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p>
摘 要:“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學會為宗旨,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理念,能幫助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把握知識,克服盲目和片面,指導學生看教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從而獲得課堂的最大效益。本文主要結合這一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加以闡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學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07-02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成為教改的主要方式?!皩W案”正是在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以學案為教學主導,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把學案作為問題的載體,讓學生在學案中感知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以問題的解決為整個學習過程的驅(qū)動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一、高中化學課堂學案的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如果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即使老師教的再好也是徒勞無功,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興趣、愛好、追求,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中心。在教學活動中,不管是什么教學模式,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積極的認知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學,參與探討知識的過程,才能起真正的作用。高中化學課程學案的編寫要重視化學實驗的本質(zhì)和化學反應的原理 將雜亂的教學內(nèi)容以有序、層次分明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一。例如在學習“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時,可以先提問同學們,化學基本實驗方法有幾種?同學們回答有:“過濾與蒸發(fā)結晶、蒸餾與萃取分液” 然后教師通過展示圖片,讓同學們通過圖片來分辨哪個操作是屬于哪個基本方法,這樣同學們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都有了大概的認識。另外,學案的設計情境要有一定的現(xiàn)實價值和認知空間,不能僅僅列舉一些知識點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要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問題化思想性的原則,強調(diào)先學后教
“學起于思,恩源于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能夠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老師在學案的設計時要遵循問題化思想性的原則,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學生帶著問題去翻閱書本。進行自主學習,并嘗試著自己解決。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課堂重點聽講的內(nèi)容,也可以提出來與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讓他們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將學生的潛在學習水平轉化為現(xiàn)有學習水平 教師的教學也更有針對性,學生都明白了自己需要聽什么,老師自然也就有了更明確的教學目標。問題的設置要注意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既要讓學生夠得著,也要讓他們費一番心力。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1、課前預習階段
教師將學案精心編寫好后,于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進行自主的預習。同時教師要對學習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笇?,如:要控制學生的預習時間,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學生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nèi)容;帶著學案上的問題看書,并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等等。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學生預習的反饋信息,以使上課的講解更具針對性。
例如在學習選修課本中《電解與電鍍》的相關知識時,由于同學們剛剛學習過原電池的相關知識,明白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電子的轉移形成電流。那么化學能又是如何轉化為電能的呢?課本上舉的例子是電解飽和食鹽水,并詳細講解了Na+和Cl-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是如何向兩級移動的,陽離子Na+向負極移動,在極板上得到電子被還原,而陰離子Cl-向正極移動,在極板上失去電子被氧化。但是書本上對于離子的放電順序并沒有做一個詳細的講解,這就需要在學案中體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離子的放電順序,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
2、課堂討論、探索階段
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綜合程序問題。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可以教師提問學生,也可以學生問教師。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一般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小組討論。筆者在實踐中主要采用了下列兩種具體的教學程序:(1)誘導式:提問—討論(探究)—歸納。誘導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課的教學,就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首先通過提問和討論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于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可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歸納環(huán)節(jié)是在討論的基礎上作出的,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要求由學生自己闡述最后的結論。(2)開放式:假設—探究—結論。開放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單元復習課,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學會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問題解決活動,帶有研究性和實驗性。此種課型的學案所涉及的知識往往是一些高級知識,學案中設計的問題也往往具有開放性,甚至沒有唯一正確答案,要求為學生介紹一些適當?shù)目茖W研究方法,以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
例如在講解電解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先對電解的原理、電解的過程、結果、離子的放電順序進行講解。不少同學就會提出疑問,如何來理解不同離子的放電順序?老師則可以列出陽極、陰極不同離子的放電順序,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然后再從氧化性、還原性的角度進行講解,陽極陰離子放電,放電順序與陰離子的還原性有關,陰極陽離子放電,放電順序其實是氧化性的強弱順序,從這個角度進行講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課后鞏固學習,及時評價
所謂課后鞏固學習指的是在課堂教學的后段,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對于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基礎題型、變式題型,中等學生主要注重綜合題型的訓練,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則在于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練習題的設計要符合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nèi)容,與學案相呼應,秉著啟發(fā)式的教育原則。題目當堂獨立完成 老師針對學生預習的情況、課堂表現(xiàn)、練習題的完成質(zhì)量對學生的學習作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評價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知識掌握是否到位,同時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指明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