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薇,鐘永德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旅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42)
構建科學完整的符合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特點的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較復雜的工程。構建高校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能明晰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的內容構成及各指標的重要程度,而且有助于在設計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考試調查問卷時把握目標和標準,同時能為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方向和指導。
關于文學素養(yǎng)的內涵,著名學者朱光潛認為通過“欣賞”就可以“索玩一種作品的趣味”從而鑒別出其藝術價值的高低。文學修養(yǎng)的成功,除了“純正的趣味”,還要學得文學家的眼光和同情[1]。通過閱讀鑒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從而可以在感情和精神上提升自己;反之,能夠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感知、感染、感悟,也是一個人具備良好文學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著名學者何其芳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實踐,才能夠養(yǎng)成“藝術趣味”和“藝術感覺”[2]??梢?,一個讀者面對一個他認定的文學文本,進行閱讀,從中獲得美感、趣味、意義,正是基于他的文學素養(yǎng)在進行文學鑒賞。我們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所養(yǎng)成的水準和修養(yǎng),就是我們所謂的“文學素養(yǎng)”。朱光潛和何其芳都肯定了文學鑒賞能力是文學素養(yǎng)的第一標志。王尚文認為文學素養(yǎng)就是學習者在長期的閱讀和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生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文學方面的一種綜合修養(yǎng),是以文學情趣和文學感覺為核心,其中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學史、文學理論等方面的知識積淀,最終表現(xiàn)為對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和感悟[3]。王尚文先生在肯定文學作品閱讀的同時,也認為文學素養(yǎng)是由文學知識轉化而來。
湖南省導游考試推薦教材《漢語言文學》(湖南省旅游局編寫,湖南出版社2011年版),主要內容包括漢語言基礎、寫作、中國文學史簡述、詩詞對聯(lián)常識、風景名勝詩詞曲選、風景名勝散文選、風景名勝對聯(lián)選。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學生導游的文學知識可包括中國文學史知識、詩詞對聯(lián)常識、古典文學名篇名句、文學體裁知識。
著名學者王一川在文學文本理論中認為文學文本由5個層面構成:一是媒型層,二是興辭層,三是興象層,四是意興層,五是余衍層[4]。在古代詩歌鑒賞理論中,他指出鑒賞從4方面進行:第一,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第二,鑒賞詩歌中的形象。第三,鑒賞作品的語言。第四,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由此從中歸納出學生導游的文學審美鑒賞力應包括品味語言美、把握藝術手法、感知形象美、妙悟意境美、領悟內蘊美。
徐秀敏認為導游的文學素養(yǎng)與審美意識是運用美的語言,也就是藝術化的導游語言。就是具有文學性的語言,既富有感情色彩,又能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顯現(xiàn)出導游特有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遣詞造句的水平[5]。於賢德在論述導游講解對文學作品的運用時,指出導游必須學習旅游文學。要學習和運用文學作品,結合文學語言來講解,從而強化游客對美的感悟[6]。在毛福祿、樊志勇編著的《導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四章導游員的語言技能中,明確指出合理運用修辭手法和格言典故是運用導游語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徐堏耿編著的《導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四章第三節(jié)導游員的語言技能中,明確規(guī)定了導游語言“四原則”,其中就有導游語言的正確性和導游語言的生動性原則。語言正確性的要求之一就是內容觀點正確。講話的內容必須有根有據(jù)、正確無誤。語言的生動形象性是導游語言的藝術性和趣味性的具體體現(xiàn)。要求導游員在導游講解時力爭做到:使用形象化的語言,以創(chuàng)造美的意境;語言生動流暢;恰當?shù)谋扔?。在提出的導游語言的“八要素”中,言之有神、言之有趣和言之有喻實質上也是要求導游語言的藝術性。綜合上述文獻的分析,不難看出學者們已經(jīng)看到導游語言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運用文學化的語言,把文學知識、文學作品中的美滲透到講解中,用藝術的語言、有文采的語言使導游的講解準確、形象、生動和優(yōu)美。導游的文學語言的運用能力中就必然包含了語言的準確性、語言的優(yōu)美性、語言的形象性、語言的生動性這4個方面的要素。
綜上所述,通過對文學素養(yǎng)、導游文化基礎知識、導游語言技能相關文獻的分析,結合文學的本質特點理論、文藝鑒賞理論中的古典詩歌鑒賞理論、旅游美學理論,初步構建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模型由文學知識、文學審美鑒賞力、文學語言運用力3個因素構成準則層。再根據(jù)導游文化基礎知識、導游語言技能的相關文獻,文學理論中的文本理論,文藝鑒賞理論中的古典詩歌鑒賞理論,以及旅游美學理論構建指標層。形成學生導游文學知識的4個要素:中國文學史知識、詩詞對聯(lián)常識、古典文學名篇名句、文學體裁知識。文學審美鑒賞力的5個要素:品味語言、把握藝術手法、感知形象、妙悟意境、領悟內蘊。文學語言運用力的4個要素:語言的準確性、語言的優(yōu)美性、語言的形象性、語言的生動性。共13個指標構成指標層。最后形成的類屬關系及所代表的涵義,如表1所示。
本次問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界專家的填答,對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中的指標進行修正,并提出相關研究建議。根據(jù)綜合和整理專家們的意見,對上述指標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最終確定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模型。
本研究共調查相關專家10位。其中長期從事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和研究的教授5人,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和研究的教授5人。問卷通過電子郵箱、QQ以及面談的方式進行發(fā)放。共發(fā)放問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采用2個回合。
經(jīng)過對德爾菲受訪專家的2輪調查,綜合專家意見如下。
1.文學知識部分。旅游專業(yè)的學生導游必須學習楹聯(lián)知識。應把對聯(lián)常識作為一個指標項單獨列出來;把“古代文化常識、神話傳說、典故等”作為古典文學名篇名句的一個內涵不恰當,應把古代文化常識作為一個評價指標項單獨列出來;“文學體裁知識”這一指標和“詩詞對聯(lián)常識”指標重復,應該刪除。
2.文學審美鑒賞力部分。對“把握藝術手法”這一指標項的解釋不確切。藝術手法不僅是指詩歌的修辭手法,還應包括諸如渲染、用典、映襯、象征等各種表現(xiàn)手法;欣賞詩歌意象應是文學審美鑒賞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單獨列出來;在詩歌文本中說到的“形象”包括了物象、意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是,學生導游在鑒賞山水詩時重點放在感知山水物境的形象美,這與對自然旅游景觀的美的把握相契合,所以應刪除抒情主人公形象?!邦I悟內蘊美”這一指標內涵的解釋中“領悟詩人的人格意趣、胸襟懷抱、生命境界等的人格美”實質上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種,不用重復,應刪除;在“領悟內蘊美”這一指標內涵的解釋中應增加“體悟作品的思想美”。
3.文學語言的運用能力。在“語言生動性”這一指標的內涵解釋中,把“善于運用”改為“適當運用”。“善于”代表一種習慣性、經(jīng)常性的行為,“適當”強調的是導游有意識妥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
綜合上述意見,最后確定的指標體系為:準則層有3個因子,分別是文學知識、文學審美鑒賞力、文學語言運用力;指標層有15個因子,分別是中國文學史知識、詩詞常識、對聯(lián)常識、古典文學名篇名句、古典文化常識、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手法、感知形象美、領略意象美、妙悟意境美、領悟內蘊美、語言的準確性、語言的優(yōu)美性、語言的形象性、語言的生動性,如表2所示。
?
?
通過設計層次分析調查問卷,請專家們對學生導游文學素養(yǎng)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得出相對權重值。目標層A下的準則層B、準則層B1下的指標層C11-C14、準則層B2下的指標層C21-C26、準則層B3下的指標層C31-C34的判斷矩陣,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
?
?
?
準則層B的權重如下:
所以,B準則層的權重 W=(0.122 0.648 0.230),表示文學知識的權重為0.122,文學審美鑒賞力的權重為0.648,文學語言運用力的權重為0.230。顯然,在準則層中,文學審美鑒賞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文學語言運用,最后是文學知識。
指標層C1的權重如下:
所以,指標層C1的權重W1=(0.286 0.063 0.152 0.063 0.435),表示在文學知識的指標層中,古典文化常識最重要,其權重為0.435,其次是中國文學史知識0.286,再次是對聯(lián)常識0.152,詩詞常識和古典文學名篇名句同等重要,均為0.063。
指標層C2的權重如下:
所以,指標層 C2的權重 W2=(0.058 0.058 0.147 0.147 0.147 0.443),表示在文學審美鑒賞的子準則層中,領悟內蘊美的重要程度最大,其權重為0.443,其次是感知形象美、領略意象美和妙悟意境美,權重均為0.147,最后是品味語言美和體會藝術手法美,權重均為0.058。
指標層C3的權重如下:
所以,指標層C3的權重W3=(0.578 0.095 0.232 0.095),表示在文學語言運用的指標層中,語言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其權重為0.578,其次是語言的形象性0.232,語言的優(yōu)美性和生動性同等重要,權重均為0.095。
運用 matlab軟件求得各 B、C1、C2、C3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分別為:
顯然,各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所得權重是有效的。各指標的權重和重要程度排序,如表7、表8、表9、表10所示。
?
?
?
?
由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其一,高校學生導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準則層3個因子,分別是文學知識(B1)、文學審美鑒賞力(B2)、文學語言運用力(B3);指標層15個因子,分別是中國文學史知識、詩詞常識、對聯(lián)常識、古典文學名篇名句、古典文化常識、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手法、感知形象美、領略意象美、妙悟意境美、領悟內蘊美、語言的準確性、語言的優(yōu)美性、語言的形象性、語言的生動性。其二,準則層和指標的權重及重要度分別為:準則層中最重要的是文學審美鑒賞(0.648),其次是文學語言運用(0.230),最后是文學知識(0.122);指標層C1中最重要的是古典文化常識(0.435),其次是中國文學史知識(0.286),緊隨其后是對聯(lián)常識(0.152),最后是詩詞常識和古典文學名篇名句(0.063);指標層C2中領悟內蘊美最重要(0.443),接著是感知物境美、領略意象美和妙悟意境美均為0.147,最后是品味語言美和體會藝術手法美(0.058);指標層C3中最重要的是語言準確性(0.578),其次是語言形象性(0.232),最后是語言優(yōu)美性和語言生動性(0.095)。
[1]朱光潛.談文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3.
[2]盛海耕:品味文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68.
[3]倪文錦,王榮生.王尚文語文教育論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30.
[4]王一川.文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徐秀敏.導游員的審美素質 [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4):23-26.
[6]於賢德.試論導游講解對文學作品的運用[J].旅游學刊,1994(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