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屬于語言學科,是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語文又是基礎學科。在中學階段語文越來越受高考重視,所以語文的課改勢在必行。語文改革的依據(jù)是“以學生為本”,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既讓學生能夠自學,又能讓其合作學習。改革后語文將是學生受益終生的一門學科。
關鍵詞:語文;課改;自主;合作
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學科,語文的外延幾乎就是生活的外延。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是把他們引入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是激發(fā)了真性情。帶著真性情暢游了多彩的世界里,他們會發(fā)現(xiàn)曲徑那邊的幽處,也會找到光明大道。那么,在生本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使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到精神愉悅,并發(fā)展其堅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質(zhì)和培養(yǎng)其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1.抓重點學
教學時,盡可以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作為重點來學。從而構(gòu)建一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主動探究式的練習活動,主動獲取知識,養(yǎng)成積極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則要真正的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需要什么。依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安排教材教法,而不是機械的執(zhí)行課前的教學設計。例如,語文必修5第一單元共計三篇文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邊城》,我讓學生讀三篇課文,然后選出一篇需要老師幫忙的。因為影視劇的影響學生對選自《水滸》這篇很熟悉,不需要老師幫助。契訶夫?qū)懙男≌f情節(jié)性比較強,語言幽默學生極感興趣,自己能理解也不需要幫助。但是沈從文這一篇,學生極感興趣,可是沒太懂,需要幫助,于是本單元我就仔細處理了《邊城》這一課。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引導學習主體探索、進取、嘗試,克服困難、不怕挫折,樹立堅定信念。
2.給時間學
一節(jié)課要給學生一半以上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合理安排時間,照顧大多數(shù)學生利用時間情況。如:有些教學資料是視頻形式,在看完視頻后讓學生自己寫出感悟,小組之間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后再一次進入自主學習階段,也就是讓學生在集思廣益后修改自己的感悟。這樣雖然花費時間很長但是收到最好的觀后效果。
3.放權(quán)利學
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實施民主化教學,我們就要盡量給予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權(quán),學習方法的自主權(quán),學習結(jié)果的評價權(quán)。韓愈在《師說》中指出:“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不如弟子?!痹诮虒W過程中與學生始終保持平等,這樣就能把學生與教師從相互懷疑,缺乏友愛的氣氛中解放出來。在學習選修課文《湘夫人》時候,我只是給同學們泛讀一遍,學生讀一遍糾了讀音,然后安排學生自主學習,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查找資料、討論。然后我再次布置任務,每組分得一小段研究,并且推出主講人在全班講解,這時候他們從原來的被動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最后這一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重要特點,體現(xiàn)了學習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是提高主體學習效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課堂活動應當以學生之間的交流為主。
1.相信學生成功合作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與學生平等地走進文本,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有學習的能力。在整個組織教學中,要善于、敢于把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自己學習的過程。例如,學習《故都的秋》時,引導學生從“秋院圖”“秋槐圖”“秋蟬圖”“秋雨圖”“秋果圖”等內(nèi)容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寫一段文字,或分類收集詩句,編制一期以“秋意綿綿”為主題的壁報,讓學生充分感受同學間合作的成功意義,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
2.給予學生自由合作的空間
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對象,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內(nèi)容。它可以使得課堂變得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學生有了更多的思維空間,使個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如:教學《長恨歌》一課的過程中,關于主題歷來爭論不休,所以教師也沒必要把主題說成唯一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取不同的課文材料說出自己認可的主題思想,或是“愛情說”或是“諷喻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提供學生快樂合作的環(huán)境
合作學習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表達的機會,又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豐富了情感。如《中國建筑的特點》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五個小組進行建筑知識問答?;顒忧白寣W生分組查詢有關建筑方面的資料,并下載一些建筑圖片,之后將獲得的知識相互傳遞,然后進行知識問答,最后進行活動評價與總結(jié)。活動讓全班學生了解了有關建筑方面的知識,發(fā)現(xiàn)了當今社會在建筑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共同感受了中華建筑的魅力。這種互學互補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公平的、融洽的、自由的環(huán)境,為他們積極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語文是一門藝術學科,所以需要以生為本,需要老師給學生極大權(quán)利,讓他們自主學習打開思維的大門,語文又是知識性學科,而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需要老師用恰當?shù)膯栴}引導使他們在合作中提升語文應試能力。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學生會傾情于語文學科,會使語文成為終生受益的學問。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好學生 好學法》
[2]于漪著作: 《語文教苑耕耘錄》 《語文園地拾穗集》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作者簡介:葛鳳艷(1973.11-),女,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