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孩子只是班級的幾十分之一,對家長來說,卻是他們的百分之百。無論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無論他是美是丑,是聰明是愚笨,孩子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我時刻警示自己“放棄一個孩子,就是毀滅一個家庭”。關(guān)心每一位,在乎每一個,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手心里的寶是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秘訣。
關(guān)鍵詞:網(wǎng)絡;真情;平臺;機會
一、利用網(wǎng)絡,讓每個孩子都“親”起來
了解孩子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了解孩子的途徑很多,除了在學校里多交往、多觀察外,利用網(wǎng)絡和孩子溝通交流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班上組建了一個QQ群,周六、周日上網(wǎng)和孩子們聊聊,可有意思了。我和他們聊“奧特曼”“恐龍”“喜羊羊與灰太狼”……他們和我聊自己的愛好、朋友的情誼、家庭的趣事、班級的逸聞……在零距離的溝通中,每個孩子都和我“親”起來。孩子們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情緒變化、班級內(nèi)幕和他們的“小伎倆”,我都了如指掌。
孩子們?yōu)槲姨峁┑男畔O大地便利了我的工作。我有的放矢,給家庭貧寒的孩子多一點尊重和自尊,給單親家庭的孩子多一點關(guān)愛和溫暖,給身體殘疾的孩子多一些偏愛,讓浮躁的孩子與書做伴、以靜制動,給天資一般的孩子多一點鼓勵。
二、付出真情,讓每個孩子“暖”起來
誰都喜歡溫暖的感覺。孩子雖小,但老師是喜歡,還是討厭,是一般喜歡,還是特別喜歡,他們心里清楚得很,這也許是你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傳遞的信息。為了縮短我和孩子們的心理距離,我開設了一個“相約十一點”欄目。每天的11:10~11:30我和孩子們相約聊天。這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第一輪閑聊由我約孩子們,按序號一個不落,每天3位。開始時,有些孩子比較拘謹,以我問為主。到第二輪、第三輪,便是孩子們一一跟我預約。我坐著,孩子們站著,我們平視而談,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手舞足蹈,自己的愛好、朋友的情誼、家庭的趣事、班級的逸聞,在零距離的溝通中,如涓涓細流般流淌。平日里,我還下意識地為孩子們系鞋帶,削鉛筆,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頭,這些都能讓他們溫暖半天。有個孩子就因為老師跟他握了手而發(fā)誓:“我永遠不洗我的右手?!庇屑业暮⒆右苍S并不缺少溫暖,但別忘了,老師的愛是特別的禮物。而把真情送給那些沒家的孩子,更是班主任的責任。有一年我班來了一位福利院的孤兒。天冷了,我不忘給她添雙鞋子,買件棉衣;節(jié)假日,帶她回家吃個飯,逛個公園??粗鞓泛呛堑臉幼?,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三、搭建平臺,讓每個孩子“爭”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有潛力、有能力的,關(guān)鍵是班主任如何去發(fā)現(xiàn),如何去培養(yǎng)。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搭建一個人人都可以展示的平臺,無疑是一個智慧之舉。我在班級管理中嘗試了兩項改革。一是組織了“今天我當家”活動。將原先固定的中隊委班子,改成了流動性的。每個學生輪流做一天值日班主任或值日班長,戴上醒目的標志,負責一天的日常管理。并有老師、同學為他們打分,評出最佳“班主任”、最佳“班長”。二是實行了“崗位責任制”。我在班上設立了大雁路隊崗、小白鴿衛(wèi)生崗、文明禮儀崗等多種崗位。崗位的負責人,既有表現(xiàn)出色和進步大的學生,也有特意安排的相對能力弱、膽子小的同學與他們同時上崗負責。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增進同學們的友情,而且在強帶弱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幫助,共同進步與發(fā)展。當然還要評出最佳搭檔。
每個學生為了爭當最佳“班主任”、最佳“班長”、最佳搭檔,都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一次次的爭奪中,學生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一次次的爭奪中,調(diào)動了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每一位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孩子“亮”出來
“百人百性,各如其面?!比伺c人之間由于家庭環(huán)境、生活接觸及閱讀愛好的不同等,他們在性格、愛好等方面,始終存在著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日常工作中,我把最合適的事情交給最適合的人去做。平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展示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場地:“瞧,我真棒”欄目中展示著他們的各種作品;每學期兩次的“人人露一手”活動是我為他們搭建的展示舞臺。竭力為學校輸送各類人才,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表演、競賽,讓他們在活動中“亮”出特點,“亮”出風采。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為每一位學生的最優(yōu)發(fā)展服務”的理念不能變,只有班主任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手心里的寶,才能真正做到為每一位學生的最優(yōu)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李艷萍.淺談用心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J].學周刊,2013(03)
作者簡介:王麗欣,女,1967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宜興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