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完成后,以師生的課堂活動為思考對象,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決策判斷和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反應進行回顧、審視、分析、評判、否定、修正、強化、提煉、升華的內省過程,是提高自我觀察水平、促進自我評價能力的再創(chuàng)造思維加工過程。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研究、自我鞭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行動與教學方向之間矛盾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自身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增強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成長的過程。那么,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反思的應該是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學觀念是否改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手段是否得當、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教學過程是否存在疏漏、教學成果是否豐富等幾大方面,而關于這些方面的教學反思都是切實具體而必需的。但是筆者認為,在落實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內容,還應從更多的層面進行考慮。
反思之一:是否過分地強調合作學習而忽視了個性發(fā)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任務,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利互助式學習,這就是合作學習。當下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火如荼地開展,呈課堂語文學習的主流趨勢。這是很契合新課程語文標準的精神的。但是,新課標同時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別是在“教學建議”部分專門強調“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于學生個體有差異、需求有不同,好奇心有側重、求知欲有強弱,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應忽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如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如在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是否體現(xiàn)出層次性;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是否體現(xiàn)出合理性;在推介學習內容時,是否體現(xiàn)出多元性;在指導學習的方式上,是否注意到個體學習風格的獨特性;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時是否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等等。
反思之二:是否過分突出了學生探究而忽略了教師的講述?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實施探究學習是推行這一理念的科學而必要的手段。語文學科自身有著鮮明的人文色彩和強烈教化意義,因此在實施探究學習的時候仍然需要靈活地使用教師講述這一傳統(tǒng)手段。課堂講述在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傳遞教學信息與完成教學任務方面,特別是在引導思考、啟發(fā)思維、激發(fā)思辨,糾正錯誤、提醒警示等方面依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當然,教師講述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內容側重、語言形式(風格)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都應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變革。
反思之三:你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快樂嗎?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魅力。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語文課堂是引領學生閱讀的最重要陣地,如果學生在閱讀的主陣地——語文課堂上沒有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的話,筆者相信,這樣的學生一定不會喜歡上閱讀的,這樣的學生一定不會把閱讀的目光由課內轉向課外的,這樣的課堂也一定不能說是成功的??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強調了快樂學習的重要性。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下指導學生閱讀,這樣的學習才會輕松、才會高效,才會使學生在汲取知識營養(yǎng)的同時享受著閱讀的快樂。要實現(xiàn)語文課堂上的快樂學習、快樂閱讀,要確立以下兩個觀念的定位。其一,語文課堂應定位成為一個開放的、和諧的、安全的、輕松的大劇場,每個學生都是自由的觀眾,每個學生同時又都是出色的演員,每個學生同時也都是嚴謹?shù)膭≡u者。他們在此享受語文、消閑語文、展示語文、評論語文甚至創(chuàng)造語文。其二,師生關系應定位成平等互愛、彼此尊重的朋友關系。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溝通、合作、對話、互動、交流中,大家彼此坦露自己的胸懷,展開精神的翅膀,樂享知識,分享喜悅,共享成功,釋放能量,體現(xiàn)價值。
反思之四:身為語文教師,課堂上你累著了嗎?教育是一項艱辛的勞動。如果純粹從教學的角度來觀察會發(fā)現(xiàn),中小學的教學工作尤其繁重,而其中語文教師的工作更辛苦。在這里,要辯證地看語文教師的“累”與“不累”。筆者想思考的是語文教師能否有辦法在語文課堂上不要累著了自己,更不要連累了可愛的孩子。比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堂上,你還在“滿堂灌”得口感舌燥?你還在“奮力填”得精疲力竭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僅你累,學生更累。那么你的行為值得深思。人們經(jīng)常說,書法有“字外功夫”,寫詩有“詩外功夫”,其實上課,也應多琢磨點“課外功夫”。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努力開發(fā)和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如簡便快捷的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課件都會使課堂教學輕松而高效。你如果課外辛苦點,可能換來的就是課內的輕松。嚴育洪在《這樣教書不累人》提出的“教師不是學生的救世主”“教師不是教育的復印件”“教師,為學生的好學按動快進鍵”一類的觀點,相信對大家能有一定的啟示。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和有效形式。從大的方面說,教學反思是教育改革深化發(fā)展的內部動力,從小的方面說,是教師專業(yè)進步和個人成長的核心因素。缺少了教學反思行為,個人的教學行為就難以準確地進行糾偏糾錯(當然絕不僅僅是糾偏糾錯);缺少了教學反思行為,教育改革也就沒有了源頭和活力。只有進行深入有效的教學反思,教師才能溫故知新、矯正言行、改進觀念、與時俱進。語文教師要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意愿。只要真誠地進行教學反思,一定能夠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不間斷地在教育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進步,在進步中成熟;教學、科研、并行,三者相輔相成、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只有如此,才能不斷豐富教育素養(yǎng),提升發(fā)展空間,完善教學藝術,凸現(xiàn)自身價值。
(張 靜 江蘇省睢寧縣第二中學 221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