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霞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1]。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現代化、人口老齡化,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本身具有糖耐量減退以及高血糖的特點。由于糖尿病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和認識不足,導致患者自身自控能力缺乏,從而使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受到影響,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控制,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依從性有著重要意義。我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等行為干預,在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血糖水平方面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男62例,女58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2.31±6.72)歲。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患者在門診、住院期間均接受專業(yè)護士系統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主要為按時合理用藥、飲食控制、生活規(guī)律、禁忌煙酒、定期復查和保持心情愉快等方面的指導。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根據患者需要反復進行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1.2.1 認知干預 向患者及家屬宣教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糖尿病的病因、誘發(fā)因素、預防和治療,識別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先兆,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
1.2.2 心理干預 糖尿病患者在心理上難免存在焦慮與恐懼心理,尤其是部分缺少家屬陪伴的老年患者,心理負擔更為嚴重。護理人員需適當地給予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與患者多交流和溝通,態(tài)度熱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的生活起居以及飲食安排進行指導,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狀態(tài)[2]。
1.2.3 飲食干預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性別、年齡、體重、勞動強度等)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既要控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又要做到營養(yǎng)均衡,按照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體重、身高、運動量等對患者實施飲食控制,可通過對患者每天攝入的食物量制定出滿足患者需要的3餐供給量。在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等食物方面,應保證每天的攝入比例為6∶1∶3,早中晚的攝入比例為1∶2∶2。每周固定時間監(jiān)測1次血糖,每月檢測1次體重,醫(yī)師能夠根據患者血糖監(jiān)測和日常飲食記錄,及時了解到患者的血糖變化。此外,需提醒患者注意進食遵循“少量多餐,限鹽限油,清淡飲食”的原則,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1.2.4 運動干預 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有無并發(fā)癥來確定運動模式,血糖不穩(wěn)定和血糖值>14 mmol/L患者應減少活動,增加休息,避免空腹運動。運動的原則遵循適量、經常性和個體化,一般在飯后30 min后運動可避免低血糖反應,宜采取散步、慢跑等運動量較小的方式,讓患者有一個適應階段,并將時間限制在30 min以內。確保患者每周至少運動5次。同時根據患者精神、身體等各方面情況,逐漸改變運動量。
1.2.5 行為干預 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習慣,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應戒掉煙酒嗜好,進食嚴格遵守糖尿病的飲食標準,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定時作息、清心寡欲,避免不良刺激。
1.2.6 嚴密監(jiān)測血糖 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和記錄,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10 mmol/L,以便醫(yī)師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物的用量及方法等進行及時、適當調整[3]。
1.2.7 健康教育 通過發(fā)放關于糖尿病基本介紹、治療及預防措施、飲食注意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1個月后治療依從性和干預1,3個月的空腹血糖值。治療依從性以問卷形調查,分為5項: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按時服藥、按時監(jiān)測血糖和定期復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軟件,重復測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表1 1個月后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較(mmol,±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較(mmol,±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個月、干預3個月空腹血糖值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
個月觀察組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1個月 干預3 60 14.11 ±3.51 8.23 ±3.12 8.52 ±3.32 60 14.31 ±3.12 6.22 ±2.81 6.01 ±2.91對照組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許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充分,對疾病的危害性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沒有加以控制和調整,會產生一系列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加大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糖尿病在臨床上宜早期治療,治療方法需要長期進行。本研究顯示,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血糖值保持穩(wěn)定。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終生性,因此治療過程需要一個長期的階段。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落實一系列的護理干預來保持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1] 李麗娟.1例糖尿病腎病并發(fā)嚴重高鉀血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9):158 -159.
[2] 路 欣.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3):201-202.
[3] 毛 歡.封閉負壓引流在糖尿病足部皮膚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方式芻議[J].現代養(yǎng)生,2014(4):84-85.