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柱
(連云港市西苑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42)
“腹部貼杠”的教學方法
魏玉柱
(連云港市西苑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42)
單杠一足蹬地翻身上一課的重點就是腹部貼杠。腹部貼杠的輔助性練習與一足蹬地翻身上的分解練習,是腹部貼杠練習的兩大重要路徑。一部分不需要在翻轉過程中進行,有一部分需要在翻轉的過程中針對性練習;另外有一部分練習是出于一足動作技術本身的需要,設計出與動作技術有關的分解動作的練習,也有一部分與該技術動作需要的專門性技能。
跳上成支撐后,在杠上進行左右移動,重點體驗貼杠動作。因為在移動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頂肩直臂外,還需要髖前部要緊緊貼杠,如果不能就有可能掉下來,因此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練習者也有在移動中緊緊貼杠。
初學貼杠動作一般都在春秋季節(jié),學生衣服相對穿的較少,學生上杠練習幾次以后,髖部位置會磨的有疼痛感,進而學生就會因為躲避疼痛而遠離練習。因此,為了激發(fā)興趣,進行比較學習,一個杠平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放一個約于肩寬的小墊子,一部分不放,讓學生有意識的體驗與選擇,另外,放小墊子的部分學生練習的指向更加明確與自然,更好地緊緊貼杠。
通過教師的“反面”示范——腹部沒有緊緊貼杠,讓學生真實地看到腹部不貼杠帶來的危害,同時,這個動作是在身體翻轉的場景下完成的,與一足蹬地翻身上的動作過程有相似之處。因此,通過該動作的練習,更能強化該動作技術。
在預備姿勢準備好以后,通過拉杠達到屈臂與胸部貼杠的目的。需要上步拉杠,為下一步在蹬擺的過程中進行腹貼杠開個好頭。如果胸部不能緊貼杠,就會造成在蹬擺的過程中軀干距離單杠較遠,整個身體有被動下落的可能。
蹬擺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能不能貼上杠。因此,用簡單的標志物(小紅旗)引導練習者蹬擺向后上方,針對性較強。
個別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在上步蹬擺剛開始的時候,上體沒有及時后倒,而是跟進,阻礙蹬擺的方向與腹部的發(fā)力。
腹部貼杠成功,除了一些技術練習外,還需要各種發(fā)力的相互配合,譬如,屈臂引體與蹬擺的配合,這里面有一個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引體,身體不在引體的過程中,腹部很難貼到杠上去的,另外,如果有引體,必須要屈臂,而且要發(fā)力,況且腹部也要發(fā)力。以上的發(fā)力都是在貼杠的過程中共同協(xié)調配合進行的。
單杠蹬地翻身上是圍繞橫軸做翻轉練習,如果學生事先沒有熟練掌握翻滾技術,就很難在單杠上完該動作。因此,通過前后滾翻、雙杠的前后滾翻,能有力地訓練學生屈髖團身的動作習慣與能力,能訓練蹬地與屈髖團身的配合能力。
體育小老師就是體育骨干,在練習的過程中對動作規(guī)格的要求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達到了分解老師指導的任務。在支撐過程要求抬頭挺身頂肩直臂,在蹬擺練習過程中,及時提示擺動方向等,這些體育骨干的作用勝似體育教師。
G807.04
A
1674-151X(2014)09-128-01
2014-06-26
魏玉柱(1975~),中教一級,碩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