頭腦風暴之二: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生活消費觀。
S1:She is going to buy a luxury car.
S2:She is going to buy a new villa.
……
教師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庭院,接著提問:Can you imagine how to decorate it?
頭腦風暴之三:學生就日常生活所見各抒己見。
(點評:生活是教學的土壤,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件或場景可以成為促發(fā)學生的興奮點。借力生活,通過三次“頭腦風暴法”,教師成功把生活整合到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生活情愫。)
教師繼續(xù)設問:The girl wants to make her villa a palace and live there comfortably.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with it? Try to express your ideas, using“She will have sth. done”. For example, she will have the swimming pool built. Can you have a try?
S3:She will have her villa painted.
S4:She will have some green grass planted.
……
接著,教師提出了一個概念性問題:Did she paint the villa herself?Or did she plant the green grass herself?由此,師生總結出:“have sth. done” means“cause sth. to be done for you by sb. else”。就實際生活問題,每個學生操練此句型,小組內交流。
再后,教師繼續(xù)設問:Can you imagine what happened three years later?This time, try to use the structure “Shes had sth. done”.
S5:She has had her bathroom decorated.
S6:She has had her swimming pool built.
……
(點評:被選中進入課堂的生活場景,要或能激起情感波瀾,或能激發(fā)生活思考。巧借生活“慧眼”,在思考和體驗中,師生共同完成have sth. done的架構和運用。)
讓課程回歸人的生活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鄭新民,2008)此教學片段中,教師充分運用借力策略,通過鏈接生活經(jīng)歷等形式,成功創(chuàng)設了學生常見的房屋裝修情境,借力生活(裝修事宜)完成have sth. done的結構和意義的學習,用任務型教學方式實現(xiàn)了從生活信息到語法任務完成的過渡,從而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沒有生活氣息的課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語法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尋找語法內容和生活的關聯(lián)度,創(chuàng)造學習、運用語法的真實語境。
【參考文獻】
[1]李英菊. 英文歌曲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 教學與管理,2013(11).
[2]葛連干. 談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兩個突出問題[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3(3).
[3]徐妙青. 情景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3(12).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