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題教學在高中數學中占居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數學習題教學中,存在重解決問題、輕解決思路的點撥、習題信手拈來、做題多多益善等傾向,而抑制了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的質量的提高。把握三大原則,即目的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等是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數學;目的性;針對性;啟發(fā)性
習題教學是高中數學的重要部分,通過習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檢測教與學的實際情況等。而在實際習題教學中,例題、習題的選擇存在著隨意性,隨之而來的是習題的難、深、怪的現象,是學生對數學畏難的直接原因。要避免這些弊端,堅持目的性、針對性、啟發(fā)性等三大原則是根本。
一、目的性原則
學生解題能力只能通過習題的教學訓練而得以實現。那么習題設計的目的性應凸顯,否則,習題教學就會呈現隨意性原則,與教學實際嚴重脫節(jié)等的現象。
如,學習“簡單的邏輯連結詞”時,考查下列命題:2是8的約數或4是8的約數;8是2的倍數且8是4的倍數;2.14不是整數。問,這些命題各有什么特點?那么,這個簡單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連接詞“或”“并”“非”的含義,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或”“并”“非”有效地表達相關的數學內容。另外,這個習題的設計是數學實例,以實例展開數學教學,可以避免抽象的討論。
二、針對性原則
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平時的一節(jié)節(jié)數學課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既有目的性又有針對性的習題,通過對這些習題的分析和解題技巧的點撥,走出大量練習和習題的做法,使學生在精選的例題和習題中逐漸領悟數學概念、定理,形成技能和能力。
練習和習題的針對性原則首先要針對所學內容,否則,針對性沒法體現。如,學習“簡單的邏輯連接詞”時,學生了解了真命題、假命題、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或”“并”“非”的用法后,設計例題:寫出p:2是偶數,q:2是質數的命題構成的“p或q””p且q”以及“非q”形式的命題,并判斷其真假。這道例題針對性強,針對本章所學的內容和這節(jié)課的重點,并且例題的設計目的性也明確,例題把習題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集于一身,針對性的練習的設計和訓練,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效凸顯了習題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啟發(fā)性原則
數學例題的選取應該堅持啟發(fā)性原則,使學生通過教師對例題的講解,從例題中受到啟發(fā),得到啟示,通過做習題,從習題的解決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也找到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學習“立體幾何初步”的“空間幾何體”時,待學生了解了復雜的幾何體是由一些簡單的幾何體,如柱、錐、臺、球組合而成的,并且理解了畫立體幾何應該注意的事項:看得見的畫實線、看不見的畫虛線等基礎知識外,然后舉例給學生畫立體幾何圖形,使學生學會畫立體幾何圖形的方法,并掌握其技巧。如,畫一個四棱臺。教師的經典的點撥至關重要。(1)畫出底面——一個四邊形;(2)畫側楞——從四邊形的每一個定點畫平行且相等的線段;(3)畫出底面——依次連接這些點。
這個立體的選擇,不僅具備了啟發(fā)性原則,還凸顯了示范性原則、新穎性原則和實用性原則。這樣,使學生通過畫四棱柱,掌握棱臺的基本作圖方法,進一步感受棱臺、棱柱、棱錐等的作圖方法,并在畫圖中體會到空間圖形中的虛線是表示被遮擋住的部分。
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堅持以上幾個原則很重要,可以促進和提高習題課的教學質量,設計目的性、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習題和例題,并有效地使目的性和針對性相、啟發(fā)性相結合,選擇適合教學內容、適合學生實際、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等的習題,使學生在精心設計的例題、習題的解決中,找到做題的感覺,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在做題中,逐漸掌握“數學的理”,從中受到啟發(fā),學得愉快,促使高效數學課堂的生成。
參考文獻:
敬仕龍.課標下高中數學習題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
作者簡介:浦振國,男,1986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黃埭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